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师生和谐关系构建的特点

高职院校师生和谐关系构建的特点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包含了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和微妙的情感心理等,具有自身的特点。

高职院校师生和谐关系构建的特点

高职院校教师生关系是高职教育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以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交流和沟通为前提,存在于高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并贯穿始终。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包含了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和微妙的情感心理等,具有自身的特点。

第一,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是一种基于考试、录取制度建立起来的特定社会关系,是一种理性的人际关系。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也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元素。通过这种关系维系校园人际关系,使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高职院校师生之间的关系多样而复杂,除表现为在一定的教育目标下为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而建立的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外,还表现为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尊重和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像对待长辈一样尊敬、爱戴老师,从而形成师生间的长幼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形成更紧密的朋友关系等。

第二,在教育活动中,高职院校教师处于较高的指导性主体地位。虽然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教育过程中的行为规范是一致的,但教师的要求与学生的自身发展有时不一定形成合力。高校师生之间主要的差异是在于他们各自所拥有的知识、能力、阅历和地位。由于教师、学生的成长生活空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又都有着各自不同经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知识层次、社会成熟性、生活阅历等方面都有着差别,这就构成了师生关系的差异性。(www.daowen.com)

第三,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在情感期待上具有互动性。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是一种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双方的心理都具有一定的成熟程度。在教育和科研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态度和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角色的期待在高校师生关系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认识理解能力,在接收到教师良好期待的信息后,立即会调动一切潜能,克服困难向期待目标奋进。同样,学生对教师的良好期待也会对教师的工作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激发教师更大的热情,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或创造条件去实现学生期待的目标。

第四,相对于本科院校,职业院校更需要教师言传身教。普通高校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教育取向,决定了普通高校的师生互动大多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而高职院校以技能实训为主的教育取向,决定了高职院校师生互动多是以技能实训活动为主。相较于知识传授来说,技能实训更为丰富多样,以技能实训为主的高职教育多是直接应用于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操作,需要学生亲自操作、教师现场指导等一系列活动。因此,师生近距离接触互动交流的机会更多,使得师生关系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建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