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智能教育助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智能教育助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高校教育来讲,其也做不到只是开展纯粹的学历教育,特别是在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性质的企业教育还不发达的前提下,高校教育不得不承担一定的本应由企业教育承担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就业培训教育的责任。高校教育的这种研究探索是有现实意义的,一方面是对在校学生负责,保证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毕业生顺利进入社会;另一方面是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性质的未来企业教育的规范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

智能教育助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虽然高等教育包括高校教育与企业教育,高校教育与企业教育应当各有侧重,即有明确的分工——高校教育主要负责学历教育;企业教育主要是进行职业技能教育且重点是就业培训教育,但是,在目前条件下,高校教育与企业教育并不能截然分开。对于企业教育来讲,其现实之中也包含一定的学历教育,而非都是纯粹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就业培训教育。就高校教育来讲,其也做不到只是开展纯粹的学历教育,特别是在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性质的企业教育还不发达的前提下,高校教育不得不承担一定的本应由企业教育承担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就业培训教育的责任。这就是说,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不得不兼顾一定的企业教育,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现实的要求。对此,不得不通融一些,将目前阶段作为一个过渡的阶段。所以,就现实来讲,高校教育不得不深入地进行融入实际需要的企业教育的研究,不能对这一问题掉以轻心。各个高校一定要明确这是过渡性质的安排,但也要明确这是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现实教育内容。高校教育的这种研究探索是有现实意义的,一方面是对在校学生负责,保证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毕业生顺利进入社会;另一方面是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性质的未来企业教育的规范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

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多少大学生毕业后,再去专门接受就业培训教育,他们就业的资本主要来自高校教育,所以学校在现阶段就要尽可能保证学生就业时具有一定的职业适应性,而不是仅仅具有书本知识。为了做到这一点,高校首先要保证各个专业的实训课质量。一般地讲,在企业教育中,这种实训课的质量都是很高的,不然的话,企业教育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那么,在高校教育中,又应当怎样保证实训课的质量呢?首先,这要求对实训课的课时量给予保证。有的课程安排的实训课的课时应当等于甚至远远大于理论课的课时。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的数据库原理及运用课程,其实训课的课时量与理论教学的课时量是等同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消化理论教学的内容,获得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再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汽车销售课程,大部分时间不是进行理论教学,而是需要安排实训课进行专业性质的实训,而且可以将实训课堂搬到销售汽车的4S店,教师做现场销售汽车的示范,让学生得到最为基础的工作实训。有了课时量的保证,才能有切实的实训效果。其次,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训能力。按照上面的例子来讲,数据库原理及运用课程的教师必须是数据库技术的专家,必须能够熟练地运用数据库技术,给学生做出专业的示范;汽车销售课程的教师,必须是汽车销售的高手,这样带学生上汽车销售实训课才是有意义和效果的,才能使学生通过实训课程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就业专长。

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在高校教育实施的企业教育中,除了尽力安排各个专业的实训课以外,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的实践机会。这要求高校与企业有密切的联系,将学生到企业去实践作为高校教育的一种延伸。其实,如果中国的企业教育高度发达了,企业教育自然可以承担与企业密切联系的责任,可以按照高校的要求妥帖地安排学生去企业的实践活动,不用高校自己联系企业,也不需要做出高校教育这样的延伸。但是,在目前,各个高校还是需要认真地做好这种延伸,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比如,高校与会展企业进行紧密的联系,在会展企业举办的大型会展活动中,直接让本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介入会展的策划、布局、展台布置、解说、嘉宾接待等活动中去,接受实践的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意识,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再如,高校与一些大型会议的主办单位联系,取得主办单位的认可,让本校餐饮专业的学生协助会议做好餐饮服务工作,学生可以熟悉整个会议餐饮服务的流程,掌握大型会议提供餐饮服务的一般要领和细节要求,加入后厨和餐厅的具体服务工作之中,由此可以得到实际的考验和锻炼,这样的实践对于餐饮专业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意义的。(www.daowen.com)

大学生毕业前的实习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探讨的重要的教学问题。按照现行的做法,高校教育中的实习环节也属于高校承担的企业教育的范畴。从对学生有利的角度来讲,学生不能将实习当实习,而是要将实习当就业。由于实习期间是由学校负责安排学生的活动,所以,将实习当就业显然赋予了高校就业教育的职责。在目前的状态下,这也是唯一的方法。现在,各个高校,尤其是三年制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基本上都是把最后的一个学期当作学生的实习时间,甚至还有更长的,安排学生实习两个学期,也就是整整的一个学年去实习,不再在学校上学了。在这个学生的实习时间里,有的学校很负责,对于每个学生的实习,都要安排教师去走访,有的还不只一次;而有的学校对于学生的实习就是大撒手,不安排走访,也未有其他的任何联系,完全将实习交给了学生自己,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自己负责整个实习过程。但不管学校是怎样做的,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定要将实习当就业的,将实习单位当就业单位。因为学生离开了实习单位,再去找就业单位,就没有充足的时间了,所以,最好按照就业的要求和愿望去找实习单位,然后实习结束直接在那个单位就业。这样也是实习对于学生就业能够起到的最好作用。因而,学校在承担就业教育时,需要认真地引导学生按照就业的要求去选择实习单位。这不管对于学生还是学校,都是十分有利的。目前,在浙江,已经有一家校友邦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创办了一个校友邦网专门帮助省内各个高校做这件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