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编教育学原理:信息技术与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新编教育学原理:信息技术与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信息时代,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信息技术也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选择过程。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经历了三次革命性的突破。20世纪中叶,人类迎来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即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时代,其对教育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使教育开始迈向网络时代。

在信息时代,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信息技术也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数量的观念。信息技术可以把图书馆微型化,将世界上无数大型图书馆的资料存储到个人计算机中,方便人们使用,使个人之间在知识上的差距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质量的观念。根据情报专家的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知识的陈旧周期不断缩短。进入20世纪90年代,每隔4年就有75%的知识被更新。

(二)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信息技术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选择过程。计算机和网络以及其他多媒体设备成为教育的中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发送信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接收信息。教师对信息的发送,可以是声音、文字、图像,还可以是演示、讨论、模拟仿真等;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可以从不同程度、不同速度、不同时间、不同指向进行主动选择,可以进行生—机、生—生、师—生的个别的和群体的相互论辩。这使原有意义上的有固定场地、固定班级、固定活动的学校教育形式成为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场所,而知识的学习让位给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信息技术。

(三)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https://www.daowen.com)

(1)因为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度,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2)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可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在传统的教育中,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活动照样可以进行;而在人机系统中,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没有学习者的积极反应,教学活动将会终止。

(3)信息技术可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避免面对面的教学的师生尊卑差异,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经历了三次革命性的突破。第一次是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的诞生与推广应用;第二次是电视机、计算机和人造卫星的发明与应用。这两次革命使录像机、计算机、视频会议等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在教育中被广泛应用。20世纪中叶,人类迎来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即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时代,其对教育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使教育开始迈向网络时代。

网络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指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教学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教学用具,而把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另一方面,是指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集学校、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于一体,为学习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开放的学习环境。这种网络学校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工作与学习完全融为一体,每个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学习。网络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也可以进行协同式教学,还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完全可以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是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的意愿或需要进行选择。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图、文、声、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照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传统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学习者的兴趣;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说是无年龄段教育;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