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唐隆政变:李隆基成功登基,太子之争悬而未决

唐隆政变:李隆基成功登基,太子之争悬而未决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做好了一切准备,李隆基打算行动了。到了三更时分,李隆基听到宫里喧闹的声音,知道二人已经顺利带兵攻入了宫中,立即率领军队进入宫中。李隆基才出宫去拜见父亲相王李旦,为自己未在起事之前将此事告知相王而请罪。于是,李隆基去拜见相王李旦,对他极力劝说,相王才终于答应登帝位。唐睿宗即位以后,想要立一个太子,但是一直在太子的人选上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立嫡长子宋王李成器,还是立有大功的平王李隆基。

唐隆政变:李隆基成功登基,太子之争悬而未决

殇帝李重茂即位,但只是一个傀儡皇帝而已。韦后任命的宰相宗楚客联合武延秀以及韦氏宗亲,不停地劝说韦氏效仿武则天,像她一样登基称帝。当时,守卫宫城的南北禁卫军和地位重要的官职都已经为韦氏子弟所控制,他们大范围地树立党羽,内外勾结,权倾朝野。宗楚客还劝皇太后韦氏利用图谶引导人心,来证明韦氏取代李唐成为天下君主的合理性。宗楚客又图谋把殇帝害死,因为担心相王李旦与太平公主会是自己的绊脚石,就和韦温、安乐公主密谋先除掉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李旦是武则天的四子,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

但是相王李旦有一个有勇有谋的儿子,即临淄王李隆基。李隆基私下里在京城招募智勇双全的勇士,为匡复大唐的江山社稷做准备。唐太宗在位的时候,挑选了一些骁勇善战的人组成百骑兵,让他们穿着绘有虎皮花纹的衣服,使用绘有豹皮花纹的马鞍,跟随自己一起巡游狩猎;武则天的时候将其扩大为千骑,作为左右羽林军的一支;唐中宗的时候又把这支部队称作万骑。李隆基广泛结交了万骑兵中的豪杰之士。

兵部侍郎崔日用一向和宗楚客走得很近,也一直依附于韦后和武氏集团,但是做了宗楚客的叛徒。他知道了宗楚客图谋杀掉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的阴谋之后,害怕自己也会被牵连,就秘密地让宝昌寺一个名叫普润的僧人去把此事告诉了李隆基,并让李隆基赶快想出对策。于是,李隆基就和太平公主、薛崇简等人策划先发制人,在宗楚客之前先行举兵发难,将韦氏集团铲除。万骑兵因为经常受到韦氏集团的鞭打,对他们十分怨恨。在果毅葛福顺和陈玄礼跟李隆基抱怨的时候,李隆基就趁机暗示他们不如将韦氏集团铲除,二人深以为然,表示愿意为李隆基效命。

▼ 李隆基就和太平公主、薛崇简等人策划先发制人,在宗楚客之前先行举兵发难,将韦氏集团铲除。

有人对李隆基建议说,应该把此事告诉他的父亲相王李旦。李隆基却回答说:“我们之所以图谋这件事情,是为了匡复大唐的江山社稷,如若事成,应将福分给予相王,万一失败了,我们这些人牺牲就是了,不必把相王也连累了。如果把此事告知于他,他若同意,就意味着他也参与了这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他若是不同意,就会坏了我们的大事。”所以,李隆基始终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亲相王李旦。

做好了一切准备,李隆基打算行动了。这一天夜晚,李隆基穿着便服和刘幽求等人来到禁苑中,大家商量好在钟绍京的家里集合。但是,在这紧要的关头,钟绍京有点后悔,想把李隆基拒之门外,这时,他的妻子许氏劝他说:“神灵会保佑你们这种为了国家大业而不惜个人安危的行为,再说了,平日里你一直和他们在一起谋划这件事情,即使现在不去亲自参加了,也脱不了干系啊!”钟绍京受劝,赶紧把门打开,迎李隆基进来,李隆基进来以后拉着他的手和他一起坐下。此时此刻,左右羽林军的将士们都已经在玄武门驻守,等待起事的信号。到了大约二更的时候,夜空之中散落下如雪的流星,刘幽求对李隆基说道:“此乃天意,机不可失!”于是,葛福顺得令,带着士兵们直闯入羽林营,拔剑将平日里鞭打他们的韦璿、韦播、高嵩三人斩首,又高声喝道:“韦后将先帝毒死,现在又妄图抢夺社稷,今晚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将韦家人及其党羽全部铲除,把凡是比马鞭长得高的人全部斩杀;再拥立相王为皇帝,让天下得到安定。如果有人敢中途叛变帮助逆党,罪连三族!”羽林军的将士们全都大声回应,表示从命。接着,葛福顺带着士兵们去与李隆基汇合。李隆基命葛福顺带着左万骑去攻打玄德门,命李仙凫带着右万骑去攻打白兽门,和他们约定好在凌烟阁的前面会师,自己则率兵守在玄武门外。到了三更时分,李隆基听到宫里喧闹的声音,知道二人已经顺利带兵攻入了宫中,立即率领军队进入宫中。韦后见状赶紧向飞骑营逃跑,被一个飞骑兵斩杀。正在对着镜子画眉的安乐公主也被士兵斩杀,武延秀也被斩首在肃章门外。上官婉儿也没能幸免。

当时少帝在太极殿,刘幽求说道:“大家已经约好了要在今晚拥立相王为帝,不如现在就把此事定下来吧!”李隆基赶紧制止了他,让士兵们把宫里其他的韦氏族人以及平常受韦后重用的人全部斩首。天快要亮了,宫内外都被控制。李隆基才出宫去拜见父亲相王李旦,为自己未在起事之前将此事告知相王而请罪。相王李旦流着泪,把李隆基抱着说:“是你保全了大唐的宗庙社稷啊!”李隆基又把相王李旦迎入宫中去辅佐少帝。

少帝下诏将全国的罪囚赦免,也不再追究其余的同党,并改封临淄王李隆基为平王,将左右厢万骑兵都交给他掌管。又派遣使者携带着自己的诏书分为十路去安抚百姓。

后来,少帝让太平公主向相王李旦代为传达自己的旨意,要将皇位让给相王李旦,但是相王一直推辞,不愿意接受。

刘幽求对李隆基说道:“相王以前就当过皇嗣,他即皇位是万民都向往的事情。现在大唐民心尚未得到安定,需要人来主持极为重要的国家政事,相王怎么到现在还拘于小节,不愿意早日登基成为皇帝,让天下得到安定呢!”李隆基回答说:“相王他一向淡泊名利,不把世事放在心上,就算他当了皇帝,也还是要把帝位让给别人的,更何况现在的天子是相王亲哥哥的儿子,他又怎么会愿意取而代之呢!”刘幽求接着说:“但是民意难违,如果相王不理世事独善其身,那么大唐的宗庙社稷该怎么办呢!”于是,李隆基去拜见相王李旦,对他极力劝说,相王才终于答应登帝位。

相王来太极殿拜见少帝,少帝在殿内的东边坐着,相王在唐中宗的灵柩旁站着。太平公主对众人说道:“皇帝想禅位于他的叔父相王,可以吗?”刘幽求连忙跪在地上,回答道:“现在大唐正处于多灾多难的时候,皇帝仁爱孝顺,愿意效法尧舜把帝位禅让于贤人,实在是大公无私的行为;相王愿意承担这治理天下的重任,是叔父关爱侄儿的表现。”见大家都同意拥立相王李旦为皇帝,太平公主一把将还坐在皇帝宝座上的少帝拉了下来,对他说道:“天下臣民都愿意让相王来做皇帝,这个宝座已经不再属于你了!”就这样,相王李旦即皇帝位,是为唐睿宗,唐睿宗亲临承天门,大赦天下。

▼ 李隆基又出宫去拜见父亲相王李旦,为自己未在起事之前将此事告知相王而请罪。(www.daowen.com)

唐睿宗即位以后,想要立一个太子,但是一直在太子的人选上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立嫡长子宋王李成器,还是立有大功的平王李隆基。李成器主动推辞道:“在国泰民安、繁荣安定的时候,自然是应该先立嫡长子为太子,但是在这国家多难之际,应该先立有大功的人为太子。如果在这件事情上处理不好,就会令天下的人失望。让臣位居于平王之上,臣宁愿去死。”李成器还连续几个昼夜不停地哭着求睿宗将平王李隆基立为太子。大臣们也赞同立平王李隆基为太子,认为他于社稷有大功,理应如此。刘幽求也劝睿宗说:“平王铲除了天下的祸患,保护了大唐的江山社稷,把君主百姓从危难之中解救出来,论功劳,没人能比过他,论德行,他又是最为贤良的一个,所以应当毫不迟疑地立他为太子。”于是,唐睿宗最终还是立了李隆基为太子。

经典原文:

相王子临淄王隆基,先罢潞州别驾,在京师,阴聚才勇之士,谋匡复社稷。初,太宗选官户及蕃口骁勇者,著虎文衣,跨豹文鞯,从游猎,于马前射禽兽,谓之百骑;则天时稍增为千骑,隶左右羽林;中宗谓之万骑,置使以领之。隆基皆厚结其豪杰。

译文:

相王李旦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在此之前已被免去潞州别驾的职务,他在京师私下招集智勇双全之士,谋划匡复大唐社稷。当初唐太宗选拔官户和蕃人中骁勇善战的人员,让他们身穿绘有虎皮花纹的衣服,使用绘有豹皮花纹的马鞍,在太宗巡游狩猎时,就让他们随侍在鞍前马后一同射杀飞禽走兽,这些人被称为百骑;武则天时期逐渐增为千骑,隶属于左右羽林军;唐中宗把这支部队称为万骑,并设置官员统领。李隆基对万骑兵中的豪杰之士都深相结纳。

史学成语

齐心协力:指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例句:全班的荣誉掌握在每个同学的手中,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做好班级的纪律、学习、卫生等工作,才能称得上文明班级。

淡泊名利:指轻视在外的名声与利益。

例句:这位官员手中虽然有很大的权力,但是他淡泊名利,从来不为自己和家人谋私利,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