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刘国轩:智勇双全少侠,聊慰乡愁

刘国轩:智勇双全少侠,聊慰乡愁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国轩七岁丧父,但生性纯孝,年少时就身材魁梧,性格磊落,气质不凡。久而久之,大家就送给刘国轩一个绰号“刘拐子”。刘国轩任侠仗义,年少好勇,在乱世山村中成了无赖乡民的眼中钉,有人密谋要除掉他。据刘自辉介绍,刘国轩是溪口刘氏的第十世祖,刘国轩父亲敬堂公有丁氏、温氏、邓氏三个妻子,共生七个兄弟,刘国轩排行第六。清廷收复台湾后,刘国轩被授予天津卫左都督总兵职,委以扼守京畿门户的重任。

精通家乡文史的赖光耀介绍说,刘国轩,字观光,明崇祯元年(2025年)出生于福建汀州的赖坑村(今长汀县四都镇溪口村赖坑)。刘国轩七岁丧父,但生性纯孝,年少时就身材魁梧,性格磊落,气质不凡。时值明末社会动荡,灾年饥荒,十一岁的刘国轩经常从百里之外的富庶村庄背粮米回家赡养母亲,极受村民赞誉。

长汀县四都镇溪口村刘国轩父母的坟碑

赖坑村距离汀州城有九十余华里,是一个万山环抱的小村落。该村常常有匪寇流窜劫掠,深山的猛虎也不时出来伤人。因此,赖坑村民自古相传习练武艺,以保境安民。膂力过人的刘国轩更是痴迷武艺,箭术尤为高明。在他的召集下,身边聚集了一帮同龄人,平时习武、打猎,遇有匪患时,则集众防御。十五岁那年,刘国轩得知一伙流寇前来打家劫舍,便在村外设兵伏击,大败流寇,夺回了被劫的牲畜财物,从此名扬乡里。久而久之,大家就送给刘国轩一个绰号“刘拐子”(客家方言,指点子多,有智谋)。

村里的老人相传,有一次饿虎到村中觅食,刘国轩带着青壮年驱赶,猛虎见到张弓挽箭的刘国轩,忽然掉头而去,大家都觉得很惊奇,刘国轩的名声更大了。刘国轩任侠仗义,年少好勇,在乱世山村中成了无赖乡民的眼中钉,有人密谋要除掉他。这年除夕之夜,一群无赖气势汹汹来到家中,酒醉无力的刘国轩势不敌众,情急之下,钻进婶婶的裙底,躲过一劫。家人见此情况,怕日后刘国轩再次遭殃,就商议让刘国轩连夜离家出走,去漳州城投军。(https://www.daowen.com)

在溪口村党支书刘自辉的带领下,我们沿着一条山间小道,绕过溪口小学,攀上一座浓荫遮蔽的山头,刘国轩的父母就安葬在一座极为普通的坟墓里。墓碑上的刻字风化得非常模糊,还好字迹尚可辨认:“皇清诰赠光禄大夫九世祖考讳许字敬堂公、左都督伯祖妣刘太婆丁温邓夫人。”墓碑上还有“道光十二年岁次壬辰孟冬月念六日重修;十世男国安国甫国圣国昌国秀国轩国尧七房子孙仝立”字样。显然这是刘国轩的父亲之墓。相隔丈许,又有一墓,墓碑刻着:“皇清诰赠一品夫人、九世显祖妣丁温邓夫人墓”,乃刘国轩之母墓。据刘自辉介绍,刘国轩是溪口刘氏的第十世祖,刘国轩父亲敬堂公有丁氏、温氏、邓氏三个妻子,共生七个兄弟,刘国轩排行第六。清廷收复台湾后,刘国轩被授予天津卫左都督总兵职,委以扼守京畿门户的重任。他的直系后代都在天津苏家口。

在华夏一统中功勋卓著的刘国轩,以故乡赖坑为起点,从军报国,经年征战,声名播于海内外。然而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功成名就后的刘国轩却再也没有回到生身之乡,以至于祖宗的坟冢上荒草萋萋,令人感慨万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