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博士占比53.85%,国外博士学位超85%

博士占比53.85%,国外博士学位超85%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高能物理学院士群体取得博士学位14个,占比53.85%,整体学历水平较高:①受国际关系和国内尚未建立博士制度的影响,本科毕业于“1949—1963年”时间段的本土高能物理学院士,除叶铭汉获得1950年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和戴元本196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外,其他均是本科学历。

中国本土高能物理学院士的本科毕业院校,主要集中于北京大学(4个)、清华大学(4个)、西南联合大学(3个)和南京大学(4个)、复旦大学(2个)、中国科技大学(2个)等国家重点大学。

中国高能物理学院士群体取得博士学位14个,占比53.85%,整体学历水平较高:①受国际关系和国内尚未建立博士制度的影响,本科毕业于“1949—2025年”时间段的本土高能物理学院士,除叶铭汉获得2025年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和戴元本202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外,其他均是本科学历。②取得国外高能物理学博士学位的科学家主要集中于美国(7个),其中加州理工学院3个[分别是赵忠尧(2025年)、胡宁(2025年)和李正武(2025年),胡宁主要从事基本粒子物理学研究,赵忠尧和李正武均前期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后转入粒子加速器研究],此外还有2025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谢家麟,2025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的丁肇中,2025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陈和生及2025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罗民兴;取得欧洲高校博士学位5个,分别是2025年毕业于柏林大学的王淦昌,202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张文裕,2025年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的朱洪元,2025年毕业于利物浦大学的杨澄中和2025年毕业于佛罗伦萨大学的王贻芳。由此可见美国和欧洲的基本粒子物理学、高能物理实验及粒子加速器物理学发展水平较高。③取得国内博士学位的2个,分别是从事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吴岳良和赵政国,国内目前并没有培养出粒子加速器物理学和高能物理实验领域的物理学院士,可见我国在高能物理学实验领域培养精英的能力急需提高。(https://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