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李辅国、程元振闯入三殿逮捕李系

李辅国、程元振闯入三殿逮捕李系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辅国还设置了十几个秘密监察员,让他们调查民间的秘密情况,一旦查到就逮捕审讯。李岘当了宰相以后,在肃宗面前磕头,奏请以后皇上颁发的诏令都让中书省发布,并指出李辅国种种专权乱政的行为,肃宗因此醒悟,夸赞李岘的正直。李辅国和宦官程元振结成一党。当天夜晚,李辅国和程元振率兵闯进三殿,将越王李系及其党羽一百多人全部逮捕,并囚禁起来。程元振想要夺得李辅国的权力,就暗中奏请代宗削减李辅国的权力。

李辅国、程元振闯入三殿逮捕李系

李辅国是唐朝第一个登上宰相之位的宦官。玄宗年间李辅国就已入朝,因尽心辅佐太子李亨而成为其心腹。安史之乱爆发时,李辅国极力劝说李亨继承皇位,以安民心,李亨登基后,是为唐肃宗,对李辅国非常信任,军事政事皆委于他。

公元758年,肃宗任命李辅国为元帅府行军司马,让他陪伴在自己的左右,替自己宣布诏令,把各地上奏的文书、最重要的印玺符契和军中的号令集训等事,也全都交与他掌管。回到京师以后,又将禁军也交与李辅国掌控。李辅国常常住在宫里,肃宗颁下的诏令必须要有李辅国的画押签署才能生效,宰相或百官有急事要上奏皇帝时,也要通过李辅国去禀告。李辅国常在银台门处理政事,不管大事小事,都由他的一句话裁定,然后让政府官员去执行,事情办好以后才上奏告知肃宗。李辅国还设置了十几个秘密监察员,让他们调查民间的秘密情况,一旦查到就逮捕审讯。他要追查的案子,朝廷其余各部门都不敢违抗。御史台和大理寺里面关着的重刑囚犯,有些还没等审讯完毕,李辅国就命人把他们全部放掉。三司和府、县审理案件的时候,都要先给李辅国打报告,等待他的指令,再按照他的意思审判,李辅国说这都是皇上的命令,所以没有人敢违抗。宦官们也不敢直呼李辅国的官衔,叫他五郎。宰相李揆出身于名门望族,见了李辅国也要以弟子的身份向他行礼,称他为五爹。

李岘当了宰相以后,在肃宗面前磕头,奏请以后皇上颁发的诏令都让中书省发布,并指出李辅国种种专权乱政的行为,肃宗因此醒悟,夸赞李岘的正直。肃宗命李辅国废掉那些秘密监察员,李辅国觉得形势不太对,提出想辞掉元帅府行军司马的职位,重新回去做自己的太子詹事,但肃宗不允。肃宗下诏说:“近来国事过于繁忙,所以有时候就让人口头传达朕的旨意处理政事了。从今以后,各种名目的索取和处理囚犯的事情,一律停止。只有由中书省所发布的诏令,才允许施行。宫廷内外的一切事务,都由各负责部门处理。从今以后,任何案件都必须由御史台和京兆府处理,如果出现了台、府官员审判不公平的情况,可以奏报给我。”因此,李辅国对李岘十分憎恨,设计让肃宗把李岘贬出了京城。

▼ 公元758年,肃宗任命李辅国为元帅府行军司马,让他陪伴在自己的左右。

李辅国之所以能在朝中为所欲为,离不开肃宗的皇后张后的帮助,二人互相勾结,各取所需,到了肃宗晚年的时候,二人之间出现了裂痕。李辅国和宦官程元振结成一党。肃宗病重时,张后召来太子李豫,说:“长久以来,李辅国掌握禁军,皇上的诏令,都要从他手中发出。他又擅自做主,把太上皇逼迁至太极宫,罪大恶极。而且他非常恨我和太子你,如今皇上一直处在昏迷之中,李辅国和程元振在暗中图谋作乱,不可不杀。”太子边哭边说:“父皇病重,他们二人皆是立了功劳的旧臣,如果不告知父皇就把他们杀掉了,怕是会震惊到他,他的身体可承受不住啊!”张后说:“那你先回去吧,我再好好考虑一下。”太子离开后,张后把越王李系召来,对他说:“太子性格仁爱软弱,不敢杀掉贼臣,你敢做这件事吗?”李系回答道:“敢。”李系让内谒者监段恒俊挑选了二百多名勇敢健壮的宦官,召集到长生殿分发给他们铠甲和兵器

几天后,张后假传皇上的诏令,召见太子。程元振得知了张后的计划,便把这件事告诉了李辅国,还在陵霄门处埋下伏兵等候。太子到的时候,程元振拦住太子告诉他皇后要作乱的消息。太子说道:“不可能,是皇上病重所以才召我前来,我怎么能因为怕死而不进去呢!”程元振依然阻拦,派人把太子护送到飞龙厩,并让全副武装的士兵在那里防守。当天夜晚,李辅国和程元振率兵闯进三殿,将越王李系及其党羽一百多人全部逮捕,并囚禁起来。然后又称奉太子之命令把张后迁居到别殿。肃宗当时卧病躺在长生殿,士兵们当着肃宗的面将张后逼离长生殿,把她和她身边的人全都幽禁在后宫。两天后,肃宗便驾崩了。李辅国把张后和李系等人斩杀。

▲ 李系让内谒者监段恒俊挑选了二百多名勇敢健壮的宦官,召集到长生殿,准备发动叛乱。

当天,李辅国便带着身着孝服的太子李豫,在九仙门和诸位宰相见面,诉说太上皇崩逝以来宫里发生的一系列变故。宰相们皆伏地跪拜哭泣,太子从此时起开始行使自己监国的权力。两天后,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李辅国仗着自己扶代宗即位立了大功,更加专横,明目张胆地对代宗说:“陛下,您只要住在宫里就可以,外面的事有老奴就行了。”代宗内心很不高兴,但又忌惮李辅国手中掌握的禁军,在表面上还是对他十分尊敬。代宗不直接称呼李辅国的名字,而是称他为“尚父”,事无巨细都会先征求他的意见,大臣们进宫出宫也都要先去见李辅国,李辅国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程元振想要夺得李辅国的权力,就暗中奏请代宗削减李辅国的权力。于是,代宗将李辅国行军司马和兵部尚书的职务解除,并命他搬到宫外去住。大家知道了以后都非常高兴,李辅国感到害怕起来,请求将其他的职位也辞去。于是,代宗又将其中书令的职务罢免。代宗早就对李辅国专横跋扈的行为感到厌恶,但是不想公然把他杀了,于是派刺客潜入李辅国的家里,把他杀掉。

经典原文:(www.daowen.com)

太子詹事李辅国,自上在灵武,判元帅行军司马事,侍直帷幄,宣传诏命,四方文奏,宝印符契,晨夕军号,一以委之。及还京帅,专掌禁兵,常居内宅,制敕必经辅国押署,然后施行,宰相百司非时奏事,皆因辅国关白、承旨。常于银台门决天下事,事无大小,辅国口为制敕,写付外施行,事毕闻奏。又置察事数十人,潜令于人间听察细事,即行推按;有所追索,诸司无敢拒者。御史台、大理寺重囚,或推断未毕,辅国追诣银台,一时纵之。三司、府、县鞫狱,皆先诣辅国咨禀,轻重随意,称制敕行之,莫敢违者。

译文:

太子詹事宦官李辅国,自肃宗在灵武时,就任元帅府行军司马,侍奉在肃宗左右,宣布诏命,肃宗把四方来的文书奏疏,印玺符契以及军队的号令集训等事,全都委任于他。到收复京师后,李辅国又专门掌管禁军,常常住在宫中的署舍里,肃宗所颁下的制敕,必须经过李辅国画押签署,然后才能施行,宰相以及百官有急事上奏时,都要通过李辅国禀告和受旨。李辅国经常在银台门处理国家的政事,不管大小事,都由李辅国口宣制敕,写好后交给外面去执行,等事情完结后才上奏给肃宗。李辅国又设置察事数十人,暗中让他们打听民间的秘密事情,然后进行审讯。如果要追查什么案子,朝廷各部门都不敢加以拒绝。关在御史台与大理寺内的重刑犯人,有的还没有审讯完毕,李辅国就追到银台门,一下子把这些人全部放掉。御史台、中书省、门下省三司以及府、县审理案件,都要先报告李辅国,听候他的指示,随他的意思而判,声称是皇上的制敕,命令实行,没有人敢于违抗。

史学成语

为所欲为:为:做。意为做自己想做的事,泛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例句:她在公司里为所欲为,根本不把公司的命运和员工的利益放在眼里。

理所当然:道理当然是这样的,意为情理之中发生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

例句:中学是人生重要阶段,理所当然要好好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