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王子庄地理位置及历史变迁

王子庄地理位置及历史变迁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处边陲的王子庄,处于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汇地带。[9]《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收录的《西域土地人物略》,对王子庄地理位置的描述与《陕西通志》《边政考》一致。明人对王子庄地理位置描述的不一致亦反映在明代地图中。肃州城、威虏城、金塔寺堡是清人确定王子庄的参照物。此后,地方志书在追溯这一区域历史沿革时,采用清人记述,将不同时期的王子庄与明代的威虏城当作同一个地方。

王子庄地理位置及历史变迁

地处边陲的王子庄,处于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汇地带。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陈诚出使西域,出嘉峪关西行约400里,经“回回墓”、骟马城、赤斤、魁里(苦峪),“平明起,向西北行,道旁有达达帐房,约行五十里,有古城垣,地名王子庄”[2]。“王子庄”作为地名第一次出现在文献中。根据陈诚的描述,王子庄在嘉峪关以西,具体说是在魁里西北50里,王子庄应该是前代所建。嘉靖《陕西通志》所载《西域土地人物略》有两处提到王子庄的地理位置:“(西阿丹城)迆北为王子庄,树西北有河,河外为哈剌灰。”“嘉峪关西八十里为大草滩……树(三棵树)西三十里为赤斤城,即我皇明所设苦峪卫处也。东有河,城中有三墩,迤北五十里为王子庄。”[3]杨一清在奏疏中亦有“大草滩、骟马城、柴城相离嘉峪关不远,王子庄则在苦峪之西,离边稍远。大约皆赤斤蒙古卫番族住牧之地”[4]。此后,《西域土地人物略》被嘉靖《陕西通志》《边政考》《陕西行都司志》《肃镇华夷志》《天下郡国利病书》《秦边纪略》等边政志书相继收录。但此土地记略,由于传久失真,舛错严重,“地名多与今异,方向、里数尤不足据”,[5]再加上明人对关西地理的认识有限,导致这些边政志书对关西地理的描述不一。嘉靖《陕西通志》《边政考》两部成书年代很近的志书中关于王子庄位置的记述相同:“赤金西百五十里为苦峪城,即我皇明所设苦峪卫处也。东有河,城中有三墩,迤北五十里为王子庄。”[6]此后,关于王子庄位置的描述出现两种说法。《肃镇华夷志》载:“赤斤西一百七十里至苦峪,即苦峪卫。自此抵哈密三道:一道从苦峪中而西,四十里至王子庄。”[7]“按弘治前,里至与今少异……中道自关西二十里至大草滩……赤斤西二百里至苦峪城,东有河,城中有三墩。苦峪西一百二十里至王子庄,城小而坚。”[8]《肃镇华夷志·西域疆里》被清初刘斯枢完全辑录在其所著《程赋统会》中。[9]《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收录的《西域土地人物略》,对王子庄地理位置的描述与《陕西通志》《边政考》一致。[10]《秦边纪略》除收录《西域土地人物略》外,关于王子庄的地理位置的描述与《肃镇华夷志》相同,《秦边纪略》载:“嘉峪关西一百四十里赤金城,又西二百里苦峪城,又一百二十里王子庄。”[11]成书于康熙中叶的《读史方舆纪要》载:“王子庄在沙州东,正德十年吐鲁番由此内犯。”[12]上述边政志书对赤金城、苦峪城、王子庄的相对位置描述不一,但王子庄在嘉峪关以西无疑。

明人对王子庄地理位置描述的不一致亦反映在明代地图中。在《蒙古山水地图》中,王子庄位于苦峪城以西,阿丹城以东。[13]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彩绘本《西域土地人物图》及《陕西四镇图说》版《西域图略》中,苦峪城位于阿丹城东北,王子庄位于苦峪城北面。[14]《边政考》所绘地图中,王子庄位于赤斤城以西,苦峪城西北,沙州城北面,卜隆吉东南。[15]林梅村根据《西域土地人物略》中的描述,明代王子庄的位置被标示在今天嘉峪关以西的三道沟,“王子庄在城西北二十五公里处”[16]

清代中期,地方志书等文献中记载的王子庄却在肃州以北。《肃州新志》载:“其酒泉迄北,王子庄、威虏城等处,皆汉朝北部都尉所治也。”[17]“王子庄旧址,在威虏城之西十余里,相传北凉沮渠蒙逊王子牧犍住于此。”[18]“按旧志载王子庄墩堡在肃州城东北一百一十里……系北凉王子牧犍住庄。”[19]“王子庄堡,在州北一百里,初察罕巴勒子莽格和尔耕牧之地,后与诸番族互相攻杀,遗众流散,其地遂墟。”[20]《肃州新志》亦载:金塔寺堡“正西至王子庄堡四十五里”。[21]可见,清代王子庄不仅位于肃州北部,且王子庄、王子庄墩堡、王子庄堡名称通用。肃州城、威虏城、金塔寺堡是清人确定王子庄的参照物。威虏城的确切位置在《肃镇华夷志》中记述不一,“肃州东北一百三十里威虏卫是也。后城。嘉靖二十七年重修,安插西番驻牧。今废”。[22]“威虏城,即威虏卫也。……肃州城北一百二十里,西番总牙族类在此行牧,今废”。[23]以威虏城为参照物,王子庄在威虏城西,威虏城“在州城境外迤北一百三十里,北凉时为王子牧犍孽畜之所,稍西有王子庄”[24]。王子庄旧址“在威虏旧城之西十余里。相传北凉沮渠蒙逊王子牧犍住此”[25]。确定王子庄位置的另一参照物是金塔寺堡,但金塔寺堡与王子庄距离有“三十里”“四十里”“四十五里”三种说法。“金塔寺堡……西至下古城境外王子庄三十里”。[26]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八月,上谕道:“渉查该州分驻王子庄州同距金塔寺仅三十里,威鲁堡约七里最为附近。”[27]《甘肃通志稿》亦载:“王子庄堡在县西三十里”“王子庄堡在城西四十里”。[28]《肃州新志》载:“(金塔寺堡)正西至王子庄四十五里。”[29]“王子庄墩堡在肃州城东北一百一十里……离金四十五里。”[30]不仅王子庄与金塔堡的距离不一,清人的说法亦相互矛盾,根据乾隆皇帝的上谕判断,王子庄州同署不在威虏堡,但《肃州新志》却记载:王子庄分州城“向在王子庄威虏堡,本威虏卫旧城”[31]。王子庄州同署“旧在威虏城内之噶里戈什”,[32]“噶里戈什”显系“革力哥失”之谐音,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革力哥失被安插在八里墩堡,“又有八里墩堡,亦去城一百一十里,原日安插头目可洛纵,先年伊与兄革力哥失同处居住”[33]。八里墩有可能就是噶里戈什堡。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以前,州同衙门的驻地很可能在八里墩,八里墩堡被误为王子庄墩堡或许与王子庄墩堡的满个虎力遗众归附八里墩堡的革力哥失有关。由于诸多墩堡荒废,无法考证,清代逐渐以王子庄来指代这一区域。雍正八年(1730年),设立州同后,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王子庄州同和威虏卫管辖的范围是一致的。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州同驻地迁到州城东北金塔寺堡,仍称:“肃州州同驻王子庄,治在州东一百里,专司水利。”[34]显然,王子庄已转变成为这一行政区域的称呼。(www.daowen.com)

此后,地方志书在追溯这一区域历史沿革时,采用清人记述,将不同时期的王子庄与明代的威虏城当作同一个地方。编修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的《重修金塔县志》道:“查王子庄开创于汉时北部都尉。北凉时为沮渠蒙逊王子牧犍住庄,后名曰威鲁城,初设卫,寻废。”[35]民国三十年(1941年)《金塔县采访录》载:“北凉为沮渠蒙逊王子犍住庄,故名王子庄,后改为威鲁堡……明初置威虏卫。永乐三年裁,威虏卫归并酒泉。”[36]受此影响,当地学者亦认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王子庄修葺后,改名为威鲁堡,明代的威虏城和清代的威鲁堡是两个不同城堡[37]这一说法缺乏直接的证据,现有关于这一区域的历史文献中从来没有王子庄改名为威虏堡的记述,《秦边纪略》载:“威鲁城,在肃州东北,金塔寺北……明置威虏卫。”[38]《肃州新志》亦载:王子庄分州城“向在王子庄威虏堡,本威虏卫旧城。”[39]“威虏堡在县北六十里。”[40]县治“金塔寺古城,在卫东北六十里,今为堡”[41]。“金塔西北路:十五里察黑包墩,又二十五里威虏堡。”[42]清代威虏堡距肃州的距离约为120里,这与明代肃州卫距威虏城的里程是一致的。可见,清代的威鲁堡、威虏堡和明代威虏城是同一城堡,位于金塔寺堡北面。正因为如此,大将军岳钟琪在奏折中将威虏堡与王子庄并称:“查金塔寺营所属之威虏堡,既已迁住回民,而附近之王子庄、东坝等处又有招垦民户。”[43]乾隆年间《重修肃州新志》地图中,王子庄和威虏城都标示在地图上,威虏堡在王子庄西北。[44]如果王子庄改名为威虏堡,地图上应该标示的是威鲁堡或者王子庄,不可能将二者标注在不同区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