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代中国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活的互动:文明的基因

古代中国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活的互动:文明的基因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看这一系列的人文地理资料,我们能够快速地掌握中国文明的基本动向。中国的文明地理范围持续扩张,照理说随着重心的推移,整体中国文明的性格应该随之改变。两三千年来,它一直是中国文明无可动摇的底蕴。周人创造的文化,原先是和他们起源的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这是中国文明高度延续性特征的根底。

古代中国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活的互动:文明的基因

看这一系列的人文地理资料,我们能够快速地掌握中国文明的基本动向。最早以西北边的黄土高原为核心,朝东方开展,继而往南方开拓。之后南方较为优越的经济生产条件,保障了长期南优于北的发展速度。随着时间发展,中国文明地理的重心也就不断地朝东南方推移。

可是,这股推移的力量,还有内在的细节差异。在经济上,推移改变得最快;相对地,政治文化就慢得多。中国的文明地理范围持续扩张,照理说随着重心的推移,整体中国文明的性格应该随之改变。然而我们看到的历史事实,却是最早因西北黄土高原环境产生的许多文明因素,有着极其强悍的延续性,没那么容易被东方和南方的新兴力量取代。甚至经常倒过来,在地理扩张的过程中,旧有的文明因素被带到东南方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罩盖在这些不一样的地理环境上,依然保有其正统高位。

最早在黄土高原产生的基本价值,尤其是对于大自然的不安全感,以及由此连带发展的生产制度、社会制度,奇特地并未在经济重心转移到生产条件相对优渥的东南方之后,就因之改变。两三千年来,它一直是中国文明无可动摇的底蕴。

周人创造的文化,原先是和他们起源的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然而这样一套生活价值,后来就具备了高度的人文性。随着人的迁徙,这套生活价值就跟着迁徙,进入不同的自然环境,只做了地方性的调整,而不是依照当地的自然环境,变化为不同的系统。(www.daowen.com)

这是中国文明高度延续性特征的根底。从这个特别强韧的延续性现象,我们可以问,也应该问两个问题。第一,也就是本书试图探触和回答的:周人究竟是用怎样的方式建构起这一套人文系统,并给予其如何坚韧的质地,能够抵抗时间,抵抗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

第二,也就是往后整个通史内容不断回头探问的: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活之间如何进行互动?比如说,从黄土高原起源的系统进入了两湖流域,进入了东南沿海,在完全不同的地理条件冲击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又刺激并发展出怎样的东西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