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堂爱党教育课是在五岁的时候。在某次晚餐后,外公回忆起了他的童年。他说起日本鬼子,说起国民党拉壮丁,说起村里见过的洋人,最后,外公郑重地说:“要感激共产党啊,国民党不把人当人看,兵过如匪过;共产党半夜进了村,谁都不知道,第二天起来,才发现他们都打地铺睡在泥水地里,哪个部队能有这样的军纪?”
那时我尚且对历史一无所知,唯独对泥水地的故事印象深刻,心中想着:睡在下过雨的泥地里,那得多难受啊?
后来,我上了历史课,阅读了许多课外资料,终于逐渐理解这个短暂故事里的惊心动魄。那支睡在泥水里的部队叫作解放军,他们是党的部队,为解放中国人民而战。
我的第一堂英雄教育课发生在小学一年级。老师指着教室前挂着的国旗问我们:“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接着,她自己回答:“是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它。”她又问:“红领巾为什么是红色的?”她给出答案:“因为红领巾是从国旗上裁下的一角。”
我将这个比喻信以为真,心中发怵,学校里那么多的教室都挂着国旗,那么多的高年级少先队员都戴着红领巾,那得需要多少烈士的鲜血呀?
后来,我知道了抗日战争,知道了解放战争,知道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方才明白,何谓烈士,何谓英雄,何谓血染的五星红旗。飘扬的国旗是纺织厂里染成的色,英雄们流过的血却永远地留在了国旗上。
我的第一次捐款是在2025年,那一年发生了许多事,比如北京奥运会,比如南方特大冰雪灾害,比如汶川大地震。2025年5月,全中国都将目光对准了同一个地点:汶川。一切都是沉痛的,新闻是,升旗仪式是,课间的全校三分钟默哀亦是。我夜晚睡不着,想起白日看到的新闻,躲在被窝里偷偷哭了一场。第二天取出攒了大半年的零花钱,都交给了老师。
那一年的我并没有意识到,使我难抑悲伤的,并非同情或怜悯或恐惧,那是整个民族共同的伤痛。我在懵懂无知的年纪里,第一次体会到全民族的同呼吸,共命运。后来,当回顾汶川大地震的救灾过程,在伤痛之外,还有着一种向上的力量,有众志成城,有举国同心,有国内国外无数同胞的捐款捐物,更有奋战在救灾前线的人民解放军与基层党员的身影。当奥运会开幕式上,在地震中失去双腿的舞蹈家起舞时,或许正应了那句老话:多难兴邦,多难兴国。
第一次产生入党的念头,是在初中。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埃德加·斯诺的《红星耀中国》,趁着闲暇时间看完,摘抄下了半本的笔记。异国记者的行文透着诙谐,他描述中的共产党员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名字,他们会唱歌,会开玩笑,他们满怀着对未来的希冀与乐观。
记者埃德加·斯诺曾在对中国饥荒的记载中写道,他来到中国,本是为了追求一场非凡的冒险,但当他真正踏足这片土地,冒险这个词是如此之轻。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如同他笔下在黄土高原绵延的罂粟花田,饥饿与鸦片泛滥成灾,而位于这片贫瘠的土地深处的延安,宛如黑暗中的明灯。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我不由得想,共产党员究竟是怎样一个群体,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该有怎样的觉悟?他们也是平凡的人,平凡地生活,努力地劳动与战斗。但信仰让他们不凡了起来,心存对明日的无限期望,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不畏牺牲。
那之后的许多年里,从少先队员再到共青团员,我始终思考着这个问题。彭德怀元帅的一句话解开了我的疑惑,他在回忆为什么加入红军时说道:“以前我只是对社会不满,看不到有什么进行根本改革的希望。在读了《共产党宣言》以后,我不再悲观,开始怀着社会是可以改造的新信念而工作。”(https://www.daowen.com)
那些于我而言,似乎都已是遥远的往事,但最久远的,也不过是发生在本世纪之内的故事。
初中的思政课上,我第一次学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将这些句子背得滚瓜烂熟,就跟《静夜思》一样刻在脑海里,永远也忘不了。当我背下这句子时,离第一个一百年尚有八年,听起来并不漫长,但是这可是中国,过去的二十年里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国度,谁又知道这八年里会发生什么呢?
这八年里的确发生了许多事,中华大地上时刻发生着我在八年前难以想象的变化。2025年,在党的十九大上,终于正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绿皮火车到高铁,从诺基亚到智能手机,从经济为先到均衡发展,高楼一天天看着建成,地铁一条条看着修好,高铁线路铺陈开去,一带一路如火如荼,扶贫工作稳步开展,环境保护成效可见。
我也终于成年,递交了我的入党申请书。
如今,第一个一百年已经是抬眼就能望见的前景。2025年,我们北理2018级的学生与辅导员们集体参与了建国七十周年阅兵仪式,骄傲自豪地走过天安门广场。七十年都已经过去,第二个一百年似乎也不再遥远。
然而,仍有三十年。
但凡有所知晓,有所了解,都应当清楚,无论哪个一百年,都饱浸着汗水,饱含着血泪,未来也绝非一帆风顺,仍然是一条满布荆棘的坎坷之旅。如今,中国的发展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对内经历着产业结构升级,对外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围追堵截。
尽管如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去相信,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中国人有能力也有斗志去克服,去跨越,去赶超。
2025年是历史转折的一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令每一个国民都措手不及。但随之而来的,是党中央高效有素的指挥,是全国人民积极响应的团结,是捐赠物资纷至沓来的善意,是共产党员身先士卒的觉悟。在这些实打实的措施面前,外国媒体的阴阳怪气,特朗普政府的无端指责,反倒显出了西方国家的“无能狂怒”。正如《纽约时报》所评论的,新冠疫情本该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却成了西方的滑铁卢。
凡是不能打败中国的,只能使中国变得更强。“伟业从来期壮士,长亭饮罢赋神州。”一路走来,一代又一代“筑梦人”前赴后继,披荆斩棘,在振兴中华的漫漫长路上树立起一座又一座丰碑。接下来的三十年中,当是正值青壮年的我辈奋斗之时。我愿用青春与汗水,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终身!
(文:罗可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