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编教育学原理:社会模仿模式简介

新编教育学原理:社会模仿模式简介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创立。社会学习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三)对社会模仿模式的评价1.社会模仿模式的主要贡献社会模仿模式对学校德育提出了独特的新见解,其主要贡献有以下两点。

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创立。该模式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既能对刺激做出反应,也能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情境。

(一)社会模仿模式的理论假设

该模式认为,学习并非刺激-反应模式,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刺激-反应模式既不能说明新行为的产生,也无法解释人的完整行为和复杂行为系统的完整模式,更不能说明学习后要延续一定的时间行为才会出现等问题。它(该模式)认为,人类不必事事经过亲身体验来强化,而只需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在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该模式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再经过认知过程进而形成人的复杂行为;注重强化的学习意义,利用外部直接强化和替代性强化以及自我内在强化的交互作用,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强调建立起有利于学习的道德环境和心理调节机制,个体可通过对自己行为的可能结果进行积极预期来寻找更多的学习。

(二)围绕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

(1)人类学习必须有个体品德的参与才能完成。

(2)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没有固定的发展阶段。社会学习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儿童的道德行为、道德判断是通过社会学习获得的,同样也可以通过社会学习加以改变。综合运用榜样替代性奖励可以改变或提高道德判断。

(3)道德教育应从形成人的人格出发。该模式强调,道德教育的人格特征即关心人格的整体性,而不是简单的某种行为反应;教学中的德育意义包括师生互动的道德因素、教师的人格形象等方面;潜在课程的作用不能忽视,尤其是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4)榜样对品德的作用。榜样示范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儿童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内部成长过程,而且是通过社会失范的呈现和社会实践、训练来实现的。

(三)对社会模仿模式的评价

1.社会模仿模式的主要贡献

社会模仿模式对学校德育提出了独特的新见解,其主要贡献有以下两点。

(1)在吸收其他学派的基础上,发展了行为主义,使其对人的道德行为做出更合理的解释,对德育工作有很大的意义。

(2)强调自我效能感,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

2.社会模仿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

社会模仿模式为当代学校德育提供了一种具有启迪性的新理论和教育方法,使它与各派之间建立起重要的联系。其在理论上也有一些缺陷,如理论拼凑的痕迹很明显,许多观点缺乏进一步的论证,一些试验的信度也存在疑问等。

学校德育作为德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德育应该以德育目标为指导。在德育过程中,依据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爱护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影响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及因材施教原则;通过德育课程和其他各科教学,课外、校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和校园环境建设等途径,运用说服教育法、榜样教育法、陶冶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实践锻炼法、品德评价法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本章全面概述了德育、学校德育的含义以及德育的性质、意义、目标、内容,系统阐述了德育过程的结构、矛盾与基本规律,详细论述了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  )、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A.教育者 B.校园环境 C.班级文化 D.同伴

2.关于学生的品德结构,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

A.行是基础,知是关键 B.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C.意是基础,情是关键 D.意是基础,行是关键

3.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和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https://www.daowen.com)

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主要依据的德育原则是(  )。

A.爱护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B.正面引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5.“以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自觉,指明方向”主要依据的德育原则是(  )。

A.爱护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B.正面引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6.学生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养成是长期的过程,这提示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是(  )。

A.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

B.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7.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

A.德育课程和其他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教育法

9.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二、简答题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2.简述德育的基本原则。

3.简述中小学德育的途径。

4.简述中小学德育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