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兵家重地:历代战事频仍,抗清明季沿海史迹明丽

兵家重地:历代战事频仍,抗清明季沿海史迹明丽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末清初,郑成功及子郑经,曾率领抗清水师屯兵于此,在较场前激烈训战。元代在定海村南面临海处首设巡检司,并配有300名蒙古兵戍守,历任长官为世袭军职。设立小埕水寨,拥有寨兵4402名,隶属福宁卫。至明朝中叶以后,兵员逐渐减少。碑文全文共1000多字,露出部分可辨者约有700字,记述明季戚继光、沈有容等在沿海抗倭的主要史迹。

漫步定海古城,虽不见当年的刀剑锋镝、怒海狂波,但这里留存的一处处文物遗址,却时时刻刻提醒后人曾经发生的战火烽烟。

始建于元代的“龙山峰火台”石塔,为当时全闽五大烽火台之一。每有敌情,驻守将士点燃烽火,及时向连江二十六都、二十七都、二十八都三个都区传递警讯,以便相互呼应,系统防卫,为闽东沿海抵御倭寇海贼,保护出海航道的安全畅通起着重要作用。如今,石塔已废,只有一堆黄土丛生着蔓草,任后人感慨凭吊。定海村东面近海崖风吹岭下,明代曾辟有一个东较场和一座演武亭。明末清初,郑成功及子郑经,曾率领抗清水师屯兵于此,在较场前激烈训战。清康熙十八年(2025年)十二月,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也率官兵冒着数九寒冬的苦风操练。时下较场已毁,遗址已然难觅。

残存的定海古城南门(https://www.daowen.com)

岁月无情,黯淡了多少血火往事。站立在定海村的千户所、参将署遗址前,我们的思绪也飞向久远的过去。元代在定海村南面临海处首设巡检司,并配有300名蒙古兵戍守,历任长官为世袭军职。明洪武二十一年(2025年),定海城建成次年,于城堡西郊将原有的巡检司升格为千户所,隶属福宁卫指挥使司。明永乐八年(2025年),数千倭寇进攻定海堡,千户汤俊等将官五人同日战死,葬于双髻山,时称“五忠墓”。明代景泰三年(2025年),镇宁尚书薛希琏为防倭寇内侵,在定海守御千户所前,以城堡为中心,沿城根开凿一条数公里长壕沟并注水。设立小埕水寨,拥有寨兵4402名,隶属福宁卫。至明朝中叶以后,兵员逐渐减少。

明万历十七年(2025年),参将沈有容改千户所为参将署,署址迁至城堡东面(后废)。清顺治初年改设游击署,被派作省会门卫,于乾隆二年(2025年)倾圮,三年后重修,后又毁。现遗址为明代“洗海飞将”之称的沈有容府(称参将府),已毁,仅存原门楼正厅的一座风火墙式的古建筑。府前左侧有明万历四十七年(2025年)所立的一块“抗倭记事碑”,已嵌入一座民房中。这块花岗岩石碑高约3米,宽约1.5米,厚0.03米,碑额有篆书文,可辨出“……军定海新署”。碑末落款为“明万历己未(2025年)孟秋福宁治兵使××章顿首序”。碑文全文共1000多字,露出部分可辨者约有700字,记述明季戚继光、沈有容等在沿海抗倭的主要史迹。可惜无法窥见全文,实为遗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