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济宁国学教育大格局,尼山圣源书院发力

济宁国学教育大格局,尼山圣源书院发力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尼山圣源书院和济宁市教育局的密切协作下,市教育系统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成效显著,形成了国学经典教育大格局,我们把它概括为“五个一”。实践证明,这批联盟校已成为济宁市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样板和窗口,起到了引领、带动、示范的作用。五是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势在必行。

济宁国学教育大格局,尼山圣源书院发力

在尼山圣源书院和济宁教育局的密切协作下,市教育系统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成效显著,形成了国学经典教育大格局,我们把它概括为“五个一”。

一是实施了国学经典教育“一校一导师”制度。为了加强国学经典教育,形成工作网络,济宁市各中小学每校确定一名热爱传统文化、有志国学经典教育推广的骨干教师作为国学导师,市教育局为每位国学导师颁发聘书并明确他们的主要职责。四年以来,在尼山圣源书院、国家教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济宁市已先后举办了9期国学导师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国学导师已达到4600人。我们原来的目标是,通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培训3000名国学导师,为每处中小学配备一名国学骨干教师,形象的说法,就是古有孔子三千弟子,今有济宁三千导师。这一目标,我们已超额完成。

二是坚持了一个机制,即“抓校长、校长抓”的工作机制。我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也一样,要解决国学经典教育最后一公里、一百米的问题,即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的问题,没有校长的重视是不行的。近五年来,我们先后遴选了1000名正副校长参加尼山圣源书院举办的“海峡两岸‘读《论语》教《论语》’师资培训班”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国学师资高端培训”。特别是2014年9月24日,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召开,济宁市近30名校长和老师有幸参加,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报告,感人至深,场面动人。我们的体会是:“培训一个校长就带动了一个学校,培训一个老师,就带动了一批学生。”

三是创建了一批国学经典联盟校。2013年下半年,在王殿卿老院长和于建福主任的倡导下,在济宁市动意、发起并创建了全国国学经典教育联盟,设计了徽章,制订了章程和活动计划。我们首批遴选了69所有一定国学教育基础,特别是校长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中小学加入了国学经典教育联盟;2015年,我们又遴选了31所学校加入了国学经典教育联盟,形成了100所的规模,实行动态管理。实践证明,这批联盟校已成为济宁市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样板和窗口,起到了引领、带动、示范的作用。

四是开展了一系列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把国学经典教育与道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礼仪教育结合起来,与庆祝中华传统节日结合起来,持续开展了“诵读经典,浸润人生”师生系列读书活动。全面启动了以“诵读先贤经典,培育当代君子”为主题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程”。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个浓浓的学习国学经典的氛围。(www.daowen.com)

五是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势在必行。这不单单是上级的号召,更在于开展国学教育的成效激励了大家。通过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学校的面貌变了,变得书香味更浓了,读书声更响了。曲阜市、邹城市、泗水县已经形成了“校校孔子像,班班论语章,处处经典句,园园溢书香”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通过读经诵典,师生的气质变了,变得更加儒雅、更加朝气蓬勃、更加富有担当精神,“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景象得以展现。

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尼山圣源书院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饱含着尼山圣源书院各位国学专家的倾情相助。像尼山圣源书院院长、山东师范大学刘示范教授,尼山圣源书院副院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建福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王殿卿教授,清华大学钱逊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践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赵法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于述圣教授,山东大学颜炳罡教授,还有台湾的董金裕教授、朱荣智教授,曲阜师范大学的骆承烈教授,孔子研究院杨朝明院长,中国孔子基金会的王大千理事长等专家学者,都曾先后为济宁市的国学导师集中培训班授课。培训课程涵盖了《论语》《大学》《孟子》《中庸》等,还有中华文化复兴与中国梦、孔子、老子教育智慧,融合千年传统文化中蕴涵的哲学思想、教育智慧与文化风韵。授课专家的渊博学识、敬业态度和仪表风范为全体参训学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汇集了强大的教育正能量。

在尼山圣源书院举办的“国学经典教育高级研修班”和“海峡两岸‘读《论语》教《论语》’师资研修班”,每期都拿出单独的培训名额分配给济宁市,以满足国学导师高端培训需求。特别是“海峡两岸‘读《论语》教《论语》’培训班”,参训学员能够倾听两岸专家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对《论语》的诠释,并共同读诵《论语》,齐声高唱《大同歌》,领悟了学、读、用的真谛,从中汲取了国学经典智慧,进而提升了对《论语》的深层理解,感受了传统文化的丰富与璀璨,为参训学员提供了精神、理论、践行、应用与师德风范等多方面的启迪和帮助,深受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