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独立自主立场: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研究

中国独立自主立场: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研究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的矛头均指向人民币存在某种程度的“被低估”。当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劳动生产率水平和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的逐步提高,人民币汇率水平提升将不可避免,但这应是一个独立、自主和可持续的发展过程,而不能被一些大国蓄意将其“政治化”,并以此为条件要挟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市场和金融市场开放等相关议题。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的矛头均指向人民币存在某种程度的“被低估”。然而,这其中至少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厘清:第一,人民币有没有“被低估”。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被低估”的程度到底有多大。对于这个问题,无论是国内外研究机构、智库,还是在独立的经济学家眼中,都还没有一个确切和统一的答案。即便是“被低估”,国内外对人民币“被低估”的程度判断也并不一致。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每个人对人民币汇率失调(misalignment)都有自己的解释,并尝试用不同的模型方法去测算人民币汇率失调的程度,而这也使得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的相关政府机构和利益集团在双边汇率谈判和国会游说中根本无所依从。第二,如果上述问题没有答案,中国该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这一“世界性难题”。然而,从日本“广场协议”之后遭遇的“失去的十年”(Lost Decade)来看,答案似乎又是不言自明的。

因此,面对后危机时代世界主要经济大国抛出的人民币升值论,中国必须学会用政治乃至国家竞争战略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的实质,切不可按照简单的市场原则出牌。事实上,笔者一直认为,汇率不仅是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比价,而且是一国战略性的宏观经济调控工具。自牙买加体系以来,美国其实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汇率操纵国,它凭借美元霸权,通过实施弱势美元政策,实现美国国家利益最大化。当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劳动生产率水平和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的逐步提高,人民币汇率水平提升将不可避免,但这应是一个独立、自主和可持续的发展过程,而不能被一些大国蓄意将其“政治化”,并以此为条件要挟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市场和金融市场开放等相关议题。由于欧美国家在主权债务危机泥潭中愈陷愈深,全球经济复苏的具体时间表仍然难以预期,因此,按照“三性”原则推动汇率机制形成改革,实现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有升有降,拒绝人民币“被升值”仍不失为中国当前的一种理性选择。(https://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