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林托特生态美学思想的理论背景-西方生态美学史

林托特生态美学思想的理论背景-西方生态美学史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林托特看来,卡尔森的自然环境模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强调“科学认知主义”与审美的关联,即强调“常识和科学知识”对审美的指导作用。林托特认为,卡罗尔的激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卡尔森强调科学知识而忽视情感作用的极端情况的发生,从而在科学认知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故其具有“延伸主义”的特点。这是因为,林托特将自然审美欣赏的主要目的定位于发现自然的审美价值,消除对自然的偏见,从而全面地认识自然。

林托特生态美学思想的理论背景-西方生态美学史

林托特在《对两种自然欣赏模式争论的评判》一文中,就“自然审美中是否存在一种最为恰当的自然审美欣赏模式”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最为优化的自然审美欣赏模式—“修正-延伸”模式。林托特对自然审美欣赏的艺术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这两种自然审美欣赏模式的优劣,从而发掘出当下自然审美与环境保护进行联结的最优模式。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林托特认为,自然审美欣赏的艺术模式借鉴了艺术审美欣赏的方式,可以分为“对象模式”(object model)和“风景模式”(landscape model)。

因自然审美欣赏的艺术模式存在不当之处,故林托特分析了当下自然欣赏的两种分支模式:艾伦·卡尔森提出的“环境模式”(environmental model)与诺尔·卡罗尔提出的“激发模式”(arousal model)。“环境模式”以“科学认知主义”为基础,强调科学知识对自然审美欣赏的指导作用,重视自然在环境整体内的审美价值;而卡罗尔所提出的激发模式关注自然审美欣赏过程中的主观情感经验(subjec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这两种自然审美欣赏模式都有它们存在的合理性和不恰当之处。将这两种自然审美欣赏模式放置于对自然进行审美欣赏的发展史中,就表现为两种立场的对立:艺术欣赏与自然欣赏的对立、科学认知主义与非认知主义的对立。林托特针对这两种自然审美欣赏模式之间存在的对立关系,提出了较为中立的自然审美欣赏模式—修正-延伸主义模式(revisionist-extensionist model),从而化解艺术欣赏与自然欣赏之间的矛盾,并将科学认知主义与非认知主义进行融合。

因此,林托特提出修正-延伸主义模式,将“科学知识”和“主观情感经验”进行结合,旨在消除错误的自然认知,澄清自然认识的模糊概念,直到其变得准确,划清自然欣赏的界限,并理解自然和认知主体之间的密切关系。“修正-延伸”模式是在分析综合卡尔森的自然环境模式和卡罗尔的激发模式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林托特认为,卡尔森的自然环境模式因其引导正确的自然欣赏观,有效地控制了对象模式对审美客体形式因素过分强调的倾向,所以具有“修正主义”的特点。在林托特看来,卡尔森的自然环境模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强调“科学认知主义”与审美的关联,即强调“常识和科学知识”对审美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说,自然审美欣赏应当正确处理审美主体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把欣赏者和自然从主客二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将 “自我与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出来。林托特将确定自然欣赏的边界作为在自然审美中改变传统主客二分认识方法的重要手段。正如我们的艺术和艺术史知识指导我们对艺术进行欣赏一样,我们的常识和科学知识也指导着我们进行自然欣赏。这样的知识“通过使原始经验具有确定性、和谐性和意义性来转化它”[33]。常识和科学知识(common sense/scientific knowledge)在自然审美欣赏中的加入,可以促使我们对自然环境产生正确的感知,在这个层面上讲,自然知识确定了对自然进行审美欣赏的边界。

但是,林托特认为,“卡尔森的模式要求太高,而且排他性太强”[34]。自然环境模式过于强调对自然的共同欣赏,而忽略了个人的审美感受、智力和本能。由此可见,林托特更注重自然审美被大众所接受,也就是在生活中进行自然审美欣赏。卡尔森的模式的缺点是会剥夺儿童和科学知识相对缺乏的人对自然进行恰当审美欣赏的权利。

因此,针对卡尔森自然环境模式的缺点,林托特认为卡尔森的自然环境欣赏模式只是一种自然欣赏的方式,而不是唯一一种对自然进行恰当欣赏的模式。她肯定了卡罗尔的激发模式关于情感反应的部分。林托特认为,卡罗尔的激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卡尔森强调科学知识而忽视情感作用的极端情况的发生,从而在科学认知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故其具有“延伸主义”的特点。林托特认为,相对于卡尔森的自然环境模式,卡罗尔肯定了人类主体情感经验与审美判断的相关性,从而弥补了卡尔森的自然环境模式不重视人类情感经验的缺陷。卡罗尔认为情感具有认知维度(信条等)和认知功能(注意力的集中等)[35],通过在自然审美过程中激发审美主体对自然的情感,可以确保了人与自然的交流互动;审美是最具有主观色彩的人类行为,应当在人类认识与感知自然的本能基础上,引发人类对自然环境完整感的关注:“我们的知觉构造最初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广阔自然的某些特征上,这些特征使我们的注意力生成一种情绪激发的状态,这种状态反过来又加强了情感的反馈作用,从而巩固情感激发体验那最初的选择性格式塔。”[36]但是,林托特认为激发模式忽视了对自然的全面认识。因此,在林托特看来,卡罗尔的激发模式只能算作是对卡尔森的自然环境模式的补充,并不能真正把握住自然审美欣赏的真正目的。这是因为,林托特将自然审美欣赏的主要目的定位于发现自然的审美价值,消除对自然的偏见,从而全面地认识自然。对于林托特所提出的“修正-延伸”模式而言,卡尔森的“环境模式”提供了一种规范性力量,而卡罗尔的“激发模式”则提供了一种描述性和准确性力量。针对科学知识影响自然审美的局限性,林托特认为应当将知识和体验结合起来,通过将自然环境模式与激发模式进行有效整合,来平衡科学知识和情感在自然审美欣赏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www.daowen.com)

在对卡尔森的自然环境模式和卡罗尔的激发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中,林托特对科学认知和情感激发在自然审美欣赏中的作用持肯定态度。但是林托特更注重科学知识的指导作用,因为当代自然科学知识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知识环境,有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自然。这体现于林托特分析卡罗尔的激发模式时,虽然强调情感对自然事物的感知,但是仍然将情感和科学认知结合起来,从而发现自然本身的审美价值。

此外,林托特的修正-延伸主义模式的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它的温和性,避免了不同观点的冲突。林托特对两种自然欣赏模式的调节,本质上来讲是对自然审美欣赏不同观点的整合。修正-延伸主义模式在观点上并没有超出卡尔森和卡罗尔的内容,但因对两人的观点进行了整合,从而使得林托特关于自然审美欣赏模式的思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修正-延伸主义模式是林托特思考生态美学的开端。通过修正-延伸主义模式中关于不同自然审美欣赏模式的思考,林托特在之后的生态美学研究中,充分吸收了卡尔森肯定美学中的科学认知主义和卡罗尔重视情感认知的观点,并对审美与环境保护的责任之间的关系进行思索,从而丰富了她的生态美学思想。

林托特对自然审美欣赏模式的思考,是林托特对生态美学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重要基石。林托特肯定了自然审美的独立性,并且认真界定了自然审美的范畴,这能帮助欣赏者正确地认识自然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从而进一步发掘自然审美过程中,审美与环境保护相联结而产生的生态审美意识,换句话说,林托特正是通过综合分析自然审美欣赏模式,逐渐展开了生态美学与生态学和生态伦理学相结合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