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史教学与研究:遣策记录古名物资料丰富名实相应

中国史教学与研究:遣策记录古名物资料丰富名实相应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遣策是古人用当时的文字记录当时的器物,均属实录。遣策记载的这些食品名物,对了解古人的经济生活、礼仪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遣策记载了众多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名物。曾侯乙墓遣策记载了不同的车马配驾,好几位学者对此做了全面的研究[133],这些车马器名物对我们认识古代车马名物,了解其功用大有裨益。

中国史教学与研究:遣策记录古名物资料丰富名实相应

遣策主要记录随葬礼器、乐器、水器、车马器、武器、饮食器、服饰、布帛、家具、食品及日常生活杂器的名称和数量。遣策是古人用当时的文字记录当时的器物,均属实录。遣策断代明确,时间跨度长,所记器物又多能与墓葬器物相对应,可谓名实相应,使我们对这些名物的称谓、形制、功用甚至器物组合有了全面的认识,为我们解读古文献中的名物提供了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所以遣策在名物训诂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是十分难得的名物资料。

尤其是像包山楚墓和马王堆1、3号汉墓这样保存比较好的墓葬,如果将遣策记录与墓葬器物相对应,就可能还原出一些墓葬器物的古称谓,彻底解决古代相关名物的名实问题。比如通过对遣策名物与墓葬器物对比分析,我们推知信阳遣策、望山遣策、包山遣策所记的“汤鼎”实际上就是对应墓葬发掘报告中所说的“IV式鼎”“E型鼎”和“汤鼎”,这是古楚地习见的一种小口鼎。[126]遣策所记的其他类似名物还有“贯耳鼎”“馈鼎”“牛鑐”“豕鑐”“升鼎”“圆缶”“卵缶”“㼚”“甗”“盏”“皇豆”“合豆”“杯”“大房”“房俎”“羽翣”“手把”“覆面”“筑”等,基本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器物。这样,我们对这些常见名物的认识,就不再停留在古训的笼统说解和考古报告中单调的类型学分类上,从而获得这些名物古代称谓及其形态、功用,使各类器物变得生动而具体,从而加深我们对文献中相关名物的认识。

战国遣策和西汉早期遣策中记载了大量的食物名称,比如包山遣策255~256号简:“葱菹二缶、藾菹一缶、莤(糟)苽之菹一缶、蜜梅一缶、肉酭(醢)一㼚。酭(醢)一㼚。一㼚、膎一㼚。”马王堆汉墓遣策也有菹的记载,如:山葱菹、瓜菹、笋菹、襄荷菹、藾菹、笋菹等多种菹醢[127]。“羹”在古文献中习见,是用肉、菜或肉菜制成的带浓汁的食物,是古代礼仪中重要的食品。马王堆汉墓遣策中记载羹类的食品有狗苦羹、豕逢羹、牛逢羹、牛封羹、肉巾羹、鹤巾羹、雁巾羹、狗巾羹、白羹、兔羹、鸡羹……多达30种。酒有温酒、菹酒、白酒米酒、肋酒;脍有牛脍、鹿脍、羊脍、鱼脍等[128]。遣策记载的这些食品名物,对了解古人的经济生活、礼仪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www.daowen.com)

遣策记载了众多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名物。如战国遣策中记有大冠、小纺冠、獬冠、生縠冠、疏布之帽、紫韦之帽、齐之祫、紫布之袷、见鬼之衣、红介之留衣、缇衣、缟衣、结衣、灵光之袄、狐青之表、緂常(裳)等[129]。汉晋遣策所记衣物大体相类,所记长衣有:衣、衣、复衣、袷衣、襜褕、直领、诸于、袍、褠、衫、褕;短襦类有:襦、襦、复襦、甲襦、半衣、褶;亵衣类有:中衣、中内衣;半袖类有:缚、裆、袄;裙类有:裳、下裳、幅裙;袴类有:袴、大袴、小袴、裈等[130]吐鲁番衣物疏中常常记载配套衣物,如裙襦、裙褶、裙衫、襦裙、褶袴、褶衫、裈衫、衫袴等,还出现了一些地域特色比较明显的服饰,如靴、面衣、朱衣笼冠、尖(一种尖顶帽子)等[131]。利用这些记载,结合战国秦汉魏晋墓葬出土的衣物,以及墓中所出彩绘木偶、漆器上的人物画像、汉画像石、魏晋墓葬壁画中的人物图像所反映的服饰信息,对遣策服饰名物进行考证,我们对古代服饰名物就会有全新的认识。[132]

遣策中还记载了大量的车及车马器名物,仅战国遣策所记车名就有旆、栈、乘车、政车、殿、广、墨车、安车、鱼轩、左轩、畋车、椯毂、车、王僮车、车、路、游车、圆轩、卑车、女乘、轩、羊车、韦车、旆轩、童轩、王车等。此外曾侯乙墓遣策和包山遣策中还记载了多种车构件、车载兵器、车载旗帜、马具及马饰。曾侯乙墓遣策记载了不同的车马配驾,好几位学者对此做了全面的研究[133],这些车马器名物对我们认识古代车马名物,了解其功用大有裨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