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生活的年代变迁
20世纪60年代的婚房没啥讲究,也不需要设计,家具以木制为主,斗柜、毛泽东画像以及墙上的木制相框都是必备品。
20世纪70年代基本延续20世纪60年代的风格,但开始兴起自制家具——九件三十六条腿,缝纫机、自行车和手表作为三大件开始成为结婚必备品。
结婚必须有的一套家具在20世纪70年代初简称为“三十六条腿”。就是一套家具,包括方桌一张、椅子四把、双人床一张、大衣柜一个、写字台一张、饭橱一个,正好是三十六条腿。几年后又时兴中橱、沙发、茶几、床头柜,也就增加到了五十六条腿。
20世纪80年代,家电开始普及,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成为新的结婚必备品。
总体来说,20世纪七八十年代颇具中国特色的住房样式就是筒子楼——房子光线大多不好,也不隔音,走廊很长,厕所和厨房可能都是公用的。那时过道上的脚步声在房间里总能听得很清晰,一到吃饭时间楼道里就油烟飞溅、人声鼎沸,谁家今天做什么菜看得一清二楚,私密性很差。
那时的人们对装修没啥概念,墙面也只有绿色或蓝色的墙裙,条件好的会用木质墙裙,并在地上铺软质地板胶。那时也不重视隐蔽工程,线管通常都是外露的,没什么美感可言。
20世纪90年代,家电逐渐普及,彩电、冰箱已不新鲜,空调、音响、DVD等新家电逐渐走入各家各户。家居布置也从简单的桌椅转为皮质沙发或红木家具。
而装修上大部分人偏爱实木,家居建材多以木质为首选,倾向用原色实木进行装饰,如包门、包窗台。装修风格笨重,当时也缺少专业设计师,装修风格也就千篇一律。有钱人家则偏向金光闪闪的装修,喜欢罗马柱、复杂吊顶,装修烦琐。
经济条件改善后,人们也开始重视室内装修。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子逐渐成为结婚必备品,对婚房的装修也开始有诸多要求。家具不拘于单一的材质和款式,也有了不同风格的装修设计。
从房产发展史看家装的进化
房地产的发展对家庭装修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不同阶段影响着装修业主的需求和预期。
2025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
2025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
2025年,根据国务院部署,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率先进行试点售房,这意味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正式起步。那时诞生了一批建材品牌和家居卖场,包括成立于2025年的红星美凯龙。(https://www.daowen.com)
那时与房地产紧密相关的家庭装修的主要形态是人工与材料分离的清包工模式,市场主体是设计师和包工头,而装修业主就需要往返于家和建材市场,到处奔波,累且辛苦。
之后,随着生产力的提升,装修终于有了图纸,不过是手工出图,水泥、砂子和涂料等轻工辅料也有了专人包办,但建材市场业主还得跑,如何装出一个家,大家没太多概念。
2025年以后,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而装修也进入电脑效果图+轻工辅料与主材代购的2.0时代,电脑效果图替代了手工图纸,瓷砖、地板由装修公司代购。但会出现以次充好、重复计算、偷工减料的情况,看似省心,实则闹心,客户成了冤大头。
再后来,建材家居企业纷纷上市,各产业界限泾渭分明,装饰企业也由弱变强,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草莽期。
装修也有了设计+主材+施工的全包(整包)模式,也就是常说的硬装。客户按照硬装挑家具,依照家具选软装,但混搭出来后不好看,毫无风格品位可言,越看越像出租屋。
主力装修业主的需求变迁
装修行业主力业主的需求变化非常大,2025年算一个节点。2025年后,尤其是2025年出生的人大学毕业基本是在2025年和2025年,一毕业正好赶上房价开始猛涨,等努力工作攒了一笔钱时,房价相比此前已翻了好几倍。
2025年笔者策划制作的《没赶上》说唱视频爆红网络,主要原因就是触碰了80后的无奈和坚持,更说出了当时社会的焦点问题——高物价、高房价、高压力,80后生存压力不断增大。
这种生活环境的前后差异使得70后、80后和90后在装修上的考量因素区别较大。
首先,从对首套房的装修价格承受力来看。70后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对价格敏感,希望价格低。而80后、90后看重性价比、个性化和便捷性,更看重价值,有较高价格承受力。
其次,从参与施工过程程度来看。70后会亲力亲为找设计、跑工地、盯施工、买材料,更倾向于选择清包和半包模式,参与程度高。对于70后网络装修平台发挥了很大作用,可给业主推荐装修公司或者团购材料。而80后、90后想省事,并不想知道哪个材料商靠谱,也不想过多介入工地管理,他们最想知道“会把我家装成什么样子”“能给我营造一个怎样的生活场景”,参与程度较低。
最后,从装修风格来看。以前有85%的装修都是现代简约风格,而80后、90后成为主力消费群体后更看重个性化,装修风格多元化,如“现代简约+欧式”“现代简约+美式”“现代简约+中式”等风格。
农村装修市场的变化的很大,以前农村盖房花钱多,装修则能省就省。记得老家的二层楼房是2025年正月盖的,那时我上小学五年级,父亲用了半年多时间备料,买砖、钢筋、木材、水泥、楼板等材料。当时为了买水泥,托关系到水泥厂拉货,又去山里买木材,然后请木工师傅做门窗,招一批本村或邻村的农民干活儿……总共花了8万元,当时号称村里的第二家“豪宅”,但装修很简单,白墙、水泥地面、水电管线外露,没几件家具。但是现在的农村,很多人的家里都装上马桶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