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中稀薄燃烧技术种类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中稀薄燃烧技术种类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田1.3L飞度匹配的i-DSI发动机采用的是比较少见的缸外稀薄燃烧技术,虽然没有缸内直喷技术先进,但是相对直喷发动机而言成本低廉。缸内直喷混合气的形成如图10-1所示,缸内直喷技术是稀薄燃烧技术的一个分支。这种技术可以让靠近火花塞的混合气相对较浓,远离火花塞的混合气相对较稀,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稀薄燃烧的点火和分层燃烧。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中稀薄燃烧技术种类

1.按喷射位置分类

稀薄燃烧按照喷射位置可分为缸外喷射稀薄燃烧和缸内喷射稀薄燃烧。

本田1.3L飞度匹配的i-DSI发动机采用的是比较少见的缸外稀薄燃烧技术,虽然没有缸内直喷技术先进,但是相对直喷发动机而言成本低廉。

缸内直喷混合气的形成如图10-1所示,缸内直喷技术是稀薄燃烧技术的一个分支。这种技术有两种好处:一是发动机能在火花塞点火之前把汽油直接喷射到高压的燃烧室,由于喷射压力高,有利于混合气的形成,同时在电控单元的精确控制下,使混合气体分层燃烧;二是燃烧速度加快,爆发压力高,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转矩。这种技术可以让靠近火花塞的混合气相对较浓,远离火花塞的混合气相对较稀,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稀薄燃烧的点火和分层燃烧。由于汽油是直接被喷射到气缸内的,与传统的缸外喷射相比,混合气体不需要经过进气阀,因此能减少进气阀对混合气体产生的气阻。

978-7-111-56691-5-Chapter10-1.jpg

图10-1 缸内直喷混合气的形成(www.daowen.com)

2.按混合气的分布分类

(1)均质稀混合气燃烧 这种燃烧方式主要是通过提高压缩比、改进点火系统以及加强混合气的紊流等来实现的。有代表性的均质稀混合气燃烧室有梅花型火球燃烧室、射流燃烧室等。

(2)分层稀混合气燃烧 这种燃烧方式主要是通过控制混合气的浓度分布来实现的,其在火花塞附近混合气比较浓,空燃比为12~13,保证可靠点火,在其余大部分区域混合气较稀,空燃比在20以上。分层充气燃烧系统主要有三种,即直喷式分层燃烧系统、分隔式燃烧室分层燃烧系统和轴向分层燃烧系统。

(3)混合燃烧 混合燃烧方式是将发动机分为高负荷和低负荷区,在低负荷区使用分层燃烧,在高负荷区仍然利用常规燃烧。1995年三菱公司研制成功的GDI发动机首次实现了混合燃烧,三菱公司的GDI发动机在低负荷区的空燃比达到30~40,高负荷区的空燃比为13~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