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塘路上宁波老桥-宁波老桥

南塘路上宁波老桥-宁波老桥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沈明臣有“南塘路上百花娇,满面春风处处烧”之句,写的就是出宁波南门外南塘路、甬水两岸的风景。一直到了北宋晚期,随着南塘河的忙碌和南塘路的完善,人们才开始在南塘路上有建桥之举。据史料记载,南塘河上曾有21座大型石桥。即今名启文桥的石拱桥。但“启文桥”的桥额高悬,刻有“道光庚子”的年号、干支。清代以“启迪文风”而名启文桥,在今宁波海曙区以南的南塘河上。

南塘路上宁波老桥-宁波老桥

明沈明臣有“南塘路上百花娇,满面春风处处烧”之句,写的就是出宁波南门外南塘路、甬水两岸的风景。在唐代之前,古明州尚在孕育时期;在建罗城前后,甬水门外南塘河两岸还是一片荒野,少有人烟。一直到了北宋晚期,随着南塘河的忙碌和南塘路的完善,人们才开始在南塘路上有建桥之举。据史料记载,南塘河上曾有21座大型石桥。其中沈店桥在县南七里,元符三年(1100)建。即今名启文桥的石拱桥

启文桥,当时属清道乡沈店村,雍正宁波府志》载“沈垫村”,可见是一块高起的坡地。“启文桥”之名最初见于明末《敬止录》,而当地的村落以谐音讹名为“圣帝”、“沈店”、“新典”,故启文桥的桥名和村名就难以分清了。

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启文桥终因不堪重负,在原地拆除重建。清代道光二十四年(1844),启文桥原地建成,桥额刻“启文桥”三字。民国二十一年(1932),《鄞县志》仍以“启迪文风”,以“启文桥”为桥名。

这次重建采用石材是勤西优质梅园石,桥底以松木为桩,铺垫护底石,叠石成桥床。桥基用石硕大,整桥长25米,拱体和拱圈采用块石横叠错缝,超出半圆。拱跨水7米,高5米。丰水时节桥影如月,枯水之日孔影似蛋。桥下设纤道,长30米,宽1米。南北桥墙各伸出长0.6米的石刻鳌首龙头,兼作龙门石,龙首下各刻桥联,如今已难辨字迹。但“启文桥”的桥额高悬,刻有“道光庚子”的年号、干支。(www.daowen.com)

如有兴登上东西各21级石阶的桥顶,可见中心铺有一块直径1米、刻有旋子牡丹图案的桥心石。桥顶宽度3.5米,而桥堍宽为4.5米,桥面两边的4块抱鼓石和4只狮子、4只白象、8根莲花柱全都精雕细刻,巧夺天工。

启文桥,原曾名沈店桥。清代以“启迪文风”而名启文桥,在今宁波海曙区以南的南塘河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