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虞卿警告赵王:不要相信楼缓!

虞卿警告赵王:不要相信楼缓!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虞卿听到这件事,入宫拜见赵王说:“大王千万不要相信楼缓啊!”

虞卿警告赵王:不要相信楼缓!

虞卿是战国后期的纵横家。他穿着草鞋,带着竹笠去见赵孝成王。赵王第一次接见他,就赏给他黄金一百镒,白璧一双。第二次接见,封他为赵国的上卿,所以人们叫他虞卿。

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大战,赵军不利。赵王召来楼昌和虞卿,对他们说:“现在军队不能取胜,而且损失很大,我想撤军,你们看怎么样?”楼昌说:“不如派人去秦国求和。”虞卿反驳说:“楼昌说去求和,那是因为他认为如果不求和的话,赵军肯定会被秦军击破。大王您说,秦国是想击破赵国的军队呢,还是不想?”赵王回答说:“当然是想啊。”虞卿回答说:“既然大王您这样想,那么大王您不如派人带着重金去交好楚国魏国楚王魏王得到大王您的重金,肯定会善待我们的使者。那样的话秦国会以为三国要合纵,一定非常担心,也就会同意与我们和解了。”赵王不听,和平阳君商议之后,决定议和,派郑朱先到秦国通报。赵王对虞卿说:“秦国对郑朱很好,我打算让平阳君去秦国议和,你看怎么样?”虞卿说:“秦国肯定不会和赵国和解。郑朱是贵族,他去秦国,秦国肯定会优待他,借此向各国宣扬赵国求和的事。楚国和魏国见赵国向秦国求和,就肯定不会来救赵国,秦国知道其他国家不来救赵国,到时求和也不行了。”果然,应侯虽然优待郑朱,但始终不肯答应和解。赵国军队在长平大败,秦国军队又围住了邯郸,直到楚魏两国援救赵国的军队到来才退兵。

秦国从邯郸撤军后,赵王准备派赵郝去秦国,以割给秦国六座城邑为条件讲和。虞卿对赵王说:“秦国攻打赵国,是因疲惫不堪而退?还是他们有能力攻打,因为怜惜大王您才不攻打了呢?”赵王回答:“秦国攻打赵国,不遗余力,肯定是因为疲惫才撤退的。”虞卿说:“秦国用尽兵力,尚且不能占领的地方,大王您却把它们拱手相让,这是帮助秦国攻打赵国啊。今年把地割让,明年秦军再来,大王您怎么办?”赵王把虞卿的话告诉了赵郝,并且问他:“如果我向秦国割地求和,你能够保证明年秦国不会再攻打赵国吗?”赵郝说:“不能保证。从前三晋结盟,共同抵抗秦国。现在秦国和韩、魏交好来攻打赵国,大王您和秦国的关系肯定没有韩、魏和秦国的关系好。现在我为大王出使,让秦赵之间开启关卡,互通贸易,使赵国与秦国的交好程度同韩、魏两国一样。如果明年大王您又被秦国攻打,那一定是大王对秦国还不够好。所以,这不是我敢承担责任的事情。”

三晋:指战国时的韩、赵、魏三国。是由春秋晋国分裂而成的三个国家,故世人称此三国为三晋。

赵王又把赵郝的话告诉虞卿。虞卿回答说:“现在要割地求和,但是赵郝又说不能保证明年秦国不来攻打赵国。那么即使是割让六座城池,又有什么用呢?明年秦国再来攻打,还要把城池割让给他们,这简直就是自杀啊,还不如不求和。秦军虽然强大,但也很难占领六座城池。赵国虽然弱小,但也不会轻易就丢掉六座城池。如果我们用六座城池收买诸侯国,逼秦国停止攻打赵国,虽然是给了诸侯国,但能止住秦国的进攻,若能够联合起来,说不定还有机会攻占秦国的土地。这样对我们赵国有利。难道大王您非要割地求和,削弱自己,让秦国增强实力吗?再说了,如果明年秦国又要您割地,大王还会给吗?不给,就会得罪秦国。给,又没那么多土地。现在割地求和,秦国没什么损失就得到了土地,秦国越来越强大,而赵国越来越弱。大王您的土地有限,秦王的贪婪无限,用有限的土地来满足无限的贪婪,赵国肯定会灭亡的。”

赵王犹豫不决,就和楼缓商量说:“究竟要不要给秦国土地呢?”楼缓假装推辞说:“这不是我能知道的。”可赵王还是坚持要他说说自己的想法。楼缓就说:“大王听说过公甫文伯的母亲吗?公甫文伯在鲁国当官,病死了,他的两个小妾为了他自杀而死。他的母亲听说了,也没有掉泪。别人问她:‘你儿子死了,你怎么不哭呢?’他的母亲回答说:‘孔子被流放到鲁国,而他却没有跟随。现在他死了,而姬妾为他自杀的有两人,一定是他对长者情义淡薄而对女人情义深厚。’由母亲说出这样的话,这是个贤良的母亲,而如果是由妻子说出这样的话,这一定是个嫉妒的妻子。说的话虽然都一样,但由于说话人的立场不同,人的用意也就跟着变化了。现在我刚从秦国来,如果说不给,那不是好办法;如果说给,大王会以为我是为秦国考虑,所以我不敢回答。让我为大王您考虑的话,不如给它好。”(www.daowen.com)

楼缓: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中后期著名纵横家,赵武灵王的大臣。

虞卿听到这件事,入宫拜见赵王说:“大王千万不要相信楼缓啊!”赵王又把虞卿的话告诉了楼缓。楼缓说:“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赵两国交战而诸侯各国都很高兴,为什么?因为他们能够乘机攻打赵国。大王您不如赶快割地求和,让诸侯各国怀疑秦赵已经交好,同时又能结好秦国。不然的话,天下诸侯就会瓜分赵国。赵国要是被灭亡了,还图谋什么秦国呢?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不要再犹豫了。”

虞卿又去拜见赵王说:“要是向秦国求和的话,只是向天下诸侯表示赵国软弱可欺。大王只要把秦国想要的这6座城池献给齐国,齐国肯定愿意和我们合力攻打秦国。大王把齐、赵两国结盟的事声扬出去,秦国肯定会反过来向大王求和。一旦跟秦王讲和,韩、魏两国听到消息,必定敬重大王;既要敬重大王,就必定拿出珍贵的宝物来向大王致意。这样大王的一个举动可以与韩、魏、齐三国结交亲善,也能改变被动的不利局面。”赵王听罢,下了决心,就派虞卿去拜见齐王。虞卿还没回来,秦国求和的使臣就已经到了赵国。

不久,魏国请求与赵国合纵。赵孝成王和虞卿商议这件事。赵王对虞卿说:“魏国请求合纵,你看怎么样啊?”虞卿说:“魏国错了。”赵王听了他的话,庆幸自己没有贸然同意魏国的请求,就面带得色地回答说:“还好我没有答应呢。”满以为虞卿会夸奖一下自己,没想到虞卿马上又回答说:“大王您也错了。”听到这句话,赵王情绪马上跌到了低谷,而且感到非常奇怪,就问:“魏国请求合纵,您就说魏国错了;我没有答应他,您又说我错了。您究竟是什么意思?”虞卿说:“我听说小国和大国结盟,有好处就归大国,有错就归小国。现在的情况是魏国作为小国情愿担当坏处,而您作为大国却拒绝得到好处。所以我说大王错了,魏国也错了。我认为合纵对赵国有利。”赵王这才明白过来,就和魏国签订了合纵盟约。

后来,虞卿的朋友魏齐被秦国追拿,虞卿抛弃了万户侯的爵位和国相的高位,和他一起逃离赵国,最后被困在魏国。魏齐死后,虞卿不得意,就开始著书立说。他参考《春秋》,观察世情,写了《节义》《称号》《揣摩》《政谋》等8篇文章,批评各国的得失。人们把这8篇叫做《虞氏春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