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方生态美学史:自然的重新定义

西方生态美学史:自然的重新定义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伯梅的自然美学,其贡献首先在于为美学提供了对自然概念的全新理解。基于身体与自然,伯梅引导我们重新理解鲍姆加滕的感性学。[13]在此之外,伯梅还选取了三个概念来建立对自然的新理解[14]:模仿、作为主体的自然以及自然同盟。艺术对自然的模仿,意味着对自然的尊重,对自然价值的发现。自然同盟所针对的是把自然视为敌人的那种态度。

西方生态美学史:自然的重新定义

伯梅的自然美学,其贡献首先在于为美学提供了对自然概念的全新理解。

自然在传统视野中一般被理解为人的对立面。对自然的欣赏,就是对非人造的世界的欣赏。与此相反的另一种极端,如黑格尔的自然美学,则把审美视野中的自然视为人的产物,艺术的某种隐喻和化身。自然要么是人的对立面,要么是人的作品。但恰恰忽略了人本身就是自然。伯梅的自然美学首先指出了这一点。他认为,当今普遍出现的环境问题让人类意识到,自然不仅是人类之外存在的所谓外在世界,自然还是人本身。人就是浸没在自然中的存在,外在自然通过饮食、呼吸等与我们的内在自然交换物质和能量。伯梅提出“作为自然的自然”[12],作为理解自然审美问题的核心,并且不再称外在自然为自然,而是称其为生态环境

而这一对自然概念理解的转变,全靠身体概念的提出。身体作为核心哲学概念,海德格尔已经提供了可能。在法国语境中梅洛-庞蒂颇有建树;在德国语境中,则是施密茨所开创的;但在美学中的全面运用,伯梅堪称第一人。在以往的哲学视野中,身心关系是以心灵为主宰的,身体一直遭受贬抑,这造成了哲学上的主观主义。对身体的贬抑,伴随的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贬抑。将心灵视为物质世界之外的某种独立实体,这必然造成在文化语境中人与自然的分离与对立;实践层面上,造成人对自己居住环境的掠夺性利用和破坏。只有当这种利用与破坏报复在作为身体—亦即作为自然本身—而存在的人类自身时,人类才开始通过自己的身体意识到:自己就是自然,自然不在外而在内。身体是沟通内外自然的中介,是作为心灵的存在和作为自然的存在的统一体。因此,伯梅秉持了对身体(Leib)和肉体(Köper)的区分。肉体只是物理性的存在,它可以具有也可以不具有心灵属性。但身体是心灵与肉体的统一体,是人在世存在的现实。立足于身体,不是要回归机械唯物论关于物理性存在的空洞假设,它保持对唯心论的校正,是一种新的一元论,一种立足于身体现象—通过身体所显现的现象—的新一元论。在这种视野中,自然是一个整体,它一方面向内体现为身体,亦即作为自然的自然;另一方面向外体现为置身所在的空间环境。由此,自然概念就被翻译为“身体”与“环境”。(www.daowen.com)

基于身体概念对自然的重新理解,从根源上为美学带来了复兴的契机;或者说,为我们理解传统美学精神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基于身体与自然,伯梅引导我们重新理解鲍姆加滕的感性学。伯梅回到鲍姆加滕,亦即回到他所主张的那种普遍的感性学,而不是把美学简化为艺术哲学或者批评理论。但对于感性一词,传统认识论只不过把它视为信息搜集的第一步,亦即最低级、最初级的获取信息的渠道。这种意义上的感性经验并没有独立的地位,只能给高级思维提供材料而已。一种新的感性学,必须给感性提供新的解释和新的合法性。伯梅找到了解决方案,那就是身体。身体为感性学带来了新的理论阐释维度。感性概念,当作为身体概念时,才变得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而身体概念,也只有作为我们所是的自然才变得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就这样,在一种基于身体概念的自然美学视野中,美学作为感性学的理论活力被释放出来了。它甚至带来了一种理论逆转,亦即艺术也可以放在一种基于身体的自然美学视野中来重新审视。作为人类身体在场感的一种营造手段,艺术无疑是自然的学生和青出于蓝者。[13]

在此之外,伯梅还选取了三个概念来建立对自然的新理解[14]:模仿、作为主体的自然以及自然同盟。在伯梅看来,模仿是一种尊重的态度。模仿并不是简单地发现某种相似之处。艺术对自然的模仿,意味着对自然的尊重,对自然价值的发现。正如阿多诺所指出的,值得模仿的并不是某个对象,而是某种精神。自然值得艺术模仿的,在一种基于身体现象学的新感性学视野中,就是它对主体性的克制。自然,依据海德格尔的分析,总是保留着某种隐秘之物,并非主体能完全理解和驾驭之物。艺术模仿自然,就是要突出审美活动的主客观间性的一面。与此相关,作为主体的自然则是把自然视为一个能动的主体,而不只是一个静态的、被动的客体。但这并不是回到万物有灵论,而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以及自然主动的一面。当我们置身于自然风景,感受到它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也感到某种气氛的侵袭,承认这一点,是揭示自然审美奥秘的契机。自然同盟所针对的是把自然视为敌人的那种态度。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自然很多时候是作为敌人被对待的,人们使用着“征服”的字眼。如今要提倡一种同盟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与自然共同促成创造幸福生活的目标。风景园林的某些设计就是这一理念的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可能的,尤其通过审美关系的构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