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面形成与执行的市政交通工程BIM基础数据标准

全面形成与执行的市政交通工程BIM基础数据标准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2年住建部正式开始进行国家BIM标准的制定,这些标准包含有应用标准和基础数据标准。但这些标准主要适用于建筑工程,无法直接用于指导市政交通工程行业领域的BIM研发及应用,因此急需研究制定市政交通行业的BIM系列标准。虽然市政交通行业BIM应用可部分参考国家标准,但仍然缺少很多交通行业特有构件类型和属性类别,因此,形成行业层面的BIM标准体系并有效付诸执行是近期的研究方向。

全面形成与执行的市政交通工程BIM基础数据标准

中国BIM标准体系从上而下可分为四个层级:国家BIM标准、行业BIM标准、企业BIM标准和项目级BIM标准。

2012年住建部正式开始进行国家BIM标准的制定,这些标准包含有应用标准和基础数据标准。目前,正式发布的有《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 51212—2016)、《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 51269—2017)、《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 51235—2017)、《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 51301—2018)、《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JGJ/T 448—2018)、《制造工业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标准》(GB/T 51362—2019),另外即将发布的还有《建筑信息模型存储标准》等,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级BIM标准体系。但这些标准主要适用于建筑工程,无法直接用于指导市政交通工程行业领域的BIM研发及应用,因此急需研究制定市政交通行业的BIM系列标准。

目前,行业标准体系发展较为完全的为铁路行业。从2016年起,铁路联盟陆续发布了《铁路工程信息模型数据存储标准》《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铁路工程实体结构分解指南》等11项标准,建立了较完整的BIM标准体系,特别是铁路IFC中心线标准纳入了国际IFC 4.1版本,使得铁路行业的BIM应用在国际上已经处于一定领先地位。

而市政交通行业内部BIM标准目前还未形成标准体系,其中数据存储标准的缺失导致数据存储格式的混乱,不同软件之间难以全信息传递模型;而信息语义标准的缺失导致不同使用者对同一类型构件编码的混乱;信息传递标准的缺失导致各使用阶段信息及模型传递受阻。虽然市政交通行业BIM应用可部分参考国家标准,但仍然缺少很多交通行业特有构件类型和属性类别,因此,形成行业层面的BIM标准体系并有效付诸执行是近期的研究方向。

上海市政总院针对市政交通行业的特点,先后编写了《中国市政设计行业BIM指南》等系列丛书,并在大量工程项目中开展了BIM应用,制定了市政交通领域的企业BIM标准,主编和参编完成了多部团体、协会及地方BIM标准。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城市道路设施BIM标准体系,并积极开展相应标准的编制工作。

城市道路设施信息模型标准体系框架分为基础数据标准和应用标准两大部分,具体如图4-2所示。(www.daowen.com)

图4-2 城市道路设施信息模型标准体系框架

基础数据标准包括《城市道路设施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规范》《城市道路设施信息模型存储规范》。这两个标准主要针对软件开发人员,目的是确保项目各参与方基于BIM软件和模型数据的互操作性,也是城市道路工程BIM体系的核心标准。

应用标准包含《城市道路设施信息模型设计应用规范》《城市道路设施信息模型施工应用规范》《城市道路设施信息模型运维应用规范》,为城市道路工程各参与方和BIM应用人员提供BIM应用的统一规范,对城市道路工程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模型创建、使用、交付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基础数据标准为BIM软件开发人员和软件商提供软件需求和开发规范,并为应用标准的制定提供必需的技术依据。因此,在城市道路设施信息模型标准体系中,应确保模型中需要共享的数据能在工程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各项任务和各相关方之间交换和使用,并且共享的模型元素能在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内被唯一识别。

建立城市道路设施信息模型标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规划,分步实施。从已有城市道路工程项目BIM应用反馈情况上看,模型分类编码和数据格式是所有BIM工作开展的共同基础,设计阶段又是BIM模型创建和BIM应用落地的关键阶段,因此可首先编制《城市道路设施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规范》《城市道路设施信息模型存储规范》《城市道路设施信息模型设计应用规范》,然后进行《城市道路设施信息模型施工应用规范》和《城市道路设施信息模型运维应用规范》的编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