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
江西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即坚持科学定位、特色立校,按照“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思路,努力建成一批学科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本科高校,建成一批优质特色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而实现江西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在全国各省的排位赶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实施江西高校新的发展战略,力促两大转变。
一是发展方式上,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省高校已经完成了规模化发展。实践证明,当年我省大力推进新校园建设敏锐地抓住了历史机遇,很好地实现了我省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让更多的年轻人跨进了大学校门。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校建新校区、扩大招生规模只是阶段性的特征和任务,下一步高校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心要从注重外延扩张、规模发展向注重内涵建设、质量提升转变,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花更大的功夫来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能力。我省高校要控制总量,改善结构,基本不再建新校区,稳定大学的招生总数,努力提高研究生的招生人数。
二是发展路径上,实现从均衡推进向重点突破转变。一些高校在迅速扩张的同时,办学讲求面面俱到,追求大而全,希望迅速整体推进,实现全面赶超。结果却是高校间专业设置雷同、教学内容重复、研究课题单一,同质化办学现象严重,缺乏特色和优势。我省曾通过专业评估,减少部分高校的一些专业和学科,在去同质化上取得了明显进展。下一步高校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心要从注重均衡推进、整体发展向注重重点突破、特色发展转变。我们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学会“舍得”,勇于“放弃”,切实按照“唯一性”和“独特性”的原则,找准优势特色学科,整合优质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协同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全力以赴提升江西高等教育的创新能力。
要实现两大转变,重点是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找准优势学科(https://www.daowen.com)
实现优势特色学科的重点突破,首先必须找准优势特色学科。我们要坚持集思广益,广泛听取多方意见,选对优势特色学科。而选对优势特色学科的关键是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需求,围绕我省绿色生态等具有地域特殊性的科研需求,凝练学科的发展方向。二是结合江西人文、自然的独特资源,从高校所处区域的人文、自然等方面的独特资源中汲取养分,选择学科突破的方向。三是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的既有优势。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积淀中,一些高校形成了自己有影响、有地位的特色学科。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再加一把火”,谋求新突破。四是结合学科发展的前沿趋势,从学科与学科、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中寻找到优势特色学科发展的方向、重点、途径与举措。
2.整合教育资源
一个地区、一个高校、一个部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我们要实现重点突破,必须整合各方优势资源,集中攻关。而要实现重点突破关键是做到“四个集中”:一是集中精力。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领导班子的精力应当主要放在特色优势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上。省级行政部门协调有关单位,在省级重大科研项目、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创新项目、社科重点研究课题等的立项上,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向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倾斜。二是集中人力。各高校领导班子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将本校甚至外校的科研领军人才延揽和集聚到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上来,形成优秀的团队。三是集中财力。我们要构建起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共同建设优势特色学科的多元投入机制。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增量今后应主要用于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在组织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设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立项和资金分配时,要立足优势特色学科发展。高校自身的资金也要优先安排优势特色学科项目建设。四是集中物力。在全省高校建立若干个优质科研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包括实验室及实验设备、图书资料、学科团队及科研成果共建共享平台,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3.提升创新能力
高校要坚持创新引领,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以项目为抓手,实现高校内部各学科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高校与企业(行业)之间、高校与区域之间的协同,以及高校与国际合作的协同,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合作攻关,从而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