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立秋:炎热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炎热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一般每年公历8月7—9日,太阳到达黄经135°为立秋。便是立秋时节物候现象的写照。立秋前后,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俗话说“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可见立秋时段对农作物生长成熟的重要性。由于立秋正处于夏秋之交,对一般人群而言,可以食用一些防暑膳食,如绿豆汤、莲子粥、薄荷粥等。立秋时节的运动,要加强肺功能的锻炼,以养护肺气。

立秋:炎热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园内水果香,田间管理忙。

风来始觉凉,早晚最觉爽。

立秋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一般每年公历8月7—9日,太阳到达黄经135°为立秋。《淮南子·天文训》曰:“(大暑)加十五日斗指背阳之维,则夏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凉风至。”秋是收获的季节。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也预示草木开始结果孕籽,收获的季节就要到了,故有“秋收冬藏”之说。

宋代方岳有《立秋》诗曰:“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情。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便是立秋时节物候现象的写照。立秋前后,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气温仍然较高。有农谚曰:“秋后一伏热死人。”这“秋老虎”的威力不容小觑。秋天的到来并没有夏天的光临那么猛烈,而是有一种悠然入秋的感觉。晋南黄河中游地区早晚见凉意,晨时常有水汽氤氲成薄雾;秋蝉始鸣,蟋蟀鸣叫;芝麻开花,土豆成熟,山菊开放,喇叭艳丽。正如白居易在《一叶落》诗中所写:“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

春为生,熟为秋,熟为轻。所以秋有轻盈展翅、秋高气爽、秋明空旷、野色浩无主、秋爽魅人之意景。立秋前后,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南方中稻开花结实,北方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块茎迅速膨大,正是农作物需水的高峰时期。所以有农谚“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双晚稻正处于气温由高到低变化的生长环境中,必须抓紧此时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

晋南农谚曰:“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是暑去凉来的过渡,随着秋雨的降临,天气将会一天比一天凉。此时,对于棉花来说是保伏桃、抓秋桃的关键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起揪”。南方茶园的秋耕也要抓紧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农田保水能力,如果再结合施肥,可以使茶树的枝梢长得更好。华北地区大白菜也要抓紧播种,以便在低温来临前长成收获。立秋,也是禾谷类作物成熟的时期,各种农作物丰收在望。俗话说“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可见立秋时段对农作物生长成熟的重要性。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相传王母娘娘的爱孙女便是天上的织女星,她与牵牛星的牛郎私订终身,违反了天条律令。王母娘娘大怒,将牛郎贬下凡尘。织女与姐妹们飞下凡界洗澡,又与牛郎相逢,促成了美丽的爱情神话。后来他们生下一男一女。然而,王母娘娘不能容忍他们的叛逆之举,将织女抓回天界,并用金簪划出一道天河将他们相隔。牛郎织女与一双儿女哭得死去活来。此情此景,王母娘娘看在眼里,也为其所动,于是网开一面,允许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初七让他们全家团圆。这一天,喜鹊们都会从四处飞来,为他们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雀桥。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牛郎织女天文星区对应地域分野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文献,《汉书·地理志》曰:“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在东汉时,七夕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因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而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在当代更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www.daowen.com)

汉代,七夕被赋予了妇女向织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艺的人文内涵,形成了七夕乞巧习俗,故亦称为“乞巧”。七夕节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与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的影响遍及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在古代,立秋时节宫廷还有立秋迎秋、祭祀白帝、蓐(rù)收等活动,民间则有悬秤称人、秋社、啃秋、咬秋、贴秋膘、晒秋、摸秋等习俗。此时,炎炎夏日已过,人们要称体重,与夏初对比一下,看看自己消瘦了多少,以便贴补秋膘,大鱼大肉进补一下。立秋时,随着果蔬的成熟,江西婺(wù)源篁岭古村进入晒秋的旺季。在我国南方,如湖南、江西、安徽等山区农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农民只能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者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一种传统的农俗现象。在我国北方,晒秋活动要在秋分寒露之后进行。立秋时节,农田里各类菜蔬都十分丰富,人们到别人或集体的田地中摘几个瓜果,俗称“摸秋”。人们一般是不会责怪的,但不宜提倡。

节气与健康

秋天,五行属金,对应的人体器官是肺,而悲易伤肺。因此,立秋养生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便遇有伤感之事,也要进行科学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如果秋天伤害了肺气,到冬季就会有一定的不良表现。

此时,生活起居应注意“早睡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以促肺气之舒展。衣着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民间流传的“春捂秋冻”的保健谚语,就是这个道理。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十分必要,但一定要因人因地而异,不能盲目跟风。食物应以少辛增酸,进食“温鲜”为主。人之虚证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区别,进补时要注意区分。最好请中医指导,以免适得其反。由于立秋正处于夏秋之交,对一般人群而言,可以食用一些防暑膳食,如绿豆汤、莲子粥、薄荷粥等。鸭肉、鱼肉、猪瘦肉等肉食要适量,且应配以新鲜水果和蔬菜

立秋时节的运动,要加强肺功能的锻炼,以养护肺气。慢跑、散步太极拳、广播体操等最为适宜。

立秋有三候: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进入秋天,风力和昼夜温差开始加大,在早晚人们会感觉到一丝凉意。清晨室外的植物上常常会凝结成露。秋蝉开始鸣叫,由于其生命将至终点,人们会有一种凄切的感觉涌上心头,“叶落蝉鸣品秋韵”的时段开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