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公园绿地景观营建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公园绿地景观营建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地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东邻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西至嘉闵高架,南至建虹路,北至扬虹路,总占地面积约1.4km2。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公园绿地规划范围北至扬虹路,南至义虹路,西至申滨南路,东至申虹路,总规划用地面积约96 773m2,涉及16 个独立地块。虹桥商务区内部水系环绕,连续性的自然环境为核心区绿地景观提供了结构性的基础。效果图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公园绿地部分绿化种植图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公园绿地景观营建

基地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东邻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西至嘉闵高架,南至建虹路,北至扬虹路,总占地面积约1.4km2。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公园绿地规划范围北至扬虹路,南至义虹路,西至申滨南路,东至申虹路,总规划用地面积约96 773m2,涉及16 个独立地块。

虹桥商务区内部水系环绕,连续性的自然环境为核心区绿地景观提供了结构性的基础。核心区内绿地形式涵盖了斑块、廊道、绿坡等多种形式,这一特点为打造特色商务区绿化增添了更多可能性与可行性。

构建绿色商务环境

总体设计上保持线性布置,局部适当交错,形成统一而不乏变化,规整又不缺活力的景观格局,为商务区提供富有生机的休憩场所。绿地主要沿中轴线及西侧的滨水休闲带集中布置,部分结合街坊公共空间广场分散布置,这部分绿地尽可能为地块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和场地。

生态岸线

沿北横泾水岸线营造滨水景观。运用草坡、绿岛、种植岛等多种形式构建绿化的肌理和自由多变的线条,起到柔化边界的作用,模拟出接近自然的风貌。选择适宜滨水生长的中小乔木灌木及草地,形成水绿交融的空间体验。河岸绿化景观以自然风貌为主,辅以少量伸向水面的亲水平台,加强人与景观间的互动体验。

生态空间

沿商业地块打造休闲景观带,强调功能的多样性和混合性。绿化景观区域分层分段,多地块统筹考虑,并协调与已建地下空间、城市道路及街坊建筑的关系,提倡公共活动的多样性。

生态斑块

采用沿街绿化、街坊公共通道绿化、庭院绿化等斑块形式将生态网络渗透至地块内部。以条状的形态布置在公共通道,引导人行,创造良好的步行空间。以灌木为主,辅以少量乔木,将乔木灌木及花草有机结合,构成立体的绿化体系。结合绿化布置城市家具,营造舒适安静的空间氛围。(www.daowen.com)

植物规划设计手法

植物规划设计突出生态绿化的功能性作用,建立绿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绿网。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自然景观资源,合理整合本地植物多样性特色,建立丰富的植物群落关系。以低维护、抗污染、高适应性为原则植栽骨干材料,运用乔木、灌木及草花合理搭配,构成多层次立体景观结构。考虑季相变化及色彩搭配,充分与建筑尺度、色彩相协调,缔造完美的视觉效果

西侧滨水绿化采用中密度种植方式,以开放性的自然驳岸和大型乔木为主。北侧绿化采用低密度种植方式,结合周边建筑功能,以大面积开放绿地为特点,点植高大乔木,使整体空间更为开放通透。北面与商务区相接部分则采用高密度种植方式,形成绿色屏障,减少噪声对商务区的影响。

防护绿化以悬铃木、银杏等乔木为主,辅以多种灌木及草本植物,形成层次丰富和有效的防护绿化带。滨河绿化以垂柳水杉等耐水湿乔木为主,配以细叶苔草、龙舌兰紫薇等小型耐水湿植物,丰富滨水景观。庭院绿化以灌木及小乔木为主,多种植观赏类及落叶类植物,随着季节变换可以获得不同的色彩搭配。

塑造多角度绿化观赏面

虹桥商务区内交通设施环绕,交通网络复杂,设计的另一要求是有效隔离交通设施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美化城市景观,满足市民的观赏、休憩、活动需求。公园绿地的设计着眼于两者的有机结合与互相促进,在保证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利用植物特性梳理人与自然的亲和面,考虑不同类型交通系统对于绿带的观赏角度,布置层次错落的绿化景观。注重绿地空间的开合、林缘线的进退、景观立面的层次和林冠线的起伏,营造近自然生态景观。

高架道路以广角俯视为主,考虑植物群落的块面构成效果。一般道路以平视视线为主,考虑植物的林冠线及天际线变化,注重树木形态和色彩的搭配。水系沿线以仰视视线为主,强调展示植物枝、叶姿态,注重不同花期的品种搭配。

效果图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公园绿地部分绿化种植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