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筑设备:低压配电线路

建筑设备:低压配电线路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敷或暗敷于干燥场所的金属导管宜采用管壁厚度不小于1.5mm 的电线管。图8.10电缆桥架1—支架;2—盖板;3—支臂;4—线槽;5—水平分支线槽;6—垂直分支线槽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的距地高度不宜低于2.5m,垂直敷设时距地高度不宜低于1.8m。封闭式母线水平敷设时,底边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2m。图8.12封闭式母线槽布线1—墙(

建筑设备:低压配电线路

在配电系统中,用来传输电能的导线主要是电线电缆两大类,按敷设地点不同可分为室外线路和室内线路。

8.2.5.1 室外线路

1.架空线路

当城市配电系统为架空线路时,建筑物的电源宜采用架空线路的引入方式,如图8.4所示。

图8.4 架空线路

1—绝缘子;2—导线;3—上把;4—拉线抱箍;5—横担;6—电杆;7—拉线绝缘子;8—腰把;9—花篮螺杆;10—拉杆;11—拉盘

架空线路主要由导线、电杆、横担、绝缘子和线路附件组成。其优点是设备材料简单、成本低、容易发现故障、维护方便;缺点是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供电可靠性较差、影响环境的整洁美观。

2.电缆线路

当城市配电线路为电缆线路时,建筑物的电源常采用地下电缆引入方式。

电缆线路的优点是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供电可靠性高,不占用土地,有利于环境美观;缺点是材料和安装成本高。

电缆敷设有直埋、电缆隧道电缆沟、电缆排管等方式,如图8.5所示。直埋电缆必须采用有铠装保护的电缆,埋设深度不小于0.7m。电缆敷设应选择路径最短,转弯最少,受外界因素影响小的路线。地面上在电缆拐弯处或进建筑物处要埋设标示桩,以备日后施工维护时参考。

图8.5 室外电缆敷设(单位:mm)

1—保护盖板;2—细砂;3—电缆;4—照明灯具;5—支架;6—维护走廊;7—水泥排管;8—电缆孔;9—电缆沟;10—盖板;11—预埋铁件;12—电缆支架

8.2.5.2 室内线路

室内配线按照敷设方式可以分为明敷和暗敷。明敷是指导线直接或采用管子线槽等保护体,敷设于墙壁、顶棚的表面等可以被肉眼直接看到的地方。暗敷是指导线在管子、线槽等保护体内,敷设于墙壁、顶棚、地坪及楼板的内部等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地方。

1.瓷(塑料)线夹、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布线

瓷(塑料)线夹、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布线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室内外场所和挑檐下。

2.绝缘导线直接敷设

绝缘导线直接敷设可用于正常环境室内场所和挑檐下的室外场所。

直敷布线的护套绝缘电线,应采用线卡沿墙体、顶棚或建筑物构件表面直接敷设;建筑物顶棚内、墙体及顶棚的抹灰层、保温层及装饰面板内,严禁采用直敷布线。

3.绝缘导线穿管敷设

在潮湿场所明敷或埋地敷设的金属管布线,应采用钢管;明、暗敷于干燥场所的布线,可采用电线管或半硬聚氯乙烯塑料管,如图8.6所示。

图8.6 绝缘导线穿管暗敷

金属导管布线宜用于室内、外场所,不宜用于对金属导管有严重腐蚀的场所。

明敷于潮湿场所或埋地敷设的金属导管,应采用管壁厚度不小于2mm 的厚壁钢导管。明敷或暗敷于干燥场所的金属导管宜采用管壁厚度不小于1.5mm 的电线管。

暗敷于地下的管路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当穿过建筑物基础时,应加保护管保护;当穿过建筑物变形缝时,应设补偿装置。

4.线槽布线

用于配线的线槽,按材质可分为金属线槽和塑料线槽,如图8.7所示。

图8.7 线槽布线

(1)金属线槽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室内场所明敷设。金属线槽组装成统一整体并经清扫后才可敷设导线。按规定将导线放好,并将导线按回路(或按系统)用尼龙绳绑扎成束,分层排放在线槽内,做好永久性编号标志。

为了适应现代化建筑内电气线路的日趋复杂、配线出口位置又多变的实际需要,特制一种壁厚为2mm 的封闭式矩形金属线槽,可直接敷设在混凝土地面、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预制混凝土楼板的垫层内,称地面内暗装金属线槽,如图8.8所示。

图8.8 地面内暗装金属线槽

1—电源插座出线口;2—出线口;3—支架;4—出线口;5—线槽;6—分线盒;7—钢管;8—电话插座出线口

地面内暗装金属线槽内导线敷设方法和管内穿线方法相同。亦应注意导线在线槽中间不应有接头,接头应放在分线盒内,线头预留长度不宜小于150mm。(www.daowen.com)

金属线槽应可靠接地或接零,但不应作为设备的接地导体。

(2)塑料线槽布线。塑料线槽布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室内场所,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不宜采用。弱电线路可采用难燃型带盖塑料线槽在建筑顶棚内敷设。强、弱电线路不应敷设于同一线槽内。电线、电缆在槽内不得有分接头,分支接头应在接线盒内进行。

5.电缆布线

建筑室内采用的电缆敷设方式有直接埋地、电缆沟敷设、沿墙敷设和电缆桥架(托盘)敷设等几种。

图8.9 电缆沟敷设

(1)当沿同一路径敷设的室外电缆不大于8根且场地有条件时,宜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

(2)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当电缆与地下管网交叉不多、地下水位较低或道路开挖不便且电缆需分期敷设的地段,当同一路径的电缆根数不大于18 根时,宜采用电缆沟布线,如图8.9所示。

电缆沟盖板应满足可能承受荷载和适合环境且经久耐用的要求,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或钢盖板,可开启的地沟盖板的单块重量不宜超过50kg。

(3)电缆桥架布线。电缆桥架布线适用于电缆数量较多或较集中的场所(图8.10)。在有腐蚀或特别潮湿的场所采用电缆桥架布线时,应根据腐蚀介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宜选用塑料护套电缆。

图8.10 电缆桥架

1—支架;2—盖板;3—支臂;4—线槽;5—水平分支线槽;6—垂直分支线槽

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的距地高度不宜低于2.5m,垂直敷设时距地高度不宜低于1.8m。除敷设在电气专用房间内外,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加金属盖板保护。

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防腐、隔热措施。

电缆桥架不得在穿过楼板或墙壁处进行连接。

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电缆的金属导管应可靠接地,全长不应少于两处与接地干线(PE)相连。

6.封闭式母线槽

图8.11 封闭母线槽

封闭式母线槽是由金属板(钢板或铝板)作为保护外壳、导电排、绝缘材料及有关附件组成的母线系统,如图8.11所示。它可制成每隔一段距离设有插接分线盒的插接型封闭母线,也可制成中间不带分线盒的馈电型封闭式母线。

封闭式母线布线适用于干燥和无腐蚀气体的室内场所,如图8.12所示。

封闭式母线水平敷设时,底边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2m。除敷设在电气专用房间内外,垂直敷设时,距地面1.8m 以下部分应采取防止机械损伤措施。

图8.12 封闭式母线槽布线

1—墙(柱);2—终端盖(Z);3—插接开关箱;4—插孔口盖;5—转向节母线(ZA);6—侧壁支架(PJ);7—始端接线箱;8—带熔断器插接箱;9—直通母线槽;10—插接头箱;11—悬吊装置;12—T 形垂直三通;13—带插孔始端母线槽;14—垂直偏置;15—墙(柱)托架;16—变容量母线(BY);17—Z形水平弯通;18—L形水平弯通;19—T 形水平三通;20—墙(柱)托架(PJ);21—防水台阶;22—插接开关箱;23—支撑器;24—始端立式硬接接头;25—始端卧式连接直通;26—配电柜;27—变压器

封闭式母线不宜敷设在腐蚀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下方。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防腐、隔热措施。

封闭式母线的连接不应在穿过楼板或墙壁处进行。

多根封闭式母线并列水平或垂直敷设时,各相邻封闭母线间应预留维护、检修距离。

封闭式母线外壳及支架应可靠接地,全长不应少于2处与接地保护导体(PE)相连。

7.竖井布线

电气竖井内布线适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内强电及弱电垂直干线的敷设。可采用金属管、金属线槽、电缆、电缆桥架及封闭式母线等布线方式,如图8.13所示。

图8.13 竖井布线

1—配电箱(盘);2—强电用电缆桥架;3—母线槽;4—控制箱(盘);5—弱电用电缆桥架;6—通信用电缆桥架;7—金属线槽;8—接线端子箱;9—弱电竖井配电间

竖井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建筑物规模、用电负荷性质、各支线供电半径及建筑物的变形缝设置和防火分区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宜靠近用电负荷中心;不应和电梯井、管道井共用同一竖井;邻近不应有烟道、热力管道及其他散热量大或潮湿的设施;在条件允许时宜避免与电梯井及楼梯间相邻。

电缆在竖井内敷设时,不应采用易延燃的外护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