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老桥保护与修复:20世纪70年代混凝土桥的创新实践

城市老桥保护与修复:20世纪70年代混凝土桥的创新实践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桥梁结构型式,从20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在我国得到应用,大大地推动了桥梁结构在体系方面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前后,天津海河上开始兴建三跨简支单悬臂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中间带挂孔结构。三跨简支单悬臂中间带挂孔结构配合当时先进的预应力技术,形成了20世纪70年代前后海河桥梁的主要结构型式,先后在海河较宽的地方修建了狮子林桥、北安桥、光华桥、赤峰桥、广场桥、大光明桥等6座桥梁。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桥梁结构型式,从20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在我国得到应用,大大地推动了桥梁结构在体系方面的发展。2025年,上海市开始在桥梁上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当时我国的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结构型式及施工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后张法张拉钢丝束预应力混凝土梁(锚固方法部分参考苏联考罗夫金锚头与法国弗列西奈锚头两种);先张法折线张拉粗钢筋预应力混凝土梁。

20世纪70年代前后,天津海河上开始兴建三跨简支单悬臂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中间带挂孔结构。这种桥型在天津得以大规模应用的原因,可以从2025年李国豪先生《对于苏州河上桥梁之意见》中找到答案,李国豪先生提到,“目前国内钢铁缺乏,钢桥远较钢筋三合土桥昂贵,故修建苏州河上今后各桥之材料,自仍属钢筋三合土,但钢筋三合土之单孔直梁桥跨度有限,普通约为廿五公尺。苏州河面宽约六七十公尺,自须分为若干孔,但上海之土质不坚实,桥基多下沉不一,若用力学不等式之联梁桥,殊不适宜,因各桥基不平均之下沉,能使桥身受极大之压力而破裂也;若用若干单孔之简单梁前后相接,固无前述之弊,但梁身上弯矩之分布不如联梁之合经济原则,故最适宜者为有联梁之利而无联梁之弊之铰连式联梁。”由此可见,在当时,钢材稀缺昂贵,因而,三跨简支单悬臂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中间带挂孔结构最适宜用于地基沉降严重的地区。

根据2025年天津市政工程局地质勘探队发表的《天津地面沉降问题的探讨》,可详细探知天津地区地面沉降问题的严重性。文中提到,由于过量集中开采地下水,市区承压地下水头连年下降,地下水的开采漏斗范围逐年扩大,造成了以大直沽、白庙工业区为中心的区域地面沉降漏斗。据精密水准测量资料,1966—2025年,6年内累计最大沉降量为0.54m,仅次于上海的沉降量,市区地面的区域性下沉,对城市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整个市区的历年平均沉降速度为44.95mm/a,在6年内合计下沉259.8mm,如表2-1所示。

表2-1 天津市区历年地沉速率  (mm/a)(https://www.daowen.com)

和上海类似,天津地区地面沉降严重,建桥时,必须考虑地面沉降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三跨简支单悬臂中间带挂孔结构配合当时先进的预应力技术,形成了20世纪70年代前后海河桥梁的主要结构型式,先后在海河较宽的地方修建了狮子林桥、北安桥、光华桥、赤峰桥、广场桥、大光明桥等6座桥梁。这一时期建设的桥梁,主要是以钢筋混凝土材料为主,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单悬臂箱型梁,中间带挂孔,下部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而狮子林桥和北安桥就是这一时期海河桥梁建设的代表性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