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用科研反哺教学:爱农兴农

用科研反哺教学:爱农兴农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工科优势的综合性大学中,农科如何吸引交大学子,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其立志成为一流农科人才,一直面临着挑战。他结合教学实践,主编了《植物保护概论》等两本教材,成为我国高等农业教学的核心教材。植保科团的本科生还获得了农生学院绿谷杯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和优胜奖1项。

用科研反哺教学:爱农兴农

在工科优势的综合性大学中,农科如何吸引交大学子,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其立志成为一流农科人才,一直面临着挑战。该团队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适应”的农科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宗旨,开设了“农业有害生物防控的基因设计”“生物防治”“植物保护学”“植物保护概论”“植物检疫学”“微生物工程”和“微生物与人类”7门本科生课程以及“分子植物病理学”“高级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细菌学”和“植物有害生物防治案例研究”4门研究生课程。团队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作为教育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陈功友教授意识到“研究兴趣应该从大一开始”,并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农业有害生物防控的基因设计”,他的教学不止在课堂上,还在实验室中,深受学生好评,教学评价处于全校前列,两次获得交大优秀教师二等奖。陈捷教授探索出一条将“马克思系统自然观”和“生态平衡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生物防治”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批判式、讨论式、思考式和创新技能培训是提升农科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他结合教学实践,主编了《植物保护概论》等两本教材,成为我国高等农业教学的核心教材。

团队意识到农科人才的培养除了“教得好”“学得好”,更应该注重“用得好”,要通过实验室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团队依托学院“农耀计划”“绿谷杯”和学校“莙政项目”,成立了本科生科技创新工作室-植物保护科研团队工作室(简称“植保科团”),制定了“卓越科创生培养”计划,以“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思路—卓越的执行力—量化的评估”作为行动指南,注重学生决定性思维的培养和独立科研能力的养成。近5年来,该团队共指导莙政项目4项,PRP项目10项,IPP项目10项和毕设15人次,其中4人荣获校优异学士学位论文,本科生为第一发明人申请2项发明专利,荣获第一届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竞赛一等奖;4人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2014级本科生徐金波在国内权威农业期刊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上发表了封面文章,2015级本科生李逸朗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lant Pathology上发表研究论文,并在团队保研深造。植保科团的本科生还获得了农生学院绿谷杯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和优胜奖1项。(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