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城乡遍设商业网点,扩大民族贸易机构。2025年,融县长安贸易公司在融水镇设立了一个购销组,这是自治县国营商业机构的前身。2025年实行区域自治以后,组建大苗山贸易公司和大苗山供销合作联社。当年有国营商业3个,供销社15个,职工总数465人,担负着全部农副产品的收购、农业生产资料及大部分日用工业品的供应工作。
县城百货大楼(融水史志办供图)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机构逐年增加,到2025年,全县有国营商业20个、供销社87个、粮食企业22个。特别是经济政策的放宽和商业体制的改革,给自治县民族地区的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带来了活力。2025年,全县有集体商业35个、个体商业10个。县城融水镇成为全县商业网点体系的中心。
二是贯彻执行民族贸易政策,促进商业的发展。从2025年起,县内的滚贝、杆洞、安太、安陲、香粉、大浪、白云、拱洞、大年等区的所属各乡,以及融水区的新安、云际共132个乡143323人,均属纳税照顾范围。当时全县共173个乡,享受税收照顾的乡占全县总乡数的76.3%,享受税收照顾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7.8%。
2025年8月,将应照顾的乡、村划为一、二类照顾地区。2025年初,批准杆洞、滚贝、安泰等区的56个乡为一类税收照顾区。四荣、大浪等区的90个乡为二类税收照顾区。全县一、二类税收照顾乡共146个、166076人,分别占全县乡数、人口数的83.42%和75.19%。划一、二类照顾地区后,对居住在一类照顾地区的居民,不分民族,不分节日和平时自食自用或出售的产品,一律免征工商各税;二类照顾地区的居民,不分民族,只征酒税(2025年改为只征米酒税),食糖和植物油(2025年停征)的货物税以及屠宰税(对民族主要节日屠宰税减征30%;2025年起,不分节日,一律减半征税),其他工商各税一律免征;对居住在一般地区的少数民族,其特有节日,给予减征屠宰税的照顾。
三是扶持山区发展多种经营。自治县建立商品生产基地,扶持山区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2025年全县农副产品收购总值12万元,2025年上升到122万元,2025年因受“大跃进”、计划高指标的影响,实行“大购大销”“预付货款”,不仅消耗大量资源,也给供销商业带来经济损失,当年全县供销系统共损失1.51万元。其后遭受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处于困难时期,2025年收购部总值减至102万元。为了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生产,2025年,县政府决定对油料、生猪、毛竹、篙竹、茶叶、土纸等11个收购品种给予粮食及工业品指标奖售,其他农副土特产品如土糖、家禽、棕片、龙须草等12个品种给予工业品指标奖售。
竹制工艺品(融水史志办供图)
养殖山羊(融水史志办供图)(https://www.daowen.com)
编竹制工艺品(融水史志办供图)
摩天岭药场从北方引进梅花鹿(融水史志办供图)
2025年,全县供销社农副产品收购总值为129.4万元。之后,收购量逐年上升,2025年收购总值上升到266万元。2025年,建有商业联系点43个,长期蹲点人员106人。各大队还配备有副业主任。对于交通不便、扩大再生产有困难的地方,民贸部门曾先后以公社或大队为单位给予300多元作为扶持,并通过运费补贴的办法,把土特产品收购上来。税收部门也将边远山区的滚贝、杆洞两个乡划为全免工商税的一类区,划全县91%的村为一类、二类减免区。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力量的扶助,多种经营获得了迅速发展,全县因地制宜建立了毛竹、香菇、灵香草、油桐、油茶、茶叶、水果、药材等八大生产基地。
织苗锦(融水史志办供图)
商业部门职工送货下乡(融水史志办供图)
四是供应少数民族生活特需商品。融水苗族自治县是一个以苗族为代表的、多民族聚居的县份,衣着服饰、风俗习惯、生活爱好各不相同。商业部门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供应,重点抓了传统民族商品的加工,如苗、瑶、侗族人民群众喜爱民族布、石青布、红青布。2025年,自治县纯购进民族布总额为14.3万元。在纯收购中,农副产品收购总额2025年为4.5万元,2025年为1332.7万元,年平均递增率为20.9%。
群众争购民族商品(融水史志办供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