理论教育 正谊书院课选:清代书院课艺总集叙录

正谊书院课选:清代书院课艺总集叙录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吾苏正谊书院,向来月课八股、试帖之外,本有小课,以经古命题。卷首又有冯芳缉《正谊课选节略》,云:先君子家居二十余年,迭主吾吴、金陵、上海各书院,仅惜阴书院课艺早经选刊,久已风行海内,他未之有也。冯景亭(冯桂芬),见《正谊书院课选二编》。蒋德馨(蒋德福),见《正谊书院小课》。徐凤衔,见《安定书院课艺》。杨敬傅,见《娄东书院小课》。肄业正谊书院,助校《说文段注考证》,又在校邠庐襄纂《苏州府志》多年。

正谊书院课选:清代书院课艺总集叙录

【版本序跋】

题“光绪丙子(1876)寒月刊竣,翻刻必究”,“山长冯景亭先生鉴定”。

蒋德馨序云:

【略】我朝文治昌明,远轶前代。春秋两闱,经策与制艺兼试;殿廷试以策论;馆阁试以诗赋;至提学岁科两试,则经解古学别为一场:固未尝专重时文而以经学词章为可忽也。吾苏正谊书院,向来月课八股、试帖之外,本有小课,以经古命题。自李肃毅伯克复郡城,重新讲舍,遂以制艺并入紫阳,而专课正谊诸生以经解古学,盖仿浙江诂经精舍、广东学海堂之例。时主讲为吾郡冯中允,儒林矜式,经师人师,两无遗议。自同治乙丑(1865)迄癸酉(1873),校阅之暇,选有课艺若干帙,未及刊行而中允遽捐馆。鄙人固陋,谬膺大府聘,承乏其后,兢兢焉惟弗克胜任是惧。乃自抗颜讲席以来,忽忽已交三载,课卷委积。因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宜先将中允所选者付梓。会董事语樵吴丈商及经费,余为请于竹樵方伯,欣然筹欵,以资剞劂,诚嘉惠士林之盛心也。是编遴选颠末,已见中允哲嗣申之比部所撰《节略》。开雕之始,余但为校雠一过,以付手民,评点悉仍其旧。比部属余为文弁其卷首,聊为赘说如此。

光绪二年(1876)秋九月,长洲蒋德馨序。

卷首又有冯芳缉《正谊课选节略》,云:

君子家居二十余年,迭主吾吴、金陵上海各书院,仅惜阴书院课艺早经选刊,久已风行海内,他未之有也。乱后主讲正谊,几及十稔,每命题校阅,晨夕矻矻,无一字一句不亲自过目。卷中遇引用舛误,有可疑者,必翻书籍,遍考出处,为之改正,未尝惜劳也。历课经古各艺,有随阅随选者,有阅而未选者。同治癸酉(1873)冬,以课艺所积已夥,遂断自同治四年(1865)至六年(1867),择其艺之尤佳者如干首为初集,谋先付梓。乃缮写未蒇事,而先君子遽弃养矣。芳缉念是亦先人心血所注,于读礼之暇,倩人录毕,复为之校对排比,遂成完帙。至去取命意,小子学植浅薄,不足以知之,谨一一悉仍其旧。选中名作如林,无美不收,应亦有目者所共赏,不敢置议,亦不待小子赘词。倘蒙赐以序言,述此缘起,弁诸简端,俾先君子遴选之意,得赖以不没,幸甚感甚!

光绪二年(1876)秋九月,吴县冯芳缉谨识。

冯景亭(冯桂芬),见《正谊书院课选二编》。

蒋德馨(蒋德福),见《正谊书院小课》。

冯芳缉(1833—?),字熙臣,号升芷、穉林,吴县人,桂芬(1809—1874)长子。咸丰八年(1858)顺天乡试挑取誊录第87名,九年(1859)顺天乡试中式第195名举人,同治七年(1868)会试中式第58名,殿试二甲第101名。历官刑部主事、郎中、监察御史、记名海关道,以廉平著。桂芬修《苏州府志》未竟而殁,芳缉与同人足成刊行之。著有《冯申之先生日记》。[506]

【课艺内容】

经解20题34篇,题如《不时不食解》、《夏后氏五十、殷七十、周百亩解》、《箕子之明夷》、《春王正月解》;策、论、说、考、辨、议、表、疏、记、序、跋、启、箴、铭等68题100篇,题如《问:史传黄霸、匡衡、文中子、张魏公诸人》、《问治吴策》、《〈说文〉以下字书得失论》、《汲黯论》、《地圆说》、《东洋西洋南洋考》、《吴国疆域考》、《〈朱子晚年定论〉辨》、《垦荒用西洋机器议》、《拟梁武帝〈申饬选人表〉》、《代朱子拟白鹿洞上梁文》、《拟苏州试院记》、《书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后》、《〈天下郡国利病书〉跋》、《拟崔子玉〈座右铭〉》、《拟元次山〈中兴颂〉》;赋24题59篇,题如《梯云取月赋》、《海日照三神山赋》、《九月九日作〈滕王阁序〉赋》、《士先器识后文艺赋》、《唐文皇与虬髯客观弈赋》;古今体诗50题118篇,题如《吴中神弦曲》、《拟元次山〈舂陵行〉》、《拟阮步兵〈咏怀〉》、《题韦苏州诗集》、《姑苏论诗绝句》、《咏明史小乐府》。

【作者考略】

共311篇,其中:管礼耕、徐有珂、柳商贤、汪芑20篇,陆润庠18篇,赵钧17篇,徐诵芬13篇,王桢12篇,潘锡爵、冯芳植、胡元濬11篇,吴大澄、府晋蕃、殷诒谷、杨引传10篇,黄赓唐、吴桢8篇,潘祖谦7篇,顾鸿昇6篇,陶甄4篇,沈嘉澍、杨敬傅5篇,孔广彪、吴庆咸、徐湘、姚槱、沈景修、汪鹤延、秦绶章3篇,王景曾、俞刚、陈希骏、黄庆嵩、陆廷魁、蒋士骥、吴赓昇、秦毓麒、薄绍宗、孔昭乾2篇,闻福增、徐凤衔、钱炳奎、庞鸿湛、周希旦、王炳如、失名、徐廷栋、汪之昌、钱禄泰、尤家炳、周龄、沈清范、许鼎梅1篇。目录中作者前标注“冯山长课”、“勒臬台课”等。

姚槱、沈景修,见《崇文书院课艺》。

王景曾,见《学海堂课艺续编》。

徐凤衔,见《安定书院课艺》。

徐诵芬,见《上海求志书院课艺(戊寅春季)》。

杨敬傅,见《娄东书院小课》。

秦绶章,见《当湖书院课艺二编》。

管礼耕(1848—1887),字申季,号操,元和人,庆祺(1808—?)子。岁贡生。少颖慧,作文一字不苟下,冯桂芬(1809—1874)奇赏之。肄业正谊书院,助校《说文段注考证》,又在校邠庐襄纂《苏州府志》多年。治三礼,精算术,与王颂蔚(1848—1895)、叶昌炽(1849—1917)齐名。端静寡言笑,好颜氏习斋学说,事亲至孝。以数奇,南北闱屡试辄左。光绪十二年(1886),汪鸣銮(1839—1907)视学广东,招往襄校。以病归,旋卒,年四十。费念慈(1855—1905)为裒辑遗文刊之。著有《操斋遗书》四卷(收入《丛书集成续编》)。[507]

徐有珂(1820—1878),字韵云,号小豁,浙江乌程人。恩贡生,官直隶州州判。同治六年(1867)举人。七年(1868)会试堂备,十年(1871)会试备荐河工,加中书科中书衔,拣选知县。潜研朴学,力探根柢,不拘守汉宋门户,兼通步算,未尝自炫。佐修《乌程县志》,未及成书而卒。著有《春秋朔闰举正》二卷、《湖阴汗简》八卷、《小不其山房集》十二卷。[508]

柳商贤(1834—1900),字质卿、仰庵,元和人。同治九年(1870)乡试中式第11名举人。分纂《苏州府志》,为冯桂芬(1809—1874)高弟。晚官浙江宁海知县。解组后居木渎遂初园。著有《横金志》、《蘧庵诗文钞》各若干卷。《晚晴簃诗汇》录其诗2首。[509]

汪芑(1830—1889)[510],字燕庭,号茶磨山人,吴县人。增生。工词赋,学使按临苏属,无不赏拔,名噪一黉,称“盘溪才子”。胸中洒落无城府,爱交游,诗坛酒坫,欣于所遇,辄怡然自得。著有《茶磨山人诗集》,潘祖荫(1830—1890)梓以行世。《词综补遗》录其词1首。[511]

陆润庠(1841—1915),字云洒,号凤石,元和人,嵩(1791—1860)孙,懋修(1818—1886)子。同治九年(1870)优贡生,朝考用知县。十二年(1873)顺天举人,十三年(1874)状元,授修撰。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弼德院院长。辛亥后,留毓庆宫,为溥仪师傅。卒赠太傅,谥文端。工书。[512]

赵钧,字晋卿,长洲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官江宁教谕。与修《苏州府志》。善弈棋。[513]

王桢(1840—?)[514],改名亦曾,字少蘅,号鹤琴,吴县人。受业于朱成熙(1816—1887)、顾世骏(1818—?)。同治六年(1867)乡试中式第214名举人。十三年(1874)会试中式第79名,覆试二等第9名,殿试二甲第31名,朝考一等第77名,选庶吉士。官广西阳朔知县。主讲南菁书院。《词综补遗》录其词1首。[515]

潘锡爵,字鬯侯,吴县人,维城子。咸丰四年(1854)岁贡。与修《苏州府志》,殁于局中。[516]

冯芳植(1839—?)[517],字培之,吴县人,桂芬(1809—1874)子,芳缉(1833—?)弟。同治三年(1864)举人。四年(1865)办理随营抚恤,以复设训导不论双单月选用。十年(1871)报捐内阁中书。光绪四年(1878)报捐知府,分发江西,官饶州。既归里,创设保节局,立义塾,以惠孤寡。尤好结纳,有原、尝遗风。[518]

胡元濬(1815—1874)[519],字春波,长洲人。廪生。工制艺,有名大家气息。应紫阳、正谊两书院课,辄膺首选。每一艺出,人争传诵。省试屡荐不售。冯桂芬(1809—1874)修《苏州府志》,元濬分纂吴县人物志十余卷。卒年六十许。[520](www.daowen.com)

吴大澄(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愙斋,吴县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七年(1868)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官陕甘学政、河南河北道、太仆寺卿、太常寺卿、左副都御史、广东巡抚、河东河道总督、湖南巡抚。光绪二十年(1894)罢归。精于金石书画,尤工篆书,一时推独步。著述颇丰,有《说文古籀补》、《古玉图考》、《愙斋集古录》、《愙斋诗文集》等。《晚晴簃诗汇》录其诗3首。[521]又,上海图书馆藏有《愙斋公金台书院试卷》稿本七篇,识语云:“先愙斋公原名大淳,同治元年(1862)避讳易名淳为澄。案《年谱》同治甲子(1864),公年三十岁,中式江南乡试第六名经魁,此卷名已易,犹是江苏附贡生,当在同治壬戌(1862)之后、甲子(1864)之前。金台书院属顺天府儒学,公在壬戌(1862)六月入都,应京兆试,后留京为彭文敬公邀往课其子岱霖(祖润)、其孙颂田(福孙)。越年由都察院代奏,上条陈时事之折。此试文七篇,盖在彭氏馆读之时矣。去夏检整架书,见之,乃付潢池家装订。越时已六十年矣。时文于光绪季年已废去,仅留作将来掌故国粹之一种耳。以先人手泽,当永宝之。甲子(1924)正月翼燕谨识。”试卷7份,等第名次分别为:超等3名,超等13名,超等3名,超等28名,超等14名,特等12名,超等7名。每份四书文、试帖诗各一篇,有评点。如第4份题为《勿欺也而犯之》、《赋得清心为治本(得清字五言八韵)》。评语:“缓缓深情,词恳挚,饶有方家笔意。诗亦畅适。”

府晋蕃,字襄定,一作襄廷,吴县人。九岁解四声,十岁读《纲目》,尤精研选学,人称奇才。兵燹后入泮,同治六年(1867)副贡。冯桂芬(1809—1874)招入正谊书院及修志局。词赋近六朝,赵钧(字晋卿)、陆润庠(1841—1915)、叶昌炽(1849—1917)辈咸推服不置。年二十九卒。遗文散佚,仅有《丙戌类稿》待刊。[522]

殷诒谷。翰林院孔目衔,候选训导。与修《苏州府志》。[523]

杨引传(1829—1889)[524],字薪圃、醒逋,吴县人。恩贡生。庚申(1860)之乱,被斫,不死。好饮酒,善词赋,手抄宋人诗数十巨帙。著有《独悟盦诗钞》。晚岁教授郡城。应正谊书院课,辄冠其曹,与陶然(1830—1881)齐名。[525]

黄赓唐(1815—1895)[526],字韵士,元和人。咸丰四年(1854)岁贡,候选训导。困踬棘闱者数十年。同治九年(1870)乡试,主司已拟置第一,会三场以疾未终卷落解。光绪元年(1875)举孝廉方正,未就试。家居教授,及门多知名士,登甲乙科者踵接。王颂蔚(1848—1895)、曹允源(1856—1927)皆其弟子。[527]

吴桢,字幹臣,吴县人。同治间附贡。[528]

潘祖谦(1842—1924),字济之,号寅生、槐孙,吴县人,世恩(1769—1854)孙,曾玮(1819—1886)长子。同治十二年(1873)优贡第2名,十三年(1874)朝考二等,以教职用,改内阁中书。光绪二年(1876)乞归。二十四年(1898)任苏经丝厂、苏纶纱厂副董。二十九年(1903)与尤先甲(1843—1922)等人发起苏州商务总会,任历届会董。辛亥革命时参与策动程德全(1860—1930)宣布苏州独立。民国间历任江苏典业公会会长、吴县总商会特别会董。[529]

顾鸿昇,字蟾客,浙江平湖人。同治五年(1866)岁贡。光绪九年(1883)任桐庐训导。[530]

陶甄,字柳门,浙江乌程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同治十二年(1873)官太仓州同知。善属文,兼工诗画。性脱略,禄入甚薄,处之晏如也。以丁忧去官。[531]

沈嘉澍(1834—1895),字子复,太仓人,起元(1685—1763)五世孙。少受业于叶裕仁(1809—1879),后从叶为江苏书局襄校。与修《苏州府志》。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张之洞(1837—1909)延主两湖书院。著有《尚书要义校勘记》、《五代会要笺记》、《唐诗钥》、《白虎通疏证札记》、《鲁归纪程》、《校订曲阜县志》、《养病庸言》。[532]

孔广彪(1839—1887),改名广钟,字赓廷,号赞唐、醉棠,元和人。同治十二年(1873)顺天乡试中式第277名举人。光绪二年(1876)会试堂备,六年(1880)会试中式第136名,九年(1883)补殿试,成进士。钦点知县,分发浙江。十二年(1886)知奉化,明年卒于官。[533]

吴庆咸,字子余,长洲人。同治间优贡。[534]

俞刚。归安俞刚,与陆心源(1834—1894)、施补华(1835—1890)、姚宗诚(“诚”一作“谌”,1835—1864)、戴望(1837—1873)、王宗羲、淩霞以古文相切劘,人称“归安七子”。[535]又,《大雷山房稿》十卷,作者俞刚。未知是否即此人。[536]

陆廷魁。程廷桓(1805—1882)婿陆廷魁[537],疑即此人。

蒋士骥(1831—1898)[538],字北野,号石枫,常熟人。同治九年(1870)乡试中式第262名举人。十年(1871)会试第262名,殿试三甲第153名进士。官庐江知县。曾掌教鹿苑书院。[539]

秦毓麒(1847—?),字伯钟,号石麟、芍舲,嘉定人,绶章(1849—1925)、夔扬(1856—?)兄。同治十二年(1873)顺天乡试中式第52名举人。十三年(1874)、光绪二年(1876)会试荐卷。六年(1880)大挑二等,候选教谕。[540]

孔昭乾(1853—1888),字伯南,号樛园、九缘、经鉏,吴县人,广彪(1839—?)堂侄。光绪五年(1879)乡试中式第31名举人。六年(1880)会试挑取誊录第21名。九年(1883)会试中式第251名,覆试一等第32名,殿试三甲第26名,朝考一等32名,选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奉命游历英法,卒于英国。著有《海外鸿泥日记》四卷、《英政备考》二卷、《印政备考》二卷。[541]

闻福增(1837—1884),字新甫,号挹卿、眉川,太仓人。咸丰末避乱海滨,乱后返里,肄业苏州正谊、上海龙门、敬业书院。寻设帐冯桂芬(1809—1874)家。同治十二年(1873)乡试中式第57名举人。光绪二年(1876)会试中式第23名,覆试一等第50名,殿试二甲第38名,朝考一等第37名,选庶吉士。三年(1877)散馆,授庆符知县。九年(1883)卸篆,赴省就医。著有《退庵诗稿》。《晚晴簃诗汇》录其诗1首。[542]

钱炳奎(1841—1877),字肇祥,号蔚也,浙江平湖人。同治六年(1867)乡试中式第205名举人。少好读宋人性理书,后游于顾广誉(1799—1866)之门。通三礼,尤精乐律,邑文庙乐器多其襄定。曾与庠生时元勋、监生戈为鹏讲明文庙丁祭礼乐,圜桥观听,一时称盛。后入龙门书院,师从刘熙载(1813—1881),病卒于书院。[543]

庞鸿湛,常熟人。参与校刊《曾文正公奏议补编》。[544]

周希旦,字恂卿,长洲人。同治间附贡。[545]

王炳如,太仓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光绪六年(1880)官广东临高知县。[546]

徐廷栋。附生,与修《苏州府志》。[547]

汪之昌(1837—1895),字平叔,号荣虎、振民,新阳人。同治六年(1867)乡试中式第17名副榜。遂谢举业,以闭户读书为事。当道闻其好博览,延入书局校理。又分应正谊经古月课,并上海求志、宁波辨志、江阴南菁诸文课,膏奖所获,悉以购书。曾主学古堂讲席。著有《青学斋集》三十六卷、《裕后录》二卷。[548]

钱禄泰(1834—?),字鲁詹,号绥卿、香民,常熟人。同治六年(1867)乡试中式第267名举人,覆试二等第64名。光绪二年(1876)会试中式第200名,覆试二等第67名,殿试二甲第106名,朝考二等第6名,授户部主事。改任教授。熟于地方掌故,与姚福均(?—1893)、邵震亨(1832—1887)等采访邑中文献,历时三年,庞鸿文(1845—1909)纂《常昭合志稿》,半取于此。著有《漱青阁赋钞》、《自怡悦斋文集》、《先春堂诗录》。[549]

尤家炳,吴县人。同治间恩贡。[550]

周龄(1846—?),字作朋,号鹤亭、萼庭,震泽人。光绪元年(1875)乡试中式第72名举人,覆试一等第15名。三年(1877)会试中式第71名,覆试一等第7名,殿试二甲第39名,朝考一等第44名,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十一年(1885)官河南乡试正考官。[551]

沈清范(?—1876),字驭良,号纫斋,昆山人。咸丰八年(1858)岁贡。肄业紫阳、正谊书院,又从胡清绶(1793—1855)、祁启萼(1789—?)、彭蕴章(1792—1862)诸名宿游。同治间佐冯桂芬(1809—1874)修《苏州府志》,又佐宁绍台道顾文彬(1811—1889)衡文。冯与顾,皆清范问业师。清范门下士,朱以增(1836—?)入词林,冯芳植(1839—?)登贤书,其他蜚声庠序者甚夥。文章圆湛,诗赋得六朝神韵。其室方韵仙,能诗。清范病卒,韵仙作哭夫诗百余首。[552]

许鼎梅,吴县人。庠生。其室陶贞桂,以孝名。[553]

待考者:徐湘、汪鹤延、陈希骏、黄庆嵩、吴赓昇、薄绍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