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诗词协会副会长 徐州市诗词协会会长 徐崇先
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徐州名片百咏》的问世,使徐州的诗词百花园中又绽放了一朵奇葩。作者是我在徐州市鼓楼区任职时的老同事,曾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区人大副主任,有较好的文字和理论功底。退休后,到市老年大学师从徐州诗坛耆宿黄新铭先生学习古典诗词。学有所成,牛刀小试,便崭露锋芒。
一个城市的知誉度往往与诗歌密切关联。一些旅游胜地的名气一方面来自美景,一方面更来自历代诗文对美景的描摹和讴歌。自从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传诵开来,“烟花三月”便成了扬州的节日;张继的《枫桥夜泊》堪称苏州的金字招牌;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则为杭州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徐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在人们心中常有一种朦胧、神秘、“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正如徐州的“老市长”,宋代大文豪、大诗人苏轼所说:“佳处未易识,唯有来者知”。在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今天,对这座拥有丰厚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新兴都市,我们十分有必要加大宣传和推介的力度。可以说,《徐州名片百咏》在这个时候推出,正是恰逢其时,很有意义。
纵观全书,有三个突出特点,就是富有创意,饱含激情,敢于创新、出新。
首先是富有创意。作者把需要宣传、推介的内容归纳为“人物篇”、“征战篇”、“名胜古迹篇”、“珍宝篇”、“园林风光篇”、“现代景观篇”、“名菜名点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篇”等八个篇章,向读者呈现了一百余首七律和七言排律。在“人物篇”中,作者让读者跟随他去瞻仰和追寻古都彭城的历史先贤,去拜谒为打造新中国而献身的“一门三烈”,去缅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王杰,去结识“一身脏换千家净”的下水道四班;在“征战篇”中,作者让读者跟随他去倾听九里山古战场上冷兵器拼杀、撞击的铿锵,去驰援“黑手高悬霸主鞭”的义举,去声讨祸国殃民的军阀混战,去回望催生新中国的淮海大决战;在“名胜古迹篇”中,作者让读者跟随他登云龙揽胜,看秋风戏马,访大风歌台,赏文庙星灿;在“珍宝篇”中,作者让读者跟随他去一睹“汉代三绝”的风采,去窥探“城下城”的奥秘,去品位“古石刻”的韵致,去抚慰“镇河铁牛”的辛劳;在“园林风光篇”中,作者让读者跟随他畅游黄河故道,饱览云湖风景,小憩快哉亭,驻足马陵山;在“现代景观篇”中,作者让读者跟随他去“紫薇碗”听琴,到“城市客厅”漫步,赴“文博园”赏玉,进“大学生创业园”打拼;在“名菜名点篇”中,作者让读者跟随他去品尝彭祖首创的“羊方藏鱼”,去大啖樊哙亲制的“鼋汁狗肉”,去领略“葱烧孤雁”的凄婉,去体味“东坡回赠肉”的大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篇”中,作者让读者跟随他去唱“拉魂腔”,去看“春草闯堂”,去学“徐州剪纸”,去舞“中华第一龙”……。作者创造性地用朗朗上口、好读易记的格律诗形式,上下五千年,纵横八百里,全方位、全景式地展示了徐州的历史人文、名胜古迹、山水园林及现代建设和景观,彰显了徐州的悠久历史、壮美山川、地灵人杰、物华天宝,让读者为徐州的历史、徐州的人物、徐州的山水和徐州的故事怦然心动,也为徐州的美丽、徐州的大气、徐州的灵动和徐州的发展而拍案叫好。读罢掩卷,令人不禁叹曰:壮哉徐州!大美徐州!
其次是饱含激情。晋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清袁枚说:“诗者,人之情也”。诗贵有情,以情动人是诗的真髓。《徐州名片百咏》的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率真、耿直,敢爱、敢恨。诗如其人,充盈着激情:
今日圆咱中国梦,高扬两不怕长缨!
——《王杰》
将相帝王成旧忆,复兴华夏看吾民。
——《楚汉彭城会战》
告慰先贤文武备,梦圆中国酹金樽。
——《淮海战役烈士陵园》
一门三烈云天舞,欣看中兴正启程。
——《宋绮云 徐林侠》
东西南北龙飞舞,第一龙腾庆国昌。
——《中华第一龙》
第一江山春好处,重瞳故里看如今。
——《骆马湖景区》
无尽风光惹人醉,欲邀西子嫁彭城。
——《云龙湖景区》
信美江山堪落帽,抚今追昔我排徊。
——《戏马台》
华丽转身兴伟业,弄潮时节看徐州。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蓄势直当凌九日,古彭雄起展雄风!(https://www.daowen.com)
——《和平大桥》
好人文化春风拂,君子谦谦满古彭。
——《徐州好人园》
争光为国童心壮,自古英雄出少年。
——《睢宁儿童画》
教化传承桃李盛,徐淮辈辈出英雄。
——《徐州文庙》
凭栏冷眼看宵小,巨阙青锋杀气昂!
——《泗水亭公园》
玩火自焚无侥幸,巨轮当顶笑螳螂!
——《抗 日徐州大会战》
罄竹难书倭贼狠,杀烧淫掠虎狼狰。
天真童稚坑中殁,白发媪翁枪下横。
桑梓家园皆断壁,山川热土尽孤苎。
深仇怒化千钧力,我誓挥刀斩恶鲸。
——《侵华 日寇屠村惨案》
这些诗句话语铿锵,意气昂扬,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讴歌,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和徐州巨大变化的赞颂,对父老乡亲的挚爱,以及对侵略者的痛斥和鞭挞。这些诗句追时代风云,展家国情怀,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体现了“作诗要正大雄壮,纯为国事”的古训,将激励读者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发有为、蓬勃向上。
第三是敢于创新、出新。清赵翼说:“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作为时代心声的诗词,创新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当代诗人在诗词创作中,必须结合新的生活现实,创造新的风格,营造新的意境,采用新的语言。《徐州名片百咏》的作者坚持了以“创新思维”为指导,纵览全书,创新多多,新意频频。举其要:
一是大胆尝试“求正容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诗词大家马凯提出的格律诗创作要“求正容变”的理论,为格律诗的创新发展开辟了路径。“求正”,就是坚持格律诗创作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容变”,就是为了更好地抒情达意,容许对格律要求作适当的改变和突破。作者以“求正容变”理论为指导,在基本守律的前提下,勇敢实施了变革、破格。如多处活用“仄仄平平仄平仄”的句式。这种雅号“锦鳞翻波”的句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但“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句”(王力《诗词格律》)。作者打破了这个常规,对这种句式在七律的一、三、五、七句乃至排律中均有使用。这样,在保证诗意的同时,也丰富了韵律和节奏的变化:“耿耿丹心一腔血”(《阎尔梅万寿祺》第一句),“撒网池塘捕鱼蟹”(《稼悦园》第三句),“郁郁残灯十年尽”(《关盼盼》第五句),“宝塔巍巍指新路”(《马可》第七句),“乐与山人醉佳酿”(排律《苏轼》)……。又如为避免因律害意,数处使用了有争议的“三仄尾”句式:“知守徐州七百日”(《苏轼》),“骏骥驰骋八百里”(《马陵山景区》)……。
二是与时俱进,大胆使用包括网络词汇在内的时代语言,努力体现时代精神,打造了一批与时代合拍的妙句、警句。如体现唯物史观的“君王将相原无种,大汉宏图黔首谋”(《刘邦》),“雄姿英武出寒门,虎步龙行是草根”(《刘裕》),“秦粱洪畔秦梁在,将相帝王皆远行”(《古建筑》),“因耽舞者摇新月,终令王孙作楚囚”(《李煜》)……;如赞美时代精神的“一身脏换千家净,众口齐夸巾帼亲”(《下水道四班》),“诚真在握千钧力,仁厚存心百万兵”(《徐州好人园》),“一代宗师高格调,双馨德艺振芳风”(《李可染》),“徐方今日翻新曲,一片韶光向未来”(《彭祖》)……;如展示家乡山水人文美景和时代风貌的“天籁霓裳传月桂,嫦娥惊羡想回家”(《徐州音乐厅》),“闹市幽园胜仙境,龙王申请驻湖中”(《九龙湖公园》),“驴友何须羡陶令,后花园里可耕田”(《吕梁山景区》)……。
三是大胆创作了一批让人耳目一新的七言排律。排律由于格律要求严,束缚思想,因而不容易写好。自古以来,排律创作一直较少,七言排律比之五言排律更少。《徐州名片百咏》的作者打破思想樊篱,迎难而上,发挥排律篇幅长、容量大,便于描摹大事件、大场景、大时空跨度的优势,大胆制作了十余首七言排律,努力用好的形式与好的内容结合,力求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前进。其中较为突出的有《苏轼》、《楚汉彭城之战》、《淮海大决战》、《云龙湖景区》等篇。如在《苏轼》一诗中,作者对老市长任职徐州七百天的经历和政绩做了全面描述和高度评价,并紧密结合现实,振聋发聩地呼吁:“一脔回赠香千古,衮衮诸官当学他”!通过这首排律,苏轼清政亲民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排律创作应当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也是繁荣和发展古典诗词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之,《徐州名片百咏》是一支九里山前的浩歌,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徐州洞开了一扇五彩斑斓的窗口,让大家对徐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油然萌生无穷的迷恋和憧憬。徐州正张开双臂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也期待着迎接更多的五湖四海的来者!
二〇一六年六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