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人力资源发展:管理与创新

高校人力资源发展:管理与创新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信息时代的教师就应该以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为己任。并且,教师还应当借助电脑技术进行“虚拟教学”的软件开发与应用,为创新性学习在技术条件上提供保障。

高校人力资源发展:管理与创新

高等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层次,它能够使人在知识层次、技能本领和精神风貌等方面都有一个质的飞跃。现代高等教育是一种非义务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职能,其服务对象和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对社会就业结构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在信息时代里,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应该体现在学习目标的树立、教育主题的确立、教育主导功能的认定、教育时空观的转变、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师观念的变化等方面。具体来说,就是:

1.信息时代要求人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树立短期或长期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并不断地朝这个目标和方向努力。这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就成为关键。通过学习目标的树立,学生还可以完成对教师的选择,使教与学的互动模式得以实现。不仅如此,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还可以进行互换,即教师可以求教于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师不择于人,有能者为之”。

2.教师应该明确对于学习者来说,教师的一切努力都不可能替代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不是教师的恩赐与馈赠,而是学习者的自我索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主体参与的机会和条件,养成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所以,在信息时代,教育主体应该是学习者,而不是教育者。也就是说,教与学的过程中,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3.信息时代的学生应该能够进行创新性学习,即可以在学习过程当中将现实与未来联系起来并促进时间上的一致性(预见性)和将自身融入学习环境当中去,创造出学习空间的一致性(参与性)。所以,信息时代的教师就应该以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为己任。并且,教师还应当借助电脑技术进行“虚拟教学”的软件开发与应用,为创新性学习在技术条件上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教学工具与手段的开发和利用也将是教师的任务之一。虽然这可以由专业人员完成,但是,这方面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与学生的接触。与学生接触,可以使教师得到第一手的资料,明确学生需要什么,怎样才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对课本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www.daowen.com)

4.在信息时代,人们接受教育的时间将增加,贯穿人的一生。以在校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职前教育和以函授、远程教育形式为主的职后教育就会形成回归教育。在这种形式下,教师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再教育,充实自己,以便应对现实需要。在教育学问上,学校将是学习者接受教育的基本场所,但不是唯一场所。多媒体、网络化、虚拟性和交互式手段将近距离和远距离教学互通有无,相辅相成,大大改善了教学环境和学习条件。这就要求教师的职业技能要不断提高,不仅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还要熟知网络知识。

5.以纸张为信息载体的教科书向只读光盘、重复擦写光盘教科书方向发展,使教科书多媒体化、程序控制化、互动化,更便于修订。教学方法、考试方法也将由于电子技术的帮助使教学的情景模拟、教学个别化和交互化成为可能。这样看来,教师不仅将增加做课外功的数量,也要增强课外功的质量。

在当前我国的现有环境和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培养应该在两个方面进行着重培养:一是对现有的教师资源进行潜能开发和素质提高,二是加大对师范教育的管理力度,以培养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人力资源。对于现有教师资源的潜能开发,应本着全面锻炼提高、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和实施培养计划,切实贯彻三为主原则—在职为主、业余为主、自学为主—并以合适的方式加强培养力度。与此同时,还要摈弃“教学是硬任务,教师进修是软任务,远水难救近火”的错误思想,踏踏实实地将教师素质的培养落到实处,而不是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却空喊口号。要从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入手,科学的预测和编制教师培养规划,统筹安排,既要照顾当前教学的急需,又要看到长远的需要。要依据培养、提高教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建立适应现代化教育事业的教师培养体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