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拿大顶-足部朝天,全身倒立平衡乐趣

拿大顶-足部朝天,全身倒立平衡乐趣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拿大顶,就是头脚倒立,即足部朝天,用头部和手臂在下,支撑全身的重量,成为倒立平衡。拿大顶,可以是单人玩的小游戏,也可以是大家一起玩的群体游戏,可以在家里玩,又可以在户外玩。拿大顶还可以玩开倒车,即倒立身体,高擎双脚,双手用力向前移动,比谁挪的距离长,也有人称蝎子爬。

在中国古代体育活动中,有一类独特的运动形式,这就是倒立技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进步,至秦汉之际,这一运动形式已经成为统一封建帝国精神文化形态之一的“乐舞百戏”艺术的主要内容。由于人体倒立实践,能使人们在生存中增强体质,而且能够满足人们在精神上、身体上的多种需求。

拿大顶,就是头脚倒立,即足部朝天,用头部和手臂在下,支撑全身的重量,成为倒立平衡。现今杂技艺术中称之为顶功,有多种表演技巧和姿态,最基本和最常见的是双手据地而立。在少年儿童的游戏中,是很多男孩子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年轻人健身的最佳方式之一。

古代的技巧运动,源于史前人类自身的活动和生产劳动实践,人的倒立实践,始于不可追忆的没有文字记载的人类祖先。有人考据,作为一种生存技能,摘桃子吃野果的始祖早早练就了爬树攀藤本领,到了秦汉时代,包括倒立、翻筋斗、柔术、绳技等已被称为“乐舞百戏”,其中许多项目都需要高度的身体技巧,并有出土文物为证。山东、河南、四川等多地考古发现大量画像石,图案上有的双人倒立于地,有的倒立手行,以手代足前后行走,难度更高的是在圆球上双手倒立,以手滚动圆球行走。还有出土的西汉前期百戏俑,也有倒立伎人这类形象,有的伎人在颤动的绳索上握绳倒立,技巧高超,难度很大。著名医学家华佗,曾用此法治病健身,并取得神奇效果。他创编的五禽戏,其中的猴戏就将倒立动作列于其中。

倒立,在汉代称“倒植”,东晋称“逆行”,唐代称“掷倒”,明代称“竖蜻蜓”等,不一而足。它也是西方瑜伽术的一个最终姿势,倒立健身早已在世界上被体育界、武术界、医学界所实践和证明,在美、日、英、德等国家非常流行。科学研究表明,倒立有助于人的智力和反应能力的提高。人的智力高低和反应能力的快慢,是由大脑来决定支配的,而倒立恰恰能增加大脑血液供应,对晚上不能熟睡、记忆力减退、头发稀少、头痛、食欲不振、精神不能集中等,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据报道,日本的一些小学为提高学生的智力,每天让学生保持五分钟的持续倒立,倒立后学生们普遍感觉眼明、心爽、脑清。正因为如此,医学家高度评价倒立运动:倒立五分钟,相当于睡眠两个小时。(https://www.daowen.com)

拿大顶,可以是单人玩的小游戏,也可以是大家一起玩的群体游戏,可以在家里玩,又可以在户外玩。很多60后、70后从小是从土炕上开始练起的,初始时是在炕梢一侧,头、手、肘包括腰部都用上劲,勉强才将双腿抬起来,一会工夫就脸红脖子粗,腿也不听使唤,很快便东倒西歪了,好在旁边就是被垛,不至于整个身体砸下来,也趁势把腿搭在那里休息一会。有时需要家长帮助,帮着翻起来推靠到墙上,只要用心肯吃苦,进步还是很快的。在户外,常常是几个孩子一商量,找一面土墙为依靠,不知谁喊了一声“起——”便齐刷刷身体倒立,笔直地贴靠在墙上。也有时是慢跑上几小步,在距离墙根约1尺远处,双手掌心向下伏地,双脚向上前方墙上一贴,待片刻恢复原状。男孩子在一起,谁都愿意当强者,脑袋朝下,彼此相望,比谁倒立的时间长,哪怕硬撑着多几秒钟也觉得很自豪。这种技能也是一点点磨炼出来的,刚开始玩拿大顶的孩子,即便胆子特别小,不多时日也有大进步,有的甚至可以仅用单臂撑地,如此超凡之举定会让小伙伴们刮目相看。拿大顶还可以玩开倒车,即倒立身体,高擎双脚,双手用力向前移动,比谁挪的距离长,也有人称蝎子爬。

乡下的土游戏,目的性很淡,重在参与,孩子们身心投入,陶醉其中。家长们家里地里活计多,各忙各的,那时孩子也多,都如鸡鸭一般的“散养”,根本无暇顾及。家家户户的孩子就像田野里的野花野草一样,任其自然生长,反倒长得身强力壮,尤其那些爱玩会玩的男孩子,会早早地成熟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