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傈僳人的渔猎与畜牧业历史

傈僳人的渔猎与畜牧业历史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巢处山林,猎取禽兽以食。架木为楼,人畜分处。最贫苦,畜牛一二头,即称极富,饥亦远去劫掠。栗粟因多伐巨木,劈其半,撞木桩插于开处。男子赤足包头,持弓射猎。刈获则多酿为酒,昼夜沈酣,数日尽之。六畜惟鸡犬豕三项,马牛羊则无之矣。房屋制式与内地土人不同,人尽楼居,牲畜宿其下。此类性质刚强好斗,并好渔猎。男子出入佩刀外,兼负弓弩,百步内百发百中;箭头有药者,无论人畜,射中出血即死。

傈僳人的渔猎与畜牧业历史

有名栗些者,亦罗罗之别种也,居山林,无室屋,不事产业,常带药箭弓弩,猎取禽兽。其妇人则掘取草木之根,以给日食。岁输官者,惟皮张耳。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4《北胜州风俗》

有蛮栗些,亦罗罗种。巢处山林,猎取禽兽以食。

正德《云南志》卷12《风俗》北胜州

栗粟,于诸彝中最悍。依山负谷,射猎为生,长刀毒弩,日不离身。祭赛则张松棚然炬,剥獐鹿诸兽而巳。……

浪宋,栗粟居多,壤据丽江兰州之石门关。……架木为楼,人畜分处。

康熙大理府志》卷12《风俗》

彝种有七:……迁徙无常居,在铁锁箐内外者为傈僳,好强悍,斗则交刃,技善弩,经年以射猎为事,闲常出为盗……铁锁箐之稍近白井者,渐知居处,多以树皮障风雨,刈收毕,便徙去。取鱼则垂藤,人附以入江。最贫苦,畜牛一二头,即称极富,饥亦远去劫掠。

康熙《姚州志》卷1《风俗》

彝种有七:……迁徙无常居,在铁锁箐内外者为傈,好强悍,斗则交刃,技善弩,经年以射猎为事,闲常出为盗……铁锁箐之稍近白井者,渐知居处,多以树皮障风雨,刈收毕,便徙去。取鱼则垂藤,人附以入江。最贫苦,畜牛一二头,即称极富,饥亦远去劫掠。

[清]《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1498《姚安府土司考·种人》

傈僳……处兰州界,连云龙,依山负谷,射猎为生。利刀毒矢,日夜不离身。弋兽即生食。……祭赛,则张松棚燃炬,剥獐鹿诸兽骨用。有隙辄相仇杀。散游于僰子寨、瓦窑场、马柳甸、鸡踪洞之间,不时伺隙,劫掠行旅,抢夺牛羊,大为归化、师、顺之患。

雍正《云龙州志》卷5《风俗·附种人》

栗粟,近城四山,康普、弓笼、奔子栏皆有之。……男女常跣,喜居悬崖绝顶。垦山而种,地瘠则去之,迁徙不常。刈获则多酿为酒,昼夜酖酣,数日尽之。粒食罄,遂执劲弩药矢猎,登危峰石壁,疾走如狡兔,妇从之亦然。获禽兽,或烹或炙,对坐共食,虽猿猴亦炙食,烹俟水一沸即食,不尽无归。

[清·乾隆]余庆远:《维西见闻纪·夷人》

熊夹,熊力大而勇于自用,见有木桩辄拔之,必出乃喜。栗粟因多伐巨木,劈其半,撞木桩插于开处。群熊游而见,争骑巨木,力拔桩脱,牡则夹肾囊,牝亦夹臀肉,鲜克免者。

猿栅,于麓掘龛,深五六寸,宽尺许,置果,外插木楞为栅,空容猿手。猿至,窥果,遂手探龛握果,而拳不能出,辄狂啸,人闻声从之,猿益惊惶,不忍舍果,而为人所获。

地弩,穴地置数弩,张弦控矢,缚羊弩下,线系弩机,绊于羊身。虎豹至,下爪攫羊,线动机发矢,悉中虎豹胸,行不数武皆毙。

[清·乾隆]余庆远:《维西见闻纪·器物》

傈僳,有生熟二种,岩居穴处,或架木为巢。囚首跣足,高鼻深眼,身着麻布披毡,猎取禽兽为食,居无定所,食尽即迁。

乾隆《丽江府志略》上卷《官师略·种人》

傈僳,性强悍,披羊皮褂,左插,持弩射猎。每取山禽野兽,并松明、苫片等入市货卖。

乾隆《白盐井志》卷1《户口·种人》

栗粟,散入姚安、丽江、大理、永昌四府。在诸夷中性最凶悍。……以劫杀为生,登山陟石,捷如猿猱。居处依岩树,迁徒无常。栗粟依山负谷,射猎为生,长刀毒弩日不离身。祭赛,则张松棚燃炬,剥獐鹿诸兽而食。

[清·乾隆]谢圣纶:《滇黔志略》卷15《云南·种人》力些

《永北府志》:性枭雄,能远视,崖居穴处。头束布帕,身佩刀弩,猎獐麂以为食,网鸟雀以资生。……

《大理府志》:栗粟,于诸夷中最悍。依山负谷,射猎为生,长刀毒弩,日不离身。祭赛则张松棚然炬,剥獐鹿诸兽而巳。……

《丽江府志》:崖居穴处,或架木为巢。囚首跣足,高鼻深眼。猎取禽兽为食,居无定所,食尽即迁。……

余庆远《维西闻见录》:近城四山,康普、弓笼、奔子兰皆有之。……男女常跣,喜居悬崖绝顶。垦山而种,地瘠则去之,迁徙不常。刈获则多酿为酒,昼夜酖酣,数日尽之。粒食罄,遂执劲弩药矢猎,登危峰石壁,疾走如狡兔,妇从之亦然。获禽兽,或烹或炙,对坐共食,虽猿猴亦炙食,烹俟水一沸即食,不尽无归。

道光《云南通志稿》卷184《南蛮志三之三·种人三》

力些……性枭雄,能远视,猎獐麂、网鸟雀为食。……粒食罄,执劲弩药矢猎,登危峰石壁,疾走如狡兔,妇从之亦然。获禽兽,或烹或炙,对坐共食,不尽无归。

光绪《续云南通志稿》卷160《南蛮志·种人一》 (www.daowen.com)

傈僳……依山负谷,射猎为生……

光绪《云龙州志》卷5《秩官志·附夷地风俗人情》老窝土司

力些,即栗粟,于诸夷中最悍,依山负谷,射猎为生,长刀毒弩,日不离身。祭赛则张松棚、然炬,剥獐鹿诸兽而已。

[清·光绪]刘慰三:《滇南志略》卷2《大理府》

力些,近城四山,康普、弓笼、奔子栏皆有之。……喜猎,登危峰石壁,疾走如飞;获禽兽,则烹灸共食。

[清·光绪]刘慰三:《滇南志略》卷3《维西厅》

北胜州知州 所属夷人种类:力些一种,性枭雄,能远视。崖居穴处,头束布帕,身佩弓弩,猎獐麂以易食,网鸟雀以资生。

北胜州土州同 所属夷人种类:力些一种,无姓氏。居山崖箐岭之中。男子赤足包头,持弓射猎。

光绪《永北直隶厅志》卷7《人物志下·土司·种人附》

傈僳,居高山极冷之地,与崩龙稍异。……猎野兽以为食。

光绪《永昌府志》卷57《群蛮志·种人》

栗粟,维西、中甸、剑浪、云龙、腾越各边地皆有之。……喜居悬岩绝顶。垦山而种……刈获则多酿为酒,昼夜沈酣,数日尽之。粒食罄,遂执劲弩药矢猎,登危峰石壁,疾走如狡兔,妇从之亦然。获禽兽,或烹或炙,对坐共食,虽猿猴亦炙烹,俟水一沸即食,不尽无归。

[清·光绪]杨琼:《滇中琐记·栗粟》

江尾曲、傈杂处,居民较上、下江为稍密,每村有多至二三十户者。……六畜惟鸡犬豕三项,马牛羊则无之矣。江尾虽间有曲牛,并不以之耕田,只供口腹。……

民国《永昌府文征》纪载卷23《清十二》夏瑚《怒俅边隘详情》

小江之茶山人,傈僳种也……其食品以牛为贵,遇婚丧、祭祀或酬神、报赛,必杀牛,牛头悬之大门或中庭.愈多愈荣。……房屋制式与内地土人不同,人尽楼居,牲畜宿其下。

[清·宣统]李根源著,[民国]李根沄录:《滇西兵要界务图注》卷2《乙线》

栗粟以滇省沧、潞两江上游为多,其居于未定界者,散住岔角江、拉打阁、恩梅开江上游沿岸,及尖高山北昌银沟、之非河一带。此类性质刚强好斗,并好渔猎。男子出入佩刀外,兼负弓弩,百步内百发百中;箭头有药者,无论人畜,射中出血即死。

[民国]尹明德:《滇缅北段界务调查报告》

傈僳,又作傈苏。……其副业则男多狩猎,以其人性顽悍,好杀善斗,猎时遇猛曾亦不畏避,射之不中,直前与搏,为兽所噬,至死不悔。或设各种机制取之。

民国《腾冲县志稿》卷23《第十五·种人》

傈僳种……住山野,刀耕火种,迁徙靡常,以猎禽采药为生活

民国《云南维西县地志全编》

麝香 怒、傈性喜猎兽,每年雪封山时,即群往碧罗、高黎两山狩猎,张网守之。获獐子后,仅取麝香,其肉概行分食。近以獐子稀少,出产无多,每年所出,不过数十圆而已。

熊胆 帕地之熊有两种,曰牛熊,曰狗熊。牛熊最大,狗熊次之。怒、傈往猎者置弩于地上,箭涂以毒药,熊触之立毙,仅取其皮及胆。皮粗厚,仅能备铺垫之用。胆则分上、中、下三等:上等闪砾夺目,色有金光,名曰金胆;中等色透明似琥珀,名曰珀胆。余则有菜花胆,其色黄黑相杂;墨胆,其色深黑,均属下等。每年出产甚多,概销内地。

牛皮 怒、傈有病,向无医药,素信祭鬼。初则用鸡猪不愈,则以牛祭之。以故帕属之牛皮出产甚多。然无大者,每张仅二三斤或六七斤,其价亦减于内地之牛皮。

獭皮 帕属水獭有二种,在江内者为江獭,在河内者为河獭。河獭毛细茸,价甚昂;江獭毛稍粗,价略减于河獭。然为数甚少,每年仅出数十张。

飞鼠皮 飞鼠原系兽类,惟怒地始有。常居林中食果实,两腋皮毛如翅能飞,故名。怒、傈最善用弩弓射之。其皮甚薄,以之制裘。仅背脊一路,他处则皮板太薄,概不能用。每年出数甚广,运销内地。

民国《纂修云南上帕沿边志》(4)物产

俐苏族……养蜂、打猎、牧牛羊,皆其所长。……强悍好猎,能自卫而不为非。

民国《西昌县志》卷12《夷族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