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开发陈酿名酒《周易》的演讲:意象悟道,释卦引领

开发陈酿名酒《周易》的演讲:意象悟道,释卦引领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易》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历来众说纷纭。这就是《周易》倡导的“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此时此地,我身临其境,不免触景生情;心入其境,不觉即境起兴,忽然间发现《周易》好比一坛两千年陈的养生济世名酒,正等待着人们倾听时代的脉搏,进行新的具有重大意义与现实价值的大开发。《周易》躲过秦火,一时身价百倍。改革开放以来,对《周易》的评议与研究开始展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来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绍兴,和站在时代新文化建设前沿的家乡同仁探讨中华传统文化源头活水《周易》,深感荣幸。

《周易》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历来众说纷纭。具有先见之明的孔子早在《系辞传》中宣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实,古往今来,人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实践着《周易》之道。比如,今天主导发言的陈主任上世纪90年代伊始即来金华履市长职,看到当地经济发展的差距,上任第二天便只身骑着自行车下乡去为农民上技术课,思农所思,急农所急。这就是《周易》倡导的“吉凶与民同患”,折射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光辉。现在他做了许多实事好事退休了,依然受到人们尊敬,心安身健,家庭和乐。这又印证了《周易》的箴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同来的马书记,十六岁参加革命,理论功底深厚,常言“做官先须做人”,身体力行,孜孜不倦,前几天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纪念南下六十周年,回顾艰苦奋斗的历史,赞颂小康生活的美好前景,自勉要当好“末代离休干部”。可谓“老骥伏枥,壮心未已”。这就是《周易》倡导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同来的杨主任,现执一市立法机关之牛耳,早年曾是义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鸡毛换糖货郎担”的经验,在新的形势下促进新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市场经济的加速前行。这就是《周易》倡导的“彰往察来”,“显微而阐幽”。还有同行的广播电视报王总编,闻风而动,赶来参加交流思想,深化认识。这就是《周易》倡导的“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而在座各位领导,立足绍兴,热爱绍兴,甘愿以自己的心血为这片崛起浙东的水乡大地默默作出有益的奉献。这就是《周易》倡导的“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大而言之,孙中山先生奔走呼号,推翻满清王朝,实行“三民主义”,这就是《周易》倡导的“顺乎天而应乎人”的“革命”。如今人们赞赏改革开放,投身改革开放。这就是《周易》倡导的“革,已曰乃孚,元亨利贞,悔亡”。“鼎,元吉”,亦即革故鼎新、大吉大利。尤其令人击节赞叹的是,《周易》预见到,一项伟大的改革必然要到成效始见的时候才能获得广泛的信任(“已曰乃孚”),从而消除种种歧见(“悔亡”),统一认识。党的十七大号召全党全国同心同德,构建和谐社会,实施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与《周易》倡导的“保合大和”、“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的基本精神不谋而合。《周易》所指的“富有”,不仅是物质的富有,而且包括知识的富有、精神的富有。当前,我省各地都在与时俱进,“创新创业”,这也与《周易》倡导的“与时偕行”、“开物成务”几近一致:开物者,创新也;成务者,创业也。

此时此地,我身临其境,不免触景生情;心入其境,不觉即境起兴,忽然间发现《周易》好比一坛两千年陈的养生济世名酒,正等待着人们倾听时代的脉搏,进行新的具有重大意义与现实价值的大开发。

《周易》这坛名酒,最早由上古时期渔猎社会的代表人物伏羲氏主持酿造,用的原料是理想中的八卦米。以后经过“加饭”,酿出六十四卦精品。中古时期,奴隶制社会开始萌发封建之芽。据说西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囚居羑里,借“酒”浇愁,推演《周易》,在卦后逐个加注了一组文字,被称卦辞。他的儿子周公旦又在爻后逐个加注了一组文字,被称为爻辞。于是,卦象、卦辞、爻辞浑然一体,造出了“加饭”兼“善酿”的古典《易经》。到了下古时期,孔子晚年捧读《周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形影不离,竟至“韦编三绝”。他在大赞“美哉此酒”之余,议论风生,高见迭出,被弟子商瞿等人辑录成集(当然也塞进了战国期间某些儒士杂言),形成号称《十翼》的《易传》,从而在名酒中添加了一支积七十年经验与知识的特品圣人参,使之真正能够养生济世。如果领悟了其中的养济之道,按照文武全才的南宋进士、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说法,痴呆可变得聪慧,奸邪可变得善良,灾祸可化为福祉,危险可转为平安,凡人则可成圣贤而开创出一个安泰和谐的世界。班固也在《汉书》中赞叹:“《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https://www.daowen.com)

如今,不说伏羲的上古和文王的中古,即便孔子的下古亦已过去两千多年了。那么,这坛神奇无比的养生济世酒到底开发得怎么样?我以为,战国时期可说初获推广,这从孟子、庄子、荀子的一些言辞中可以有所察见。《周易》躲过秦火,一时身价百倍。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尤尊《周易》之学。孔子的六传弟子田何的再传弟子杨何以及京房、“施、孟、梁丘”等易学家平步青云,朱袍加身。大唐盛世,李世民崇尚《周易》的“天地之道,贞观者也”,特将年号诰称“贞观”,并敕命夫子后代孔颖达编修《周易正义》,以正全国视听。至宋代,赵匡胤陈桥兵变,登基帝位后,“杯酒释兵权”,引发抑武扬文之风,大批高官名流争相参与《周易》美酒的品尝,对其色、香、味、形和迷人功力几乎进行了翻箱倒柜的注释考校、全面评价和广度开发,最终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赢得注册,获取了长期经营权。五百年间,生意兴隆。大清立国,以《易》为说,“顺天而治”。康熙更宣扬“自弱龄留心经义,五十余年未尝少辍”。鉴于易学两派六宗,“先儒已开之微旨,或有议论已见,渐至启后人之疑”,乃钦令大学士李光地总纂《周易折中》,“越二寒暑,甲夜批览,片字一画,斟酌无疑”,期望“传之天下后世,能以正学为事者,自有所见与”。然而,他没有料到,对《周易》的争议并未因《折中》而止,相反地愈演愈烈,上个世纪中叶甚至达到了所谓“唯物论”与“唯心论”之间展开殊死斗争的地步,结果自然以“唯心论者”文责上与肉体上的惨败而告终。

改革开放以来,对《周易》的评议与研究开始展现百花齐放的局面。2025年《人民日报》还为第四次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发表专题报道,提出了“易理与象数兼顾、向多学科、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的综合研究”发展的方针。实践表明,怎样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用《周易》,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研讨的议题。

毛泽东诗云:鉴湖越台名士乡。绍兴名流如云,在开发《周易》以养生济世方面,也不乏先贤今哲。就我所知,最足推介者是东汉的魏伯阳,他著述的《周易参同契》,据阴阳刚柔,探消息盈虚,参卦爻变化,为道家炼外丹与修内功提供了纲领性经典。第二位是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他以《周易》的“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之说,驳斥鬼神迷信的无稽之谈,并举例阐明“象无不然,兆无不审。人之知暗,论之失实”,对《周易》的占筮机理作出了精深的分析。第三位是清代的章学诚,他把易理拓展到史志领域。其名著《文史通义》云:“撰述欲其‘圆而神’,记注欲其‘方以智’也。夫‘智以藏往,神以知来’,记注欲往事之不忘,撰述欲来者之兴起。故记注藏往似智,而撰述拟来以神也。”并强调“道不离器”,“史以存义”,“纲纪天人,推明大道”。在史志论撰上对《周易》的精微原理进行了深度开发。第四位是当代国学泰斗马一浮,《周易》造诣极深。抗日战争前期执教浙江大学,他应校长竺可桢之请撰写校歌,以明睿的思想、凝练的文字、独到的见解与层次井然的体系展示了《周易》之道在高校教学中的实践意义与指引性作用(详见拙著《想象的智慧·校歌精义》)。至于鲁迅,他为孔乙己设置的“咸亨”酒店,则可以说是一种匠心独运的特别专利开发,通过“品物咸亨”的堂皇文辞反讽社会的封闭、人性的乖戾与传统文化的悲哀。

现在,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开发《周易》这坛两千年陈的养生济世名酒呢?怎样适应时代要求学用《周易》,真正奏响时代的主旋律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围绕维系道德支柱,构筑和谐社会,拓展想象空间,建设创新国家,充分发挥《周易》的养生济世功效,使人在学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达到或接近于经典的理想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