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性化与人情化的区别:水利工程项目和谐管理

人性化与人情化的区别:水利工程项目和谐管理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性化管理不等于自由化管理,也不等于人情管理,而是制度化管理的升华,是人性充分觉醒,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性化不等于人情化,平等交流和信任不等于不要原则,人性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在一个缺乏对于人性、人性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正确理解的大前提下,是难以保证人性化管理正常实施的。

人性化管理不等于自由化管理,也不等于人情管理,而是制度化管理的升华,是人性充分觉醒,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管理上如果沾亲带故徇私情,这样不但会失去人性,也失去人性中必须把握的尺度,使人性化管理向人情化管理转化。人性化不等于人情化,平等交流和信任不等于不要原则,人性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是从满足人的根本需要出发,通过道德的引导、理解、认同、尊重、关爱、平等等极具有人性化因素的渗透,充分调动人的激情与活力,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最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激发出巨大的个人创造力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在一个缺乏对于人性、人性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正确理解的大前提下,是难以保证人性化管理正常实施的。这也是目前一些管理者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管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和谐管理,以人为本,注重人性,也不能放任自流,失去原则。

总之,规范制度不是万能的,它需要人性化的软的管理理念作为支撑,需要有和谐的手段和和谐的目标,但它具有客观性和稳定性,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规范制度,我国水利工程项目规范化管理的发展进程及取得的成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和谐管理是为了应对项目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强调“软”的人性化的理念,是人性化回归的具体体现,是规范化管理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完善,是对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支撑。在不同的项目管理中,在项目管理的不同阶段、项目管理的不同方面以及不同的项目中,两者的侧重点可能不同,但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的项目管理。同时,在强调水利工程和谐管理的时候,也要注意掌握好“度”,不要犯自由主义和人情化的错误,使水利工程项目和谐管理理论和方法更好地为水利工程建设服务。(https://www.daowen.com)

在基本完成本书书稿的时候,我们迎来了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大会对构建和谐社会赋予新的具体内容和含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同时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强调国家软实力对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我们所倡导的项目和谐管理理念,其思想内涵和方法技术,也正是十七大所强调的。可以说,十七大的有关思想为项目和谐管理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光明和希望,对此,我们感到无比兴奋和激动,并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增强了信心和力量。水利工程项目和谐管理,是和谐社会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和谐”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谐是相对的,正因为存在不和谐的因素,才需要和谐理论的指导。项目和谐管理理论,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的基础上的管理创新,是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它适应了人性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经济与伦理进一步整合的大趋势。水利工程项目和谐管理理念,是和谐管理理论等一系列软性管理理论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它必将对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的提升和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就像“和谐”是我们永远的追求目标一样,项目和谐管理也是一个理想和不断追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结合问题,在结合的过程中其理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和谐”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独立“要素”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项目各主要管理职能中的具体应用也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在“软”手段和“硬”手段、和谐管理与制度规范管理的结合上,特别是在“度”的把握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