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公共艺术的概念与景观公共艺术设计

公共艺术的概念与景观公共艺术设计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对公共艺术的争议从未停止,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而“公共艺术”的含义却并非如此简单。对我国而言,我国公共艺术的政策制度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鉴于此点,本书从广义概念上来探讨、解析景观公共艺术理论,而在设计实践环节则更多地倾向于它的狭义概念。

公共艺术的概念与景观公共艺术设计

公共艺术(Public Art)一词出现在中国国民的视野中不算久远,即使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其对国民来说仍然是一个充满极具魅力和潜力的存在,是与往日其他词汇相比难以论清的新生事物。人们对公共艺术的争议从未停止,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人把公共艺术视为一种新型出现的概念或是一种存在的意识,也是社会快速发展下出现的一个文化现象;有学者认为,公共艺术不能以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其中涉及的学科与行业众多、范围较广,单以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是不够的。

将“公共艺术”一词分解开来看,“公共”有“公共、民众”之意,而“艺术”则指人对社会生活、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表现,也可理解为审美技能、审美精神与物质材料相互作用下的创造性劳动。因此,“艺术”又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有机结合后的产物,它的创造过程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形成过程。“公共艺术”一词从字面意思来看,意指“公共、开放、大众化的艺术”,也有人把“公共艺术”单纯理解为“公共空间里的艺术”。实际上,“公共艺术”和“公共空间里的艺术”并非同一事物,两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公共空间里的艺术”意指放置在公共场所里的艺术品。20世纪70年代之前,“公共空间里的艺术”更多是指设置在公共空间里的雕塑品,它是以建造环境景观为目的而产生的,其作用在于修建城市风景,使城市环境更加美观。而“公共艺术”的含义却并非如此简单。

2004年10月,“公共艺术在中国”学术论坛于深圳召开。此次论坛由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共有19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城市计划、建筑、雕塑、环境艺术和文化理论研讨的学者依据论坛拟定的研讨课题提交了论文,并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分别对公共艺术做出定义。

1.公共艺术是一个带有浓重社会学与文化学的概念,而非纯艺术的概念。

2.公共艺术不是某种具体样式,而是代表艺术发展的一种文化现象。

3.公共艺术是场合艺术文化,是公共空间里的艺术,场合的性质决议着公共艺术的性质和表现方法。

4.公共艺术的核心,必须是“艺术”的,不能将其泛化为公共环境中的一切。

5.公共艺术绝非只是产生在公共场合或公共空间的艺术,而公共场合或公共空间仅仅是公共艺术产生的必要条件,“公共性”才是公共艺术的要义和灵魂。(www.daowen.com)

6.公共艺术要解决的不是美化环境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它所强调的不是个人的作风,而是最大限度地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交换和共享。

从上述不同层面和不同视角的阐述中可以看出,公共艺术有两个必要的存在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公共空间;第二个条件是公众参与。其实不难理解,两个必要条件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公共艺术作品的设置场所是离不开公共空间的;另一方面,城市中的公共艺术最初是以人的交往需要为核心的,而展开对空间的感知体验和视觉审美。出现在公共空间里的艺术品,如果缺少公众参与这一环的话,并不能算作公共艺术。

由此可见,公共艺术的三个基本要素为开放的公共空间、公众参与、设计师人性化的设计。其中,公众参与是最为核心的基本要素。公共艺术离不开公共参与,想要用作品反映出公共需求和实现作品背后的公共利益,就需要决策方与公众之间的反复交流与沟通探讨。设计师在此过程中要作为一个桥梁对双方起到专业引导、疏通意见的作用,总结分析各方的要求,协调各方关系,来使公共艺术作品得以在相对开放的空间里运作和实现。

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艺术实践中所带来的差异是因为当代不同国家的政策、法规、文化观念及实施的方法均有不同。但主要的特征在于政府给予的经费运用和利用社会资源去建设利于社会公众精神和文化生活的艺术项目,重点在强调和倡导艺术的社会性、全民性,全民公共参与性,文化福利性。可见,除了上述的三个基本要素之外,公共艺术实践也离不开政府机构的支持和辅助,这也是公共艺术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对我国而言,我国公共艺术的政策制度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

公共艺术的概念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公共艺术是指设置在公共空间中能符合民众心意的视觉艺术,例如雕塑、壁画广告设计、建筑、景观小品、城市家具等;广义的公共艺术是指私人、机构空间之外的一切艺术创造与环境美化活动,例如场馆展览、音乐演出、迁移计划、商业文化展示等。简单来说,这两个定义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私人个人满足符合民众的,另一个是除去私人个人机构空间的。

从公共艺术概念的内涵方面来说,它更多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雕塑和公共空间的文化界定紧密相关;从外延方面来说,它又与城市设计、景观公共艺术设计、城市生态环境、城市风貌特征、城市建筑、城市规划紧密相关。过分地狭义化,会使公共艺术不能涵盖它所具有的当代意义,从而背离它本身鲜明的当代城市建设的实践特征;而过分宽泛,又会流于无边无际,最后的结果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任何设计行为都成为公共艺术。鉴于此点,本书从广义概念上来探讨、解析景观公共艺术理论,而在设计实践环节则更多地倾向于它的狭义概念。这样的合理划分,将有助于我们对公共艺术的理解和在设计方法上的掌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