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学活动的分类和关系

教学活动的分类和关系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教学活动结构的前提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分类,并确定各类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多方面分析、比较、借鉴,我们建立了一个适应人才培养方案研制需要的教学活动分类体系,并指出了各类教学活动之间的一般关系。所以我们在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学活动结构时,加强了课外教学,达到58个学分,并建立了全面、规范、丰富的新型课外教学体系。专业教学的内容,按照重要程度可以分为主要学科和相关学科。

教学活动的分类和关系

建立教学活动结构的前提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分类,并确定各类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多方面分析、比较、借鉴,我们建立了一个适应人才培养方案研制需要的教学活动分类体系,并指出了各类教学活动之间的一般关系。各类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是固定的,主要决定于教育性质(如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和教育观念(如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也与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资源有密切关系。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按照获得的经验类型,教学活动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前者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间接经验,后者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直接经验。

理论教学的内容,按照学科关系可分为主要学科和相关学科、其他学科。主要学科是指作为该专业的主要学科基础的教学活动;相关学科是指并非该专业的主要学科基础,但是与该专业相关的学科方面的教学活动;其他学科是指与该专业没有直接关系的学科方面的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的内容,按照教学目的可以分为生涯发展、技能训练、科技创新、实习见习、组织服务、社会体验等。这方面在下一节中有详细说明。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不是完全分离的,在一个教学活动中,可能既包含理论教学,也包含实践教学。所以我们把课程分为三类:

A.理论为主的课程,就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没有或者有少数实践教学。

B.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就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有,而且比重相差不大。

C.实践为主的课程,就是以实践教学为主,没有或者有少数理论教学。

另外,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课外教学编号为D,与上述三类课程并列。

一般来说,在学术教育、传统教育中,理论教学的比重大大超过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中比较关注相关学科,实践教学中注重科学创新;而在职业教育、现代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理论教学中不太关注相关学科,实践教学中注重技术创新。

所以我们在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学活动结构时,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必修课程中实践课程的比例达到了25%以上,而且每一门理论为主的课程中都设置了至少8%的实践教学学时,课内实践教学的比例实际超过30%;课外实践教学的种类和数量也大大增加。在理论教学中,我们明确划分了主要学科和相关学科,充实了主要学科,精选了相关学科。不但注重科学创新,而且着重加强了技术创新。

(二)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

按照组织形式,教学活动可以分为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前者以课程形式组织,有固定的时间、场所、内容、形式、教师、学生;后者不是以课程的形式组织,时间、场所、内容、形式、教师、学生都可能不固定。

课内教学的内容可以是理论教学,也可以是实践教学,如实验课。

课外教学也是如此,既包括实践教学,也包括理论教学,如学术讲座。

一般来说,学术教育、传统教育比较轻视课外教学;而职业教育、现代教育比较重视课外教学。

所以我们在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学活动结构时,加强了课外教学,达到58个学分,并建立了全面、规范、丰富的新型课外教学体系。

(三)专业教学与公共教学

按照专业性,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专业教学和公共教学。前者是指内容为该专业特有的教学活动,后者是指内容为所有或很多专业都有的教学活动。

专业教学的内容,按照重要程度可以分为主要学科和相关学科。前者是该专业的主要学科基础,后者是该专业的次要学科基础。每一个专业的专业教学包括哪些主要学科和哪些相关学科,应该是很明确的,但是实际上有些专业并不明确。

公共教学的组织形式,不一定都是课程,也可以是课外活动

在这方面,各个国家有一定差异,但是总体趋势是传统教育、学术教育比较重视公共教学,现代教育、职业教育比较轻视公共教学。

所以我们在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学活动结构时,明确了专业教学的主要学科和相关学科;对公共教学进行了调整、充实,数量虽然没有增加,但是内容明显丰富、选择更加灵活。(www.daowen.com)

(四)精神、科学、技术

按照形成的素质类型,教学活动可以分为精神、科学、技术。其中精神主要是非智力因素,有其知识基础,但主要表现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促使学生行为的心理动力;科学和技术主要是智力因素,是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科学是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知识,常称为原理;技术是运用科学解决问题的操作方法,也有其知识基础,但主要表现为能力。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课内教学还是课外教学,都可能包含着精神、科学和技术的因素。

一般来说,学术教育、传统教育比较忽视精神和技术;而职业教育、现代教育比较重视精神和技术。

所以我们在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学活动结构时,很重视精神和技术,尤其是科技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育,设置了《大学修身》 《× ×专业发展》《著名科技家》《科技名著选读》等主要培养专业精神的课程,开设了《科技创新方法概论》《大学技术》《专业技能训练》等技术知识类课程和技能训练类课程,并通过多种类型的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精神和技术素养。

(五)核心、主干、分支

按照内容的重要程度,教学活动可以分为核心、主干、分支。核心是最重要的,但是数量一般比较少。主干虽然不及核心重要,但是数量往往比较多。分支是次要的,数量一般也不多。

过去,由于对核心、主干、分支缺乏明确的认识和规范的名称,课程的命名也是混乱的,随意称为“学、论、理论、概论、原理、教程、研究……”

一般来说,传统教育、学术教育比较轻视分支,现代教育、职业教育比较重视分支。

所以我们在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学活动结构时,采取了“明确核心、精选主干、加强分支”的做法,减少了必修课程的课时,增加了选修课程的数量,除了学生管理与德育专业为18%,其他都达到23% 。

我们对课程的命名也进行了规范,分为6类:(1)后缀“原理”,主要用于内容为一个学科(一般为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的课程;(2)后缀“概论”,主要用于内容为一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分支内容的课程; (3)后缀“学、论、理论”,主要用于理论教学为主,并且常用名称中有这些词的课程;如果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并重的课程和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或者常用名称中没有这些词,就不加这些后缀;(4)后缀“训练、实验”,主要用于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5)后缀“研究”,主要用于内容为学科前沿,并采用研究性教学的课程,大多为研究生阶段的课程;(6)不加后缀:内容为一个学科的分支内容的课程,或者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并重的课程。后缀“教程”则是教材的命名方式,不应该作为课程的命名方式。

(六)必修、限选、自选

按照学生选择的自由度,教学活动可以分为必选和选修。必修是学生必须参加,没有选择的自由。选修是学生可以选择参加。

选修又可以分为限选、自选。限选是在指定的范围之内和数量之上的选择参加,自由度比较小。自选是可以完全自由地选择,参加或不参加、多或少都可以。

一般来说,传统教育、学术教育比较轻视选修,现代教育、职业教育比较重视选修。但是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情况也不一样,一般来说,课内教学中选修偏少;课外教学中必修、限选偏少。

所以我们在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学活动结构时,在课内教学中适当减少了必修,增加了选修,达到23%;在课外教学中大幅度增加了必修,达到50个学分;在公共课内教学中设置了大学政治、大学艺术、大学社会、大学技术、大学自然等限选课程。

(七)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

按照教师的参与程度,教学活动可以分为教师指导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前者是指教师参与(管理和指导)比较多的活动,后者是指教师参与比较少或没有,主要由学生自主进行的活动。

一般来说,传统教育、职业教育比较轻视学生自主,现代教育、学术教育比较重视学生自主。未来的趋势应该是适当减少教师指导,增加学生自主。

所以我们在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学活动结构时,减少了教师指导的时间,前6个学期每周课时一般不超过22,第七学期一般为每周 12课时,腾出时间来安排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在过去非常缺少教师指导的学生专业发展规划方面,我们却加强了教师指导。

(八)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

按照学习者的数量,教学活动可以分为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前者的数量一般为10人以上,后者的数量一般为10人以下。

这方面因为受到教学资源、教学形式的直接影响,所以各个学校、专业差别比较大。但是总体来说,现代教育、学术教育比较轻视个别教学,传统教育、职业教育比较重视个别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加强个别教学。

所以我们在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学活动结构时,为了加强个别教学,建立了新型的学生专业发展指导体系,设置了《专业指导》课程。同时,实践教学的加强也会明显增加个别教学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