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山景的形态与色彩特征-中国旅游文化实务教程

山景的形态与色彩特征-中国旅游文化实务教程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将根据各山景形态与色彩,并综合考虑其美学及文化特性来对山景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进行具体分类描述。(一)山景的形态特征1.陡峭华山华山位于西安以东约120千米的华阴市南,北可俯瞰黄河、渭水,南与秦岭相接,景区面积113平方千米,共有自然景点121处,人文景观遍地。泰山山势磅礴雄伟、峰峦突兀峻拔,景色壮丽,号称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称。泰山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代表之一,是中华民族庄重的象征。

山景的形态与色彩特征-中国旅游文化实务教程

我们将根据各山景形态与色彩,并综合考虑其美学文化特性来对山景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进行具体分类描述。

(一)山景的形态特征

1.陡峭

(1)华山

华山位于西安以东约120千米的华阴市南,北可俯瞰黄河、渭水,南与秦岭相接,景区面积113平方千米,共有自然景点121处,人文景观遍地。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华山山势陡峭,群峰耸峙,以“奇险峻拔”群冠五岳。它的这种险要的地形主要是由地质构造活动形成的,属花岗岩名山。

华山自古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和道教圣地,是唯一道教独占的名山。它由东、南、西、北、中五峰环抱,东为朝阳峰,西为莲花峰,南为落雁峰,北为云台峰,中为玉女峰。其中,南峰为华山之最,海拔2160米,是华山主峰。苍龙岭岭脊圆而光滑,岭长不足1000米,脊宽仅仅1米左右。岭西壁落深渊,直下700多米,岭东绝壑悬崖,直插入黄甫深谷,更觉无底,无不视为畏途,所以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华山的千尺幢、百尺峡、擦耳崖、长空栈道、鹞子翻身等均为著名险境。中国其他名山虽然也有险峻山道,但无论其规模还是险峻程度都不能和华山同日而语。正因如此,历代帝王的祭祀活动都不在山上,而在山北麓的西岳庙内举行。

(2)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泰安市,古称东岳,初名岱山,也叫岱宗。泰山山势磅礴雄伟、峰峦突兀峻拔,景色壮丽,号称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称。

泰山的自然景观以奇、险、秀、幽、雄、旷等特点著称于世。泰山是断块山地,山体高大,气势雄伟,山岩景观令人叹为观止。比如回马岭,山崖陡峭,盘道曲折,马不能回;云步桥,单桥横架深涧,浑然天成。登临岱顶可以观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四大奇观。历代帝王把泰山当成神的化身,历史上曾经有72位君主来登山封禅,自古即为游览胜地,文物古迹极为丰富。泰山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代表之一,是中华民族庄重的象征。

(3)庐山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九江市南郊,北濒长江,东南临鄱阳湖,历来有“自有天地,即有五岳。五岳外,甲东南者有庐山”之说。庐山风景秀丽,林木苍翠,尤以奇峰、瀑布云雾、植被等四大景观最为人称道,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庐山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南北长25000米,东西宽10000米。风景佳地主要有大汉阳峰、五老峰、含鄱亭、三叠泉瀑布、仙人洞、花径公园和庐山植物园等。历代咏庐山的诗篇很多,如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苏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均为佳作。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刚柔相济,兼文化名山、宗教名山、历史名山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庐山古迹众多,著名的有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白鹿洞书院陶渊明故里等。庐山气候宜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凉岛,也是全国著名避暑胜地。山上有数量众多的各种风格的西式别墅,其中的美庐更是因蒋介石宋美龄毛泽东曾下榻于此而备受游人关注。

(4)恒山

恒山位于大同市东南,东西绵延150000米,108峰奔腾起伏,横贯塞上,素称“绝塞名山”。主峰坐落在浑源城南,东面为玄岳峰,海拔2016.8米,西面为翠屏峰,构成一道绝塞天险,是古代由大同入倒马关、紫荆关的交通咽喉。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历到此,面对雄险形势,惊叹不已:“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比拟也。”

恒山是我国道教圣地之一,全山名胜古迹众多,旧有“恒山十八胜景”之称。然而,恒山最为奇绝的是古建筑悬空寺。悬空寺位于恒山脚下浑源县城南5000米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建于北魏。这里飞阁相通,楼殿叠架,一条登天小路曲曲弯弯,沿此向上攀登,令人胆颤心惊,故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之民谣。游人到此,穿云窗,跨飞檐,盘旋迂回,忽上忽下,如置仙境,如履薄冰,流云飞鸟在上,万丈深渊在下,别有一番情趣。

2.舒缓

(1)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区

鼓浪屿素有“海上花园”之美称,是厦门南隅的一座小岛,与市区隔着一条500多米的海峡。它四周环海,面积1.78平方千米,因其西南海滨涨潮时浪击岩穴,有声如鼓而得名。鼓浪屿的最佳观赏处为日光岩,日光岩又称晃岩,岩的四周古树盘根,亭台掩映,自成佳境。

万石山包含狮山、太平山、半岭山、中岩山、阳台山以及外清山、五老山、钟山、虎山的北坡,面积26万平方千米,紧依厦门市区。这里山山相连,山水相依,峰峦起伏,景色奇秀,浓荫蔽天,幽静清雅,是中国大中城市中少有的、离闹市最近、面积最大的游览区。其中除园林植物园以外,还有厦门的古景:“万笏朝天”“小桃源”“中岩玉笏”“太平石笑”“天界晓钟”“虎溪夜月”“白鹿含烟”等。

(2)岳麓山

岳麓山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古称灵麓山,为南岳72峰之一,面积8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97米,山势不高,但林木繁茂,秀如琢玉,层峦叠翠,山涧深幽。湘江在山脚旁缓缓流淌,可谓锦绣山水,风光无限。岳麓山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望江亭、唐李邕麓山寺碑、宋刻禹王碑最为有名。其中麓山寺建于西晋泰始四年(公元268年),是佛教入湘最早的一所佛寺,被誉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岳麓书院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被誉为“千年学府”,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爱晚亭源于“停车坐爱枫林晚”,掩映于一片枫林之中,秋来与红叶相映成趣。

3.奇石

(1)黄山飞来石

黄山原名黟山,地跨歙县、黟县、休宁县及黄山区、徽州区三县两区,风景区面积154平方千米。黄山自古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历代游人往来如织,久负盛名。黄山奇峰林立,有名可指的山峰72座。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三峰鼎立,最为奇秀。黄山是自然山水风光极佳的风景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黄山松生长于海拔800米以上的山石缝中,树形奇美绝伦,著名的有迎客松、送客松、团结松、连理松等;石景丰富,有飞来石、妙笔生花、猴子观海等;云海壮观,有北海、西海、东海、前海、天海等;温泉水质清净,可饮可浴。“四绝”将黄山构成一首山水诗,一幅立体画,故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赞。“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足见黄山在中国名山中的地位。

在平天矼西端的群峰中,有一巨石耸立在岩石平台上。巨石高12米、长7.5米、宽2.5米,其下的岩石平台长12米至15米、宽8米至10米、厚1.5米至2.5米,重约360吨,形态奇特。如此巨石却被竖立在一块不大的平坦岩石上,令人惊叹! 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面很小,上一石似从天外飞来,故名“飞来石”。地质学家认为,飞来石这一奇观是地质变化过程中形成的,是黄山胜景之一。

(2)石林

石林位于石林(原名路南)彝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达260多平方千米。自然奇观地域广阔,远远望去只见茫茫一片“森林”。目前开辟的游览区已有80多平方千米,游览路程5000米,为中外驰名的游览胜地。

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2.7亿年以前的古生代。经各个时期的造山运动和地壳变化,又经长期溶蚀、冲刷和风化,形成了这一片天然奇峰和石簇怪崖。主要浏览区为大小石林及乃古石林、大小芝云洞、外石林等。附近还有狮子山、狮子池、石林湖和众多的奇峰怪石。狮子山上有狮子亭,可观石林全景。山下的大石林入口附近,有许多摩崖题刻,赞叹这里景物奇绝。小石林中有一片草坪,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当地撒尼人在此欢度火把节,白天摔跤、斗牛、骑射,夜晚燃篝火歌舞,通宵达旦。

(3)雁荡山

雁荡山位于温州乐清市,面积450平方千米,主峰雁湖岗海拔1057米,是我国风景秀丽的名山之一。雁荡山有300多个风景点,7个景区。其中灵峰、灵岩和大龙湫3个景区合称为“二灵一龙”,被誉为“雁荡三绝”。雁荡山景观丰富,景物集中,尤其奇岩怪石造型独特,象形有物,且移步换形,惟妙惟肖,以“造型地貌博物馆”名闻遐迩。

4.象形

(1)象鼻山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西岸,因其山形酷似一头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象鼻山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广西地方产品多以象鼻山作为标记。山顶有明代所建的普贤塔,为藏传佛教式实心砖塔,高13.6米。基座北面嵌有青石一方,平雕南无普贤菩萨之像。远看塔似剑柄,又似宝瓶,有剑柄塔、宝瓶塔之称。象鼻山与穿山、塔山分布漓江两岸,山形、塔影、明洞构成美丽的“三山景色”。穿山月岩与象鼻山水月洞远近相映,呈现“漓江双月”的奇景。

(2)武陵源

武陵源位于湘西,以山色雄奇而著称,为国内外罕见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因而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有3000多座形状各异的山峰拔地而起,石峰嶙峋直指蓝天,水绕山流,山溪秀丽,峰回路转,美不胜收。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内,岩石经受流水切割、自然风化等地质营造力的作用,形成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若人、若仙,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似禽、似兽、似物,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留给游人再创造的空间和无限的遐想,被誉为大自然的迷宫,是“扩大了的盆景,缩小了的仙山”。

5.刻石(www.daowen.com)

(1)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位于三亚市西郊23公里处,背靠马岭山,面向茫茫大海。这里海水澄碧,水天一色。海湾沙滩上大小百块垒石耸立,“天涯”“海角”和“南天一柱”巨石突兀其间,昂首天外,峥嵘壮观。史载,“天涯”两字为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所题,铭刻在一块高约10米的巨石上(岩石下方有郭沫若咏天涯海角的三首诗题刻)。“海角”两字刻在“天涯”右侧一块尖石的顶端,据说是清末文人题写。这两块巨石统称“天涯海角”。“天涯”左侧几百米处有一尊高大独立的圆锥形巨石,这就是“南天一柱”奇景。它擎天拔地,有独立南天之势。“天涯海角”远离中原,古时候交通闭塞、人迹罕至,是古代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宋代名臣胡铨曾用“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若烟正断魂”的诗句,倾吐了谪臣的际遇。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和描绘,这里成为一个富有神奇色彩的历史遗迹和游览胜地。游人至此,似乎有了一种到了天地尽头的感觉。

(2)千佛山

千佛山古称历山,相传舜帝耕稼于此,又称舜耕山,它位于济南市南,海拔285米。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沿崖镌刻佛像多尊,建千佛寺,故称千佛山,有唐槐亭、齐烟九点坊、兴国禅寺、千佛崖等名胜古迹。兴国禅寺为千佛山主体建筑,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寺居半山,寺内千佛崖刻有隋唐佛像百余尊,崖下有龙泉洞、黔娄洞等,寺东有舜王庙、鲁班寺等。寺西南山壁上,刻有“第一弥化”四字,每字高可越人,深20多厘米,为济南著名石刻;一览亭建于山顶,站在亭上可以看到济南全城、大明湖、远处的黄河以及附近九座孤山(即齐烟九点)。山脚下于1992年凿建有万佛洞,集我国敦煌、龙门、麦积山和云岗四大石窟精华于一洞,共有佛像2.8万余尊,壁画1万多平方米。

6.人工造型

(1)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西160公里处,因唐宋石刻造像遍布全境,故被誉为“石刻之乡”。全县石刻造像约5万多尊,分部于县内40多处。以北山宝顶山两处佛教造像最为集中。大足石刻造像历史悠久,始于唐,历经五代两宋,迄于明清,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其中多数造像开凿于唐宋时期,为我国中、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其内容以佛教为主,兼有道、儒二教,技术精湛、规模宏大,在文化艺术和宗教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宝顶山石刻故事性、趣味性强,大佛湾为精华所在。宝顶山,又名香山,是南宋名僧赵智凤主持建造的大型密宗道场,始建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 年),历时70年始建成,其石刻至今仍保存完好。宝顶山石刻以大佛湾为中心,沿马蹄形的自然岩壁开凿,摩崖岩高约15~30米,长500米,造像近万尊。其中尤以举世无双的千手观音和长达31 米的卧佛著称,曾有“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说。

北山古称龙岗山,位于城北2公里处,唐末开始石刻造像,近300年始建成,有造像7000余尊,形成个体造型众多的特点。以佛湾最为集中,岩高7米,长500米,南段多晚唐和五代作品,北段多宋代作品,其中136号心神车窟和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窟等是北山石刻艺术的代表作品。

(2)金山

金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隅,山高约44米,周长约520米。寺庙建筑傍山而造,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层层相接,殿宇厅堂幢幢互连,把整座山密密围裹,只见寺不见山,故有“金山寺裹山”之说。西北峰有慈寿塔,又名金山塔,高30米,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层层有走廊栏杆,面面有不同风光。山上还有法海洞、楞枷台、白龙洞等遗迹。民间神话传说《白蛇传》中“水漫金山寺”就发生于此,故金山又有“神话之山”之称。

(二)山景的色彩特征

1.彩山

(1)丹霞山

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和浈江区内,是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丹霞山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以赤壁丹崖为特色,所谓“天上出朝霞,地下开红花”。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我国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的丹霞地貌区。

由于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奇特的地貌有很多奇迹,举世闻名的阳元石便是其中之一。阳元石高高耸立在离地200多米的山坡上,其相对高度为28米,直径7米。据说这片山坡有200万年历史,而大自然创作阳元石也花了30万年。

丹霞山有着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相传人类始祖女娲曾在丹霞山造人,并取五彩石补天。舜帝南巡时也曾在丹霞山登山奏韶乐。历代不少文人墨客赋诗题咏,怀古忧今,僧道纷至,香火大兴。隋唐时期就已是岭南风景胜地,为众多圣贤和文人墨客所向往,留下了许多的传说、诗文、崖刻与碑刻,仅在长老峰主景区一带现存的摩崖石刻和碑刻就有130多处,均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可鉴性。丹霞山现有佛教寺庙、别传禅寺,以及石崖遗址共80多处,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丹霞山不仅风景奇秀,而且生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生长茂盛,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龄300年以上的古树有14株,丹霞梧桐是丹霞山最为著名的物种,达摩兰更是稀世珍品。花开季节,丹霞山满山飘香。

丹霞山区出产的白毛尖茶茶芽粗壮,是久负盛名的特产,是绿茶中的珍品,清代嘉庆年间曾为宫廷贡品。

(2)武夷山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市,闽赣两省交界处,属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武夷山是由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属丹霞地貌。千百万年来,因地壳运动,地貌不断发生变化,构成了秀拔奇伟、独具特色的“三三”“六六”“四六”“九九”之胜。“三三”指的是碧绿清透盘绕山中的九曲溪,“六六”指的是千姿百态夹岸森列的36座山峰,还有“四六”洞穴和“九九”山岩。武夷山碧水丹山,百态千姿,素有“奇秀甲东南”之称。九曲溪竹伐漂流,碧水浮舟,两岸青山、绿树、奇石、悬棺、鸟翔、鱼游……好一幅天然图画。

武夷山还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早在新石器时期,古越人就在此繁衍生息。唐代,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武夷山也受到封表。唐末五代初,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记》里,将武夷山列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自秦汉以来,武夷山主要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至今山间还保存着宋代六大名观中的武夷宫和武夷舍、遇林亭古窑址、元代皇家御茶园、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山寨,以及400多处历代名人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为研究武夷山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武夷山风景区还有双竿竹、方竹、建兰等罕见的竹木和奇异花卉,稀有的鸟兽和名贵的药材。特别是这里盛产的色艳、香浓、味醇的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岩骨花香”的韵味和“药饮兼具”的功效,名扬四海。

(3)南京梅花山

梅花山位于明孝陵御河桥南,因山上多红梅而得名,旧名孙陵岗。三国时东吴大帝孙权与夫人步氏葬于此,同时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也在其附近。梅花山(包括梅花谷)面积1平方千米,号称“天下第一梅山”,遍植猩猩红、骨里红、照水、宫粉、玉蝶等珍品梅花,在红、白、绿诸色中,以红梅居多。栽种330多个品种,3.5万余株梅花。每到春天,梅花怒放,遍山雪浪翻滚,簇簇锦团,分外妖绕,整座山宛如一片引人入胜的“香雪海”。梅花有白、红、绿等,色彩缤纷。绿萼梅品种特别珍贵。山顶上有“天下第一梅山”碑、观梅轩、博爱阁等景点,山下梅花谷有以水景为中心的花溪水韵、清溪思源等景点。梅花山梅花谷是踏青、赏梅、探春的胜地。

2.荒山

(1)祁连山

祁连山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南部,是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的。因位于河西走廊南侧,又名南山,长近1000千米。祁连山原为古生代的大地槽,后经加里东运动和华力西运动,形成褶皱带。白垩纪以来祁连山主要处于断块升降运动中,最后形成了一系列的平行地垒(或山岭)和地堑(谷地、盆地)。

祁连山东段山势由西向东降低,包括走廊南山、冷龙岭与乌鞘岭,大通山与达坂山,青海南山与拉脊山三列平行山系,其间夹有大通河谷地、湟水谷地和青海湖盆。

祁连山区的水系呈辐射—格状,又受西北—东南走向的构造控制,顺此方向的河谷长大宽展,横向切穿山脉的河谷成为峡谷。北部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党河水量也较多,在山前形成大绿洲。绿洲面积由东向西逐渐减小。祁连山南部比较干燥,以柴达木盆地为基准,高差较小,河流短促。祁连山东部分布有寒温性针叶林,自东向西发育程度衰减,分布高度则上升,最后以斑块状消失于北大河附近。祁连山区森林破坏严重,野生动物减少,原有紫貂等珍贵动物可能已灭绝。

(2)阴山

阴山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段进入河北省西北部,连绵1200多千米,南北宽50~100千米,是黄河流域的北部界线。阴山山脉是古老的断块山,最大特点便是南北不对称,南坡山势陡峭,北坡则较为平缓。

阴山南北气候差异显著,是草原与荒漠草原的分界线。山区植被稀疏,仅在东段的阴坡有小片森林,有白桦、山杨、侧柏、油松、山柳等树种。中段和西段山地散布有大小不等的山地草场,历史上曾是重要的牧区。

(3)贺兰山

贺兰山是内蒙古和宁夏的界山。以山脊分水岭为界,西坡在阿拉善左旗境内,东坡属宁夏,主峰为巴彦浩特镇东南达呼洛老山(银陕敖山),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高点。山势略呈新月型,北高南低,北部和中部山高谷深,陡峭险要,有头关、大武口、三关口等多处交通要塞。南部山势较低,最后消失于宁卫平原。山东侧以断层临银川平原,西侧和缓。西侧自然景观差异明显,东坡属草原和外流区,西坡为荒漠和内流区。

贺兰山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区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的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老将行》有云:“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