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都督指挥战事、吸收子弟兵、吸收山越兵

大都督指挥战事、吸收子弟兵、吸收山越兵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吴军制构成与曹魏、蜀汉几乎一致,稍有不同的是,孙吴在逢重大战事时设大都督一职统领各军,平时在各战略要地设都督,次一等的设督。孙吴兵员的构成除了属于孙吴政权的兵员外,还有许多与将领关系密切的子弟兵,这也是孙吴兵制的一大特色。此外,通过对各地山越的吸收,孙吴军队数量也极大地增长,吴亡时在册的士兵有二十三万人,是蜀汉兵力的两倍有余,称得上是一支较为可观的军事力量。[12]《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大都督指挥战事、吸收子弟兵、吸收山越兵

孙吴军制构成与曹魏、蜀汉几乎一致,稍有不同的是,孙吴在逢重大战事时设大都督一职统领各军,平时在各战略要地设都督,次一等的设督。如濡须督是孙吴最早设置的军镇都督,先后由久经战阵、经验丰富的战将蒋钦、周泰、朱桓、骆统、张承、钟离牧等担任此职,建安十八年(213)曹操进攻孙吴据点濡须口时“攻破权江西营,获权都督公孙阳”[11],晋灭吴前的西陵之战也正是孙吴西陵督步阐叛变引起的。对于这些手握重兵、重权的军镇大员,孙吴朝廷“以草创之国,信不坚固,边屯守将,皆质其妻子,名曰保质”[12],即以质任的方式确保守边将忠诚,防止出现叛逃的事件。终孙吴之世,先后出现过三起地方军镇都督降敌之事,分别是吴主孙亮太平二年(257)五月的夏口督孙壹降魏、吴主孙皓建衡二年(270)九月的夏口督孙秀降晋与凤凰元年(272)九月西陵督步阐降晋,基本都处于朝廷政治昏暗、边将内心不安的前提下。

孙吴兵员的构成除了属于孙吴政权的兵员外,还有许多与将领关系密切的子弟兵,这也是孙吴兵制的一大特色。由于子弟兵的特殊性,即军队允许“父死子袭”,使得孙吴名将的子弟很早便接受军事教育,出现了许多父子皆是名将的事例,如陆逊、陆抗父子,朱桓、朱异父子,朱然、朱绩(施绩)父子。

此外,通过对各地山越的吸收,孙吴军队数量也极大地增长,吴亡时在册的士兵有二十三万人,是蜀汉兵力的两倍有余,称得上是一支较为可观的军事力量。

2017.4.25

[1]《晋书·职官志》。

[2]《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

[3]《三国志·魏书·曹真传》。

[4]《三国志·魏书·诸葛诞传》。

[5]《三国志·魏书·张郃传》。(www.daowen.com)

[6]《三国志·魏书·郭淮传》。

[7]《三国志·魏书·陈泰传》。

[8]《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9]《三国志·魏书·王基传》。

[10]《晋书·段灼传》。

[11]《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2]《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