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第[1]
遂南金溪桥,距县七十里许。上通蓬顺[2],下达重夔[3]。行旅往来,陆续不绝,则斯桥亦斯地之大关键也。
[1]刘光第,四川蓬溪人,清同治九年(1870)庚午科举人。
[2]蓬顺,即蓬溪和顺庆。顺庆,即现在南充市。
[3]重夔,即今重庆市区和奉节县。
考《遂邑志》桥梁甚夥[1],斯桥缺书。大抵僻在乡曲,非羽檄辇输所交驰[2],故采访未之及软。况鸡碑雀箓[3],无一可考,岂得谓载笔之略哉!经斯桥者,见粼粼之石[4],非数十人不能举,未尝不叹经始之劳于先辈深鳌戴焉[5]。近因溪流暴涨,泊岸倾圮,于是春水之添,即需野置之渡。病涉者有之,望洋者有之[6],都人士甚为惜焉。丁巳(1797)春,捐募囊金,鸠工庀(原本作“叱”,据文义改)石,两阅月而工竣。
[1]《遂邑志》,即《遂宁县志》。光绪本《遂宁县志》前尚有清康熙二十九年本、乾隆十二年本、乾隆五十二年本三种版本。后有民国十八年本。
[2]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辇输,运送。
[3]鸡碑,多才多艺之典。雀箓,亦作“雀录”,指重要史籍文献。鸡碑雀箓,此指文献资料掌故等。
[4]粼粼,这里形容石头的明净。
[5]鳌戴,神话传说谓渤海之东有大壑,其下无底,中有五座仙山,常随潮波上下漂流。天帝恐五山流于西极,失群仙之居,乃使十五巨鳌轮番举首戴之,五山才峙立不动(见《列子·汤问》)。比喻负荷重任。
[6]望洋,迷茫;茫然。
夫桥梁道路,地方责也,补偏救弊[1],贵乘时也。顾名思义[2],又考古之大较也,彼甲辰丁卯以时成,即以命名。而是桥肇锡[3],独取五材之金,盖金之为质也坚,为用也利,行见占利济而庆坚贞,则新桥之幸,亦斯地斯人之幸也。至游子骚人,携手而上,虹之卧软,鹢之横软[4]!或书之受而柱之题软!是则登临之兴,辉映斯桥者也,而是桥为不朽矣!
[1]补偏救弊,补救偏差漏洞,纠正缺点错误。偏,偏差。
[2]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顾,看。义,意义,含义。
[3]肇,初始。
[4]鹢,头上画着鹢的船,亦泛指船。
五津梁 在梵云山下。
飞凤桥 距城南十里,乾隆年修。
迎凤桥
南屏木桥 民国六年翟元璋倡修。
彩虹桥 光绪十三年,向朝焕、秦显邦等建。民国七年,奉楷补修。(https://www.daowen.com)
三元桥 同治八年奉仲峨、向朝灿、吴世国等创建。
联芳桥 嘉庆二十五年奉帝训谓倡建。
黄安桥 光绪九年,奉显国、蒋立材倡首重修,道光十九年,丁世椿、袁二有易木板以石。
黄榜桥 咸丰九年奉仲峨倡修。
花拱桥 咸丰戊午乐恒丰募修。
桂林桥 民国十年向笃庵募修。
奎峰桥 民国九年杨雨春募修。
金龙桥 民国八年汪玉堂倡修。
同善桥 民国十年蒋吉庆、蒋少林倡修。
天仙桥 道光初年屡修后桥板沉落,冉廉臣、冉岳崧复修之。
福善桥 光绪十三年刘继先倡修。
黄金桥 此桥跨溪横架,虹腰天然胜景。
宝善桥
新 桥
咸乐桥
狮子桥 以上均在诚里。
会龙桥 在左家坝。(今安居区会龙镇)
长生桥 同治间修。
广济桥 在广德寺。
三元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