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泥塑:青海泥塑的独特魅力与制作工艺揭秘》

《泥塑:青海泥塑的独特魅力与制作工艺揭秘》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殊菩萨泥塑夏吾角作青海热贡扎缚骨架:搭骨架是就大型泥塑而言,依据佛像体态先扎骨架,然后按宗教仪轨竖起中柱,并将经藏用彩线扎牢,用绫绸和塑料薄膜包紧,绑在中柱上。8岁时,夏吾角即在课余跟随父亲仁青学习泥塑技艺。

《泥塑:青海泥塑的独特魅力与制作工艺揭秘》

热贡泥塑

1.历史概说

隆务寺的绿度母广场

热贡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隆务河畔,意为“金色的谷地”。在地理资源和藏传佛教的双重孕育下,这里滋生了丰厚的热贡艺术,其中包括雕塑、唐卡、建筑、堆绣、酥油花等门类。出于宗教空间的需要,雕塑在热贡艺术中凸显出其重要的位置,泥、木、砖、石、酥油等材料,都可形成雕塑形式,其中以泥塑最为普遍多用。

据地方文献记载,公元1301年,热贡地区的萨迦派首领三木旦仁钦与弟弟罗哲森格在当地修建隆务寺,并在寺内绘制壁画,塑造佛像。这被视为宗教雕塑在热贡地区发端的源点。明宣德年间,藏传佛教格鲁派在此地大兴,隆务寺也改宗为格鲁派。此后,该地的格鲁派寺院逐渐增多,壁画和雕塑工艺也随之繁荣,工匠数量大增。

药师佛 泥塑 夏吾角作 青海热贡

18世纪初,热贡艺术趋于成熟。因为本地需求饱和,部分工匠便开始到外地谋生,甚至远赴印度、尼泊尔等国家,促使了艺术间的交流。包括雕塑在内的热贡艺术,融合了西藏本土艺术、敦煌艺术、印度犍陀罗艺术和汉地的艺术元素,使得热贡地区的宗教塑像在艺术上稳定而成熟。

热贡地区早期的雕塑大师有额合群·加央洛哲、华日旦等人,现代著名的雕塑艺人有尖措及桑杰、罗藏尼玛、娘却加等。他们的作品多见于隆务寺、塔尔寺及西藏的桑耶寺等处。如今,夏吾角为热贡雕塑中的领军人物。

2.工艺特色

热贡泥塑属于佛教艺术的分支,其创作主要是为寺院和佛堂服务的,因而形象主要是以佛、菩萨等神像为主。以艺术形式来分,热贡泥塑有圆雕和浮雕两种;从设色上来分,则有彩塑和单色塑两类。藏传佛教艺术大多具有严格的规范,个人可发挥的余地很小,但从工艺角度却能明显分出优劣。

热贡泥塑的工艺过程大致可分为如下五个步骤:

打磨好的阿弥陀佛像

莲花生大师 泥塑 夏吾角作 青海热贡

(1)选型定稿:选型是以固定谱样由定制者来选。定稿主要是针对一米到两米以上的大佛像而言,小的佛像通常无需打稿,直接手塑。而大型泥塑为了便于把控,则会在神像背后的墙壁上画出同等比例尺的图样,作为依据的标本

(2)泥料加工:当地所产的红土是热贡泥塑的优质原料,该土杂质少、韧度强、收缩性小、颜色均匀。泥料经过捶打后再加入棉花,有时还要加入硼砂,以增加泥塑的硬度。甚至还会将珊瑚、松石、玛瑙珍珠、金银粉等名贵宝石磨碎加入泥中,有时加入的材料还有当地的土和水、柏树皮、藏药、丝麻、绒毛,以及念经加持过的咒土等(其具体方式是:先将取到的红土筛过,倒在干净的案子上,中间做成盆形,注水渗透),这是出于宗教心理的需求。(www.daowen.com)

文殊菩萨 泥塑 夏吾角作 青海热贡

(3)扎缚骨架:搭骨架是就大型泥塑而言,依据佛像体态先扎骨架,然后按宗教仪轨竖起中柱,并将经藏用彩线扎牢,用绫绸和塑料薄膜包紧,绑在中柱上。依靠支架竖立中柱的方法是,从佛像的莲座上方到头顶竖起支架,并在其上标出测身的分量,从支架中间安装固定件,然后紧靠支架固定件与中柱加固,再根据支架上画出的佛像部位,在中柱上捆绑佛像各部位的装藏物,然后用五色绸缎裹紧,并用马兰草线将其缝合,这些程序完成后,接下来便可用泥巴覆盖造像了。

(4)塑作形体:大、小佛像的塑形方法有所不同。

大型佛像的做法是:在搭好的骨架上缠绕当地所产的一种柏树皮(此物可防止泥料强烈收缩),方可上泥,塑出大致轮廓后,再用抹匕等工具进行调整,直至佛像的尺寸比例确当后再进行细节塑作。其基本顺序是:先做肢体,再塑头部,然后将头部和躯体相黏合,再先后用粗、细抹匕进行打磨。抹制是进行泥塑表面抛光处理的方法。轮廓完成后,通常先用粗抹匕将佛像表面打磨处理,然后再勾勒肌肉及衣纹等。佛像塑造完毕后还要进行检验。检验方法是从塑像的左右侧反复观察佛像身体的厚度、鼻梁的高度和下颌与颈部的直角关系等,看是否符合《度量经》的规范标准。佛像充分干燥后,要用湿布擦拭表面,再用细抹匕抹打光滑。接下来,用筛子筛出细泥加水和成浆状,将之均匀涂抹于塑像表面,放置一年,使其阴干。热贡泥塑佛像的头饰或法器很多,且精致复杂,在做这些饰物时,首先要制作一个平台和印模,在其上制作饰物,然后用红泥贴附在塑像上。待第二次涂抹的细泥浆干透后,即可打磨,通常用粗细两种砂纸打磨两遍。接下来,在佛像全身涂胶水、黄丹和清漆,然后贴金。佛像的头部一般直接贴金箔,身体部分则用金箔研磨成的金粉来涂刷。佛像刷金后,五官、须发及手足指甲处用颜料勾画,金刚等塑像则按规范涂以多种颜色。

小型佛像塑造的工序相对简单,要求工匠对佛像尺寸要心中有数,因为佛像中空,所以通常要先用小木板和小木棍做支撑,然后再缠绕布条草团等物,待泥巴半干、形体稳固时将之撤出,然后上泥进行细部塑造。小型佛像一般从下塑起,依次从底座、腿部、身部再到头部。着彩环节与大型佛像近同。

(5)装藏:装藏即是在佛像内放入经卷、珠宝字画五谷草药等物,表示对佛的敬养。此仪式可以在塑轮廓前进行,也可以在塑成后进行,不仅有工艺上的要求,而且对时间、地点、僧众人员的选择都有要求。装藏之物都要经过活佛、高僧及僧众的加持。装藏后,佛像还需有开光仪式,由德高艺精的塑师算定吉日,然后静养身体,神清气爽时,开出眉眼,佛像才算立成。

绿度母 泥塑 夏吾角作 青海热贡

3.经典作品

绿度母

绿度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度母的梵名为Tara,全称“圣救度佛母”,我国古代称多罗菩萨、多罗观音。度母有许多不同的化身,包括有二十一度母、五百度母等,都是观世音菩萨之化身。绿度母为所有度母之主尊,总摄其余二十尊化身之所有功德。绿度母能救八种苦难,如狮难、象难、火难、蛇难、水难、牢狱难、贼难、非人难,又称为“救八难度母”。同时,还能把称为五毒的人类行为贪、嗔、痴、慢、疑中的“疑”转成终究圆满的智慧,有护持妇女幼儿的功德。该尊绿度母像,以金箔贴身,辉煌肃穆,发饰为宝石蓝色,醒目而活泼,除此之外,身上配饰以红、蓝、绿各色点缀,足得贵气而活跃。该作造型严谨,工艺精湛,但人物情绪自然,肃穆之中寓有出世的超脱之感。

4.代表艺人

夏吾角

夏吾角(1966— ),男,藏族,出生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加仓玛村。8岁时,夏吾角即在课余跟随父亲仁青学习泥塑技艺。他和兄弟们都能做泥塑,是祖上泥塑技艺的第五代传人。1979年,夏吾角拜热贡艺术大师登丁为师。初中毕业后,夏吾角曾跟随父亲到拉卜楞寺制作泥塑。在父亲和大师的教导下,他的泥塑技艺大有长进,工艺精美,生动传神,受到乡人称赞。19岁时,父亲去世,夏吾角在登丁的指导下,系统学习了泥塑、壁画、唐卡等热贡艺术。综合性的学习,使他的泥塑作品更富人文内涵。此后,他辗转当地的寺庙间,不断创作。2003年5月,夏吾角创办了青海热贡文化域地雕塑艺术中心。2005年8月,他又成立了青海仁俊热贡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广收徒弟,传承和弘扬热贡雕塑技艺。2009年6月,他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热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夏吾角在上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