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安息在西山的名人和文化遗产

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安息在西山的名人和文化遗产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列为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安息在这里的诸多名人墓葬为西山增添了一笔浓厚的文化遗产,这里也是目前瞻仰、祭奠英烈们较好的场所之一,每年9月3日或清明节期间,都会有不少市民慕名而来为先烈们祭扫,缅怀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岁月。

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安息在西山的名人和文化遗产

马洪云

西山原名碧鸡山,这里峰峦起伏、草木繁盛,清幽秀美、鸟语花香,景致极佳,在古代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誉。由于自然环境极佳又紧靠省城昆明,宋代大理国的鄯阐侯高智升曾在这里建有别墅,后演变成为了华亭寺。这里成了一个人文自然景观汇集之地,也是我区文物古迹最为集中的地方。其中名人墓葬类型的文物古迹分布较多,除专文介绍过的聂耳、张天虚、杨杰、毛友桂、赵炳润、陈一得、廖新学外,这里还安息着与昆明近代有关的其他7位名人:陈荣昌、彭寂宽、柏西文、郑一斋、陆鼎恒、唐继麟、龙雨苍。

陈荣昌墓:为椭圆形,用条石与砖块砌筑而成,前有墓碑一块,墓体完好,该墓为陈荣昌夫妇合葬墓。

陈荣昌(1860-1935),字小圃,号虚斋,晚号困叟、遁农,昆明人。著名学者、文献方志学家、教育家、书法家。陈荣昌于光绪九年(1883年)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后又加侍讲衔,曾任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1896年回滇,总办云南团练。1897年任经正书院主讲,1900年任经正书院山长,1904年任云南高等学堂总教习、云南学务处总参议。1906年出任贵州提学使,一年后丁忧回滇,1908年任云南自治总局局长、云南教育总会会长。1910年任山东提学使,辛亥革命后回滇,著书立说,热心地方公益,终身不再出仕。

陈荣昌集爱国学者、文献方志学家、教育家、书法家于一身,是云南近现代史上影响十分重要的人物之一,在维护庚子教案官民权益、抵制英法侵略云南;参劾丁振铎、兴禄祸滇;保护铁路路权,收回七府矿权护国运动等诸多云南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清末在担任昆明经正书院山长(院长)和云南高等学堂总教习(教务长)期间,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人才,近代云南的许多知名人士,诸如文教界的袁嘉谷、秦光玉、王灿、方树梅,军政界的李根源、罗佩金、李鸿祥、周钟岳、李曰垓,科技界的陈一得等,都是他的门生。民国期间曾任《云南丛书》名誉总纂,《续修昆明县志》总纂。为我省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编纂作了重要贡献。陈荣昌先生的著述颇多,有30多种,已经刊行于世的有《虚斋文集》《虚斋诗集》《滇诗拾遗》等10多种。

陈荣昌对各体各家书法“无一不学,无一不精,尤以钱南园为宗”。其书法作品法度庄重、笔力遒劲,其风高古,为书中上品。他为官清廉,不积私财。晚年经济拮据,靠卖文鬻字和门生接济,过着清贫生活。病逝时竟无以为殓。省政府主席龙云获知后资助滇币2000元,始克成殓。2014年列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

彭寂宽墓:墓占地8平方米左右,圆形墓冢,周围用青石镶嵌,立有墓碑,上书“聂母彭太夫人讳寂宽之墓”。2009年列为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彭寂宽(1881-1956),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母亲。云南省峨山县人,傣族。1956年,彭寂宽去世,安葬在聂耳原墓之旁,母子相伴。

柏西文墓:整个墓地筑于高台之上,座西面东,以毛石砌边,上复封土,高1.2米,周径9米。墓前有碑,楷书“柏西文先生之墓”,旁有徐嘉瑞、李国清所撰“柏西文先生墓志铭”沙石碑一通。1988年列为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柏西文(1864-1940),名励,字西文,法名:西蒙丹·尼尔·柏利。1864年生于广州,父亲法国人。他是一位热爱中国的外籍人士,以中国为祖国,扎根云南28年,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为钢琴教育和西方现代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郑一斋墓:墓地座西向东,呈椭圆形,占地261平方米,为一座合葬,分体式墓葬。墓前立石碑一块,上书“玉溪郑先生讳重毅字义斋”。墓入口右边有墓表一通,记述郑一斋生平事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列为登录文物。(www.daowen.com)

郑一斋(1891~1942),云南玉溪人,昆明大商号——景明号的经理。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工商业者,一贯支持革命,支持进步。不少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得到过他的支持和帮助;在支持云南文教事业,兴学育才和振兴实业等方面,出过重要贡献。

陆鼎恒墓:墓以青石筑台,共二级,最上平台叠石为坟,呈长方形。长1.65米、宽1.2米、占地2平方米。碑立于墓体上,现残存的墓碑背面为碑文,正面书“院动物学研究所陆故所长鼎恒之墓”,落款为“国立北平研究院同仁敬立”。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列为登录文物。

陆鼎恒(1903~1941),民国时期著名生物学家,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所长。

唐继麟墓:墓坐南朝北,塚圆形,高1.5米,半径2.7米。六通石碑并排而立,正中两通为周钟岳书唐继麟将军及其夫人墓碑。左中右立有狮座石龙抱柱,碑顶部有勋章、莲花龙凤浮雕。墓碑其余四通刻有《国民政府褒扬令》,墓碑前面部分以青石筑台,有石栏维护。1947年10月在昆明逝世。国民政府明令褒扬。云南省政府在圆通山建立了纪念碑

唐继麟(1897~1947),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教官、云南省公署近卫第一团营长、建国联军第三军近卫第二十九团团长、第二旅第三团团长、北伐后援军第一师师长、滇西军警督察处处长、云南省政府军事参议,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第七师少将师长兼云南省戒严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政府委员等职,1945年,晋升陆军中将。1947年病逝于昆明。

龙雨苍墓:墓位于西山公园华亭寺前。坐西向东,呈圆形,直径25米,占地面积860平方米。墓基用大块的青条石砌筑,上部用打磨光滑的青石整齐地砌筑而成,形似城墙上的垛口,每间隔12个垛口处,有一光滑的青石宝顶。墓内的封土,长期被人踩踏,变得较为平整。该墓无碑,墓体较大。在昆明逝世后,建水铸造铜像竖立于建水城内,昆明建立雨苍亭于昆明圆通山,以崇勋劳。

龙雨苍(1898~1935),原名泽溥。昭通人。彝族。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十五期毕业,历任建国联军第五军排、连、营长、团长、滇越铁路军警总局总局长、云南陆军军械局局长。

安息在这里的诸多名人墓葬为西山增添了一笔浓厚的文化遗产,这里也是目前瞻仰、祭奠英烈们较好的场所之一,每年9月3日或清明节期间,都会有不少市民慕名而来为先烈们祭扫,缅怀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岁月。

(摘自《风物西山》,内容有删减,篇名作了相应改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