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建新 图/吴建新 李黎
东方山,坐落于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被誉为“三楚第一山”“东方药师佛道场”,主要由曼倩垴、揽胜垴、走马寨三大主峰组成。保存有“青松倒插、白莲频开、铁牛懒卧、石船高撑、月涌禅关、仙履日暄、灵泉卓锡、道洞云停” 古八景。
相传,西汉时期大文学家东方朔在江夏一带求学时,途经东方山,被山上一老道人收留为徒,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历史名人,便将此山改名为“东方山”。传说毕竟是传说,据《东方山佛教志》载,东方山的开山祖是智印大和尚,智印大和尚是唐代的一位高僧,也就是说,东方山真正建寺应该是在唐代,这与东方朔又有何联系呢?
被誉为“三楚第一山”的东方山
东方山弘化禅寺香火旺盛,高僧辈出
东方朔,字曼倩,今山东陵县人,很小就失去父母,靠兄嫂抚养长大。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由于他性格洒脱,又爱喝酒,虽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武帝始终未给他这种机会,一生不得志。虽多次上书陈耕战强国之计,终不见用。武帝只把他当作弄臣优人,供聊天消遣而已。东方朔才不得展,志不得伸,只好以写文章自慰。和很多古代隐士一样,东方朔一直希望寻找避世之地。
当他途经东方山时,被这里的湖光山色所吸引,于是,他决定在这里停留,过寄情山水的生活,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文人,便将此山称作“东方山”。我查阅有关史料,想知道东方朔是否真正隐居过东方山,然而,并无记载。也许,东方朔当年真的游历过此山,民间才会流传这么多关于他与东方山的传说。
东方山真正鼎盛的时期是在唐代以后。
据东方山弘化禅寺现任方丈正慈法师介绍,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湖南常德19岁的德聪和尚,告别恩师怀海法师,由南岳衡山游历至此,见云树葱茏,为之动容,并依师临别偈语所示,于山上结茅修行,成为一代开山祖师。
笑容可掬的小和尚石像
元和六年(811年),德聪和尚奉诏北上长安,参加大法会。宪宗皇帝恩礼殊隆,嘉赐法名智印,赐紫衣金钵,并为山寺御书“宝峰招提”。此后禅寺经兴衰演变,虽有“三灾三火之厄”,却也得“屡褒屡封之荣”。宋真宗祥符四年(2025年)诏见八世解明和尚御赐寺名 “宝宁寺”;元成宗元贞二年(2025年)诏见二十世安山和尚,敕赐寺名“化禅寺”;明宪宗则敕赐寺名“弘化禅寺”。一千二百多年的弘化禅寺,大德高僧辈出,人文荟萃,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宗教文化遗产。(https://www.daowen.com)
在浓荫遮蔽下一路走来,清新的空气、和煦的山风伴随着满山的绿色,感觉无比惬意自在。
走进千年古刹弘化禅寺,人们会发现这里古木苍翠,禅意悠然。山门之上,“三楚第一山”牌匾原来是清朝大学士余国柱手书。寺名的匾额则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书写。
寺内古迹留存有千年银杏、古井灵泉卓锡、智印祖师多宝塔、沉香木智印祖师像和从缅甸迎请回来的释迦牟尼玉佛;新建有汉白玉石常乐上人的灵塔等。此外,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由此形成了东方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佛教文化两大景观。
每当晨钟暮鼓在东方山凌空响彻时,走在山道上,或置身寺院里,耳边都能聆听到一种禅语,让人心静、感悟,顷刻之间,忘了尘世烦恼,回归到大自然,得到身与心的结合,身自在、心自在、身心自在。
如今,在东方山上,分布有大小22座寺院,可谓星罗棋布,形成了湖北省最大的佛教寺院群,僧尼总人数有百余人。
全寺建筑古朴庄严
弘化禅寺方丈正慈法师13岁在此出家,于中国佛学院硕士毕业后回山上升座,经过多年建寺安僧,使弘化禅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句话叫“问道武当,拜佛东方”,佛是药师佛,山是东方山。
从2025年起,东方山弘化禅寺每年举办的拜山法会已经成为当地祈福的重大活动。拜山过程中,人们三步一拜,队如长龙,佛号似海,庄严的气氛、壮观的景象、神圣的场面让人无比动容。
诚如正慈法师所言:“药师法门就是以大悲心安和众生,广行方便,使众生心里安静、身体健康、衣食富足、远离恐怖,能够安于菩提道、戒行不缺、正见不失,专为此生度此身,专以所遂皆满足。”南无药师琉璃光,人间佛教在东方。唯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行药师愿,建立人间净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