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严复的爱国精神及当代意义:密勿勤劬,死后已

严复的爱国精神及当代意义:密勿勤劬,死后已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严复的文化思想与实践,在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22]“其所以报答四恩,对敭三世,以自了国民之天责者,区区在此。密勿勤劬,死而后已,惟爱我者静以俟之可耳。”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已经过去,民族复兴的进程不可阻挡。怎样评价严复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影响?

严复的爱国精神及当代意义:密勿勤劬,死后已

严复的文化思想与实践,在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如1895年译出、1898年出版的《天演论》,在辛亥革命前十多年动荡而复杂的时期产生了极大影响。据传,《天演论》仅在清末就流传着三十多种不同的版本,对家国存亡满心焦虑的爱国青年,无不将之视为文化良方而争相阅读。

鲁迅生动地再现了《天演论》对自己的巨大冲击:“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翻开一看”,“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即使本家长辈搬出奏章加以训斥,鲁迅仍然“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18]胡适将严复翻译《天演论》作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转型中的标志性事件加以肯定:“严复是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自从《天演论》出版以后,中国学者方才渐渐知道西洋除了枪炮兵船之外,还有精到的哲学思想可以供我们的采用。”[19]而这种“开风气之先”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迈向解决民族危机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性的第一步。梁启超认为,“西洋留学生与本国思想界发生关系者,复其首也”[20]。严复用西方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丰富资源来批判帝制、重建文化,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意欲本之格致新理,溯源竟委,发明富强之事,造端于民”[21]。今天,我们还能从严复对自己文化事业的自信、自勉中感受到他的爱国热忱:“复今者勤苦译书,羌无所为,不过闵同国之人,于新理过于蒙昧,发愿立誓,勉而为之。”[22]“其所以报答四恩,对敭三世,以自了国民之天责者,区区在此。密勿勤劬,死而后已,惟爱我者静以俟之可耳。”[23]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已经过去,民族复兴的进程不可阻挡。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转变;需要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进一步更新人才观念,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实用人才。所有这些,都是走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当下中国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严复的思想和行动,无疑都能给我们以伟大启迪。有研究者指出,“严复移植的斯密之思想种子,虽然没有在‘革命世纪’的中国发芽生长,却在改革开放的中国迎来了迟到的市场经济开花结果的季节”[24]。此,适其时也!

[专家点评]

近代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和民族文化转型的历史过程中,从不同方向、途径、方法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探索。严复在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时代洪流中是一位走向世界、回归中国的历史伟人,他在历史中挣扎、反省、奋进,为挽救近代中国危亡的斗争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今天,我们在回溯历史、追思前辈志士仁人时,应该怎样认识严复?怎样评价严复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影响?陈致远同学的文章对严复一生的思想和实践作出了独到的审视和阐述,文章比较精炼概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析,主旨鲜明,重点突出,分析基本到位,富有启发性和现实感,体现了作者较好的史学素养。

从严复一生的思想和实践出发,论文着重论述了严复在翻译西学、汇通中西文化、启迪民智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严复是一位近代最重要的翻译家,“有新时期西学第一人”之誉,190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他翻译的《天演论》在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震撼性的反响。他一生所发表的众多译作使广大读者打开眼界,激发了探索外部世界的热情。

一、本文不限于历史事实的陈述,更着重于从历史表象中揭示严复呼应时代号召的人生抱负、生命贡献和精神内涵。论文强调指出追求国富民强是严复思想和实践的主题;强国之心和爱国之情是严复从事西学翻译,汇通中西古今思想的动力;借鉴他山,力求进步是文化事业的宗旨,这些评说画龙点睛,揭示了严复一生精神血脉与思想灵魂。论文还强调严复的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都从民族和国家的实际需要出发,服从于文化救国的崇高目标。这些评说告诉我们,在近代中国凡是要有所作为的知识分子最首要最根本的前提就是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二、论述了严复批判旧教育制度、倡导引入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的教育内容、推动西语教学,注重人才培养的专门性和人才结构的合理性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救国理论和实践。指出严复的教育变革理论和实践,其终结目标是为了救国强国,改变中国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困局,突出了严复教育救国的宗旨,特别是强调严复教育改造的核心是培育应对危亡时局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合格的人才。同时对严复教育改造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作了介绍,增强了历史具象感和真实感。

三、叙述了严复体育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贡献。严复汇通中西思想、实现文化救国的蓝图里,包括思想改造、教育改造和发展体育。严复主张振兴中华必须实现“三强”,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提倡“德育商公,体育尚武,智育尚实”。本文作者在论述严复体育教育思想和实践时,十分强调当时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强“血气体力”,强身救亡卫国,形成了严复文化救国、教育救国、强身救国思想实践体系的核心意蕴和宏大目标。

本文深切地体现了作者对严复的思考与感悟,可说借对严复的评说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

本文也存在可商榷之处,文中介绍严复的教育改造的思想与实践时曾说严复主张“中学阶段西学与西方语言就成为课程学习的主干,一切用洋文授课”,本文作者对此偏颇之语,不予评说,给人以正面肯定的感觉,似可斟酌。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李月琴

【注释】

[1]陈致远,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2017届毕业生。本文指导教师朱幸福。本文获2016年博学杯历史人文素养展示活动论文三等奖。

[2]严复:《京师大学堂译书局章程》,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

[3]黄克武:《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4]严复:《辟韩》,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一册)。

[5]严复:《原强修订稿》,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一册)。

[6]严复:《与〈外交报〉主人书》,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三册)。(www.daowen.com)

[7]严复:《拟上皇帝书》,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一册)。

[8]严复:《道学外传》,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二册)。

[9]严复:《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一册)。

[10]严复:《与〈外交报〉主人书》,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三册)。

[11]严复:《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一册)。

[12]严复:《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一册)。

[13]严复:《原强修订稿》,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一册)。

[14]同上。

[15]同上。

[16]严复:《实业教育——侯官严复在上海商部高等实业学校演说》,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一册)。

[17]严复:《原强修订稿》,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一册)。

[18]鲁迅:《朝花夕拾·琐记》,《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3)》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0]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1]严复:《与梁启超书》,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三册)。

[22]严复:《与张元济书》,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三册)。

[23]严复:《与梁启超书》,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三册)。

[24]高力克:《陶铸国民:严复与中国启蒙运动》,《学术月刊》2014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