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心理差异影响因素-小学心理学第5版

心理差异影响因素-小学心理学第5版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差异是生物、环境两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日本动漫中的暴力、色情等内容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小学生产生消极影响,诱发他们的攻击行为,对其身心成长造成一定的扭曲。梁英豪等在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现状调查中发现,不同地区的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资源分布、政策倾向和历史的原因,造成我国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并不均衡,因而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心理差异影响因素-小学心理学第5版

一般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差异是生物、环境两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因素为小学生差异心理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影响、交互作用。

(一)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特性,其中脑的特性尤其重要。近年来众多研究从脑电生理、脑功能成像、神经生化、行为遗传与分子遗传等方面对心理差异及其生物学基础进行探究,并取得很大进展。Neubauer等(2000)在一项德国双生子研究中,发现反应时与心理测验的智力分数差异的相关受遗传因素的影响。Robert Plomin及其率领的研究小组发现,人类第6条染色体的长臂上有一种IGF2R基因,在超常儿童DNA样本中再现的频率比对照组高。Polderman认为智商具有遗传性,并将智商高低受到遗传控制的程度称为智商的遗传力,他的研究表明,个体到12岁时智商的遗传力为80%。[1]Jung等(2005)通过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研究脑结构生化底物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时发现大脑左顶枕区的白质可以预测智商。由此可见,生物因素对个体的人格特质以及智力发展有着明显的作用。

(二)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

在众多的环境影响因素中,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影响最为直接,影响的时间最长,因而也最重要。王萍的研究(2007)显示,离异家庭的小学生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方面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完整型家庭的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父母对孩子的高控制性,如过于严厉,经常以打骂、训斥的手段来管教和约束孩子,与孩子缺乏交流,对孩子漠不关心和情感疏远等,都会对子女的智力发展、学业成功、良好性格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梁英豪等(2017)的调查发现,父母受教育水平与其子女的心理素质发展呈显著的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高知父母家庭有条件为子女提供更丰富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有更多的时间为子女在身心发展,尤其是学业方面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和有力的指导。(www.daowen.com)

2.学校因素

儿童进入小学阶段,学校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积极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特征,而消极的校园环境将阻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学校的校园文化、同伴关系、师生关系都将对小学生的心理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聂衍刚等人的(2004)研究发现,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由于环境、师资条件等不同,对小学生差异心理也有一定影响。孙俊才等(2007)研究表明学校同伴关系不良的学生在情绪表达的认知上存在发展滞后的现象。陶沙等(2015)的研究发现,积极的学校心理环境有利于小学生认知发展。拥有积极的校园人际关系,即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乐观、自尊、自信等积极心理特征。

3.社会因素

小学生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社会文化氛围会对小学生心理差异产生一定的影响。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激励小学生奋发向上,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的人格不断完善,心灵获得升华。相反,不健康的社会文化会影响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小学生心理的发展。刘玲(2012)的研究显示,一些优秀的日本动漫作品,如《海贼王》会培养小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缓解他们的压力、不安和失落感。但日本动漫中的暴力、色情等内容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小学生产生消极影响,诱发他们的攻击行为,对其身心成长造成一定的扭曲。梁英豪等(2017)在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现状调查中发现,不同地区的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资源分布、政策倾向和历史的原因,造成我国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并不均衡,因而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