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职教育园区建设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

中职教育园区建设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全国已建或拟建职教园区已经超过150个,且数量在不断攀升,规模在不断扩大,这样的规模和数量是否合理值得深入的探讨。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政策法规来规范职教园区利益相关者在园区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亟待完善利益主体参与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欠准确、职教园区管理机制欠科学、职教园区利益主体运行机制欠灵活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职教园区建设存在的这些问题,下面将提出相应的措施。

中职教育园区建设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

(一)地方政府对园区定位欠准确

政策的制定伴随着政府一系列决策的产生。目前地方政府在中职教育园区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决策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地方政府的决策与中央政策原则相违背,出现了一些越权审批、自行审批的现象。同时,对职教园区的建设的必要性论证不足,很多地方政府规划和中职教育园区建设没有从本城市、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需求出发,没有遵循职教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和教育发展规律,不切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盲目建设、相互攀比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目前,全国已建或拟建职教园区已经超过150个,且数量在不断攀升,规模在不断扩大,这样的规模和数量是否合理值得深入的探讨。因此,地方政府在追求教育形象工程的过程中,势必影响到职教园区的运行效益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园区组织设计科学

中职教育园区实行产业化经营模式,市场在社会资金及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教育市场尚未成熟,中职教育园区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一定的缺陷。

(1)缺少中职教育园区的专门管理机构。中职教育园区虽然成立了园区管委会,作为专门的部门来协调职教园区的日常运行工作,但是管委会与职业学校是平行部门,不能起到专职管理的作用。因此,难以在职教园区的资源共享、体制创新等方面发挥管理、协调、监督、服务的功能。(www.daowen.com)

(2)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利益主体的行为。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政策法规来规范职教园区利益相关者在园区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亟待完善利益主体参与的法律法规

(三)园区运行机制欠灵活

中职教育园区将多所职业学校集聚到有限的区域中来,实现了地理区位上的规模效益。但是职业学校依旧是一个独立的办学机构,面对本地区有限的生源和教育资源,职教城的利益主体尚未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办学意识,存在“抢生源、抢教育资源、相互竞争”的办学现状,其办学活动仅限于本校范围内,在教学资源、师资建设等方面实行的是单一封闭管理。同时,行业企业参与职教城规划建设的意识不强,存在行业、企业、园区、政府衔接脱节的现象,职教园区利益主体的运行机制不成熟,亟待完善和丰富。

综上所述,鞍山职教城建设初显规模效应,在管理体制、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模式及政府财政保障机制上的举措值得其他区域的职教园区借鉴吸收。职教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职教园区区位选择盲目、大规模建设导致土地浪费、园区周围配套设施不完善、资源共享层次不高、园区文化内涵亟待提升、园区建设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地方政府决策机制欠准确、职教园区管理机制欠科学、职教园区利益主体运行机制欠灵活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职教园区建设存在的这些问题,下面将提出相应的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