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物钟现象:蝉、鸟钟、虫钟

生物钟现象:蝉、鸟钟、虫钟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蝉的幼虫都在差不多的时间里蜕壳是生物钟的行为。许多生物都存在着有趣的生物钟现象。例如,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它每过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们的叫声来推算时间,称为“鸟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在那里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称为“虫钟”。

生物钟现象:蝉、鸟钟、虫钟

如果我们持续对蝉蜕壳羽化的过程和场景进行观察,会发现,蝉的幼虫都是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出来,而且它们从地底钻出来的时间和蜕壳的时间也都差不多。即便有些较早从地下钻出来的幼虫,它们也会待在树上,和后来的幼虫在差不多的时间蜕壳。它们就好像约好了一样。

蝉的幼虫都在差不多的时间里蜕壳是生物钟的行为。那么蝉的幼虫是怎么约定时间的呢?有科学家把还需要等待两年才会爬出地面的蝉幼虫带到实验室,埋在树根下。科学家利用技术手段让树一年开两次花,结果蝉幼虫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后就爬了出来,准备蜕壳。蝉的幼虫依靠吸食树根的汁液生存,所以它们了解树根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每年春天,树会从根部吸收糖分和蛋白质然后开花,而树根下的蝉幼虫通过树的这种生理变化来把握时间。

问题:◎你观察到的蝉幼虫们都是在什么时间蜕壳?大约需要持续多少时间?

◎蝉幼虫蜕壳的时候顺利吗?有没有外界的其他因素影响或干扰它?(比如下雨天)

◎蝉幼虫蜕壳的过程带给你哪些感受?你对蝉这个小小的生命有了什么新的发现和感悟?(www.daowen.com)

生物钟

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有规律地做某种事情。这种规律性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许多生物都存在着有趣的生物钟现象。例如,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它每过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们的叫声来推算时间,称为“鸟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在那里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称为“虫钟”。

植物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在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两小时就翻动一次,因此当地居民称其为“活树钟”;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种野花能报时,每到初夏晚上8点左右便纷纷开放,被称为“花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