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知错改错:改正过错的重要性与成果

知错改错:改正过错的重要性与成果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改正自己身上的过错。改过是自省的目的。小人出现过错,一定千方百计地给予掩饰,所谓文过饰非。知错改错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楚王改正了错误,杀了猎狗,折断短箭,放还丹阳之女。楚文王的知错改错造就了强大的楚国。武帝通过这个诏书对自己穷兵黩武的政策表示追悔,并改以休养生息的施政方针,故而被后人称为“轮台罪己诏”。汉武帝知错改错保持了政权的稳定。

人为什么要自省?为了改正自己身上的过错。改过是自省的目的。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是圣贤也不能不出错。孔子曾这样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述而》)我孔丘真是幸运,只要出现过错,别人一定会知道。可见,作为千古圣人的孔子也不能避免错误,就不要说寻常人了。

这里的区别只在于对待错误的态度

管仲生了重病,齐桓公前往探视,询问临终遗言。管仲说:希望您辞退竖刁,除掉易牙,远离开方。大王没有品尝过人肉的滋味,易牙就把儿子的头蒸了献出来,这个人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怎么会爱大王您呢?大王喜爱女色但又十分嫉妒,竖刁就割掉了自己的生殖器到内宫来服侍您,这个人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怎么会爱大王您呢?开方抛弃老母亲跑到齐国做官,齐国离他家乡卫国不远,可一连15年他就从来没想过回家看看,这个人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爱,怎么会爱大王您呢?齐桓公根本听不进去,自己作为春秋第一霸主,如此英明,怎么可能用人不当?管仲死后,齐桓公反而重用这三个人。结果齐桓公刚一去世,齐国就乱了套,大家都去忙着争权夺利,谁也不管他,尸体上的蛆虫爬到门外也没人收殓。(《韩非子·难一》)

齐国后来出了个名臣晏婴。他把手下一个叫高缭的人赶走了。有人说:高缭追随了您整整3年,这么做有些过分吧?晏子说:我是一个眼界狭窄、见识浅薄的人,就像是一张网,只有把网绳拉紧,网才能张开,而你们这些部属就是拉紧绳索的人。不错,高缭来我这里时间不短了,然而他在拉紧绳索上出力了吗?没有!3年中我没能从他嘴里听到过一句纠正我失误的话。就这一条,足以赶他走。(《说苑·臣术》)

同是用人,一个勇于承认失误,一个至死也不正视现实。晏子的高明不只在于能够认错,还在于能够及时纠正。《论语》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君子出现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旦失误,人人都看得见;但改正之后,人人都像看太阳和月亮那样仰视他。小人就不同了,“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文,修饰。小人出现过错,一定千方百计地给予掩饰,所谓文过饰非。

齐桓身杀
(明)萧云从 绘

对于过错,《论语》给出的关键词不是“无”,而是“改”。孔子说:“过则勿惮改”(《子罕》)。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也可以理解为,犯了错误不怕,可以改正。孔子眼睛盯住的是能不能改,说:“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人有了不对的地方却不能改正,这才是我的忧虑所在啊。

知错改错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https://www.daowen.com)

春秋时期,楚国有位楚文王,沉溺狩猎,迷恋丹阳之女,不理朝政。当时的太保姓申,人们叫他太保申,前去见楚文王,一一指出其过错,说应该接受笞(chī)刑的惩罚。笞刑就是用鞭子或者棍子击打。楚文王见躲不过去,只好硬着头皮受刑。太保申说:对君子要让他感到心灵的耻辱,对小人要让他感到皮肉的疼痛。如果耻辱仍旧不能使他改正,疼痛又能带来什么益处?楚王改正了错误,杀了猎狗,折断短箭,放还丹阳之女。后来楚国兼并了三十九个小国,迅速发展成一流大国。(《吕氏春秋·直谏》)

楚文王的知错改错造就了强大的楚国。

还有汉武帝。他发动了对中原宿敌匈奴的战争,一打就是多年,加上“巫蛊之祸”所带来的内乱,国力极其疲惫。这时搜粟都尉桑弘羊等大臣联名上书,建议派兵前往西域的轮台(今新疆轮台县)屯田,以形成对匈奴作战的前线基地。

一向好大喜功的武帝断然否决了这一建议,并下了道诏书,说:前些日子,有关部门奏请要增加赋税,每个百姓多缴30钱,用以加强边防,这是加重老弱孤独者的负担。而今又奏请派遣兵卒赴轮台屯田。轮台在车师西面1000余里,上次开陵侯成娩进攻车师时,虽然取得了胜利,迫使车师王归顺,但终因路途遥远,粮食缺乏,死于途中的兵卒达到数千人,何况再往西延伸呢!接着武帝以沉痛的心情回忆了过去对匈奴的用兵,说因为自己一时糊涂,听信了一名军候的话,以为匈奴正在迅速走弱,再加上汉朝使者长期遭到扣押,结果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大军出征。武帝说:李广利兵败,将士们或战死,或被俘,或逃散。每念及此,我常感悲伤。如今又奏请要派人远赴轮台屯垦,还要增修要塞,在艰险之地开辟道路,这是使天下人困扰劳苦之举,而非对百姓的体恤。这样的建议,我实在不忍听!当今的要务在于严禁苛政,废止擅自增加赋税的法令,鼓励百姓全力务农。

武帝通过这个诏书对自己穷兵黩武的政策表示追悔,并改以休养生息的施政方针,故而被后人称为“轮台罪己诏”。

司马光评论道: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大肆兴建宫室,对外征讨四方蛮夷,又迷惑于神怪之说,巡游无度,致使百姓疲劳,经济凋敝,很多人被迫做了盗贼,这些做法跟秦始皇差不多。然而秦朝灭亡了,汉朝却兴盛起来。汉武帝能够遵守先王之道,知道守住基业的重要性,因而能够接受忠诚正直之人的谏言,厌恶被人欺瞒蒙蔽,始终喜好贤才,赏罚严明,到晚年又能改正以往过失,这正是汉武帝有造成秦朝灭亡的错误,却避免了秦朝灭亡的灾祸的原因吧!(《资治通鉴》卷22)

汉武帝知错改错保持了政权的稳定。

由于改过具有完善人格的价值和实用价值,所以上进者“闻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