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体育教育改革成果

大学生体育教育改革成果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构建普通高校新的体育教学目标1.基本依据素质教育的依据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行政措施做保证,另一方面又需要人们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主动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为此,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应责无旁贷地同其他课程的教学一道承担起素质教育的重任。以上构架的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体现全面育人;目标是多元的,体现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维度;任务是具体的,体现其可操作性。

大学生体育教育改革成果

(一)对以往体育教学目标的再认识

当我们确立了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后,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以往的体育教学目标。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三次颁布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的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不同年代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纵向比较,还是中学与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横向比较,目标中都突出了思想品德教育、增强体质和掌握体育的“三基”三个目标[5]。目标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体现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的精神。可以说,50年代的体育教学目标反映了历史的需要,70年代的体育教学目标反映了现实的需要,而80年代的体育教学目标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构建普通高校新的体育教学目标

1.基本依据

(1)素质教育的依据

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行政措施做保证,另一方面又需要人们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主动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素质教育虽然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观念,但它的适应范围绝不仅仅局限在中学,大学也需要进行素质教育。原国家教委曾强调,为培养跨世纪人才,要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6]。为此,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应责无旁贷地同其他课程的教学一道承担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2)体育多功能的依据

体育是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教育,以身体的实践活动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因此,人们往往容易将重点放在增强体质或提高运动技术上。但是,当我们仔细分析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场面时,就会发现它是一个包括思想、身体、智力、情感、意志和社会因素等在内的全面的行为的场所[7]。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应该充分利用体育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身体力行,锻炼体格,发展理性行为,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终身体育的依据

终身体育,一般是指贯穿于整个人生的体育活动。如果按阶段划分,可分为学前体育阶段、学校体育阶段和社会体育阶段。在学校体育阶段中,又可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分段。

从终身体育阶段的划分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体育阶段是贯彻终身体育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而大学阶段又是重中之重。大学阶段是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接点,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否继续与体育结缘,大学体育教育至关重要。

2.目标构架

(1)目的

促进身心发展,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健康和谐的现代文明人,担负起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2)任务

①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体育意识。

②掌握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

③掌握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

④发展个性,培养竞争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⑤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合作、遵守规范和自控自律的精神。

以上构架的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体现全面育人;目标是多元的,体现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维度;任务是具体的,体现其可操作性。因此,这一目标既不是以体质为中心的,也不是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其着眼点在于使学生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身心、能力等得到全面的陶冶和锻炼。

3.与目标改革相配套的改革(www.daowen.com)

为实现新的体育教学目标,还应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配套改革。

(1)教学内容的改革

①减少运动技术教学和理论课的时数,使学生对体育有更多的了解和理性认识。

②摒弃与中学教材重复的内容,削减竞技教材的内容(如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等),增加大众健身娱乐教材的内容(如武术气功健身操、体育舞蹈乒乓球羽毛球、地掷球、轮滑等)。

③传授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

(2)教学形式的改革

形式是为内容和目标服务的。为了实现新的教学目标,保证教学内容的贯彻实施,必须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加以改革。首先,要破除几十年一贯制的四段法结构的组织形式,改变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在课的组织形式设计上,可在既定的教学目标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类型的课[8]。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课的宏观控制上,在具体操作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和发挥创造性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创造性。在不同类型的课上,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社会形态(群体—小群体)的组织形式,通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遵守规范和自控自律等方面的素质,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再次,为了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有计划地选择若干学生们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尝试组建体育俱乐部,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巩固学习成果,为体育活动的经常化打下基础。

(3)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围绕着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一切有益的方法都可以拿来为体育教学所用。

[1]宋其蕤,等.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N].广州日报,1997-06-13.

[2]吴声洗.对近年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浅析与展望[J].体育师友,1997(6):25-26.

[3]张延峰.浅谈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J].体育教学,1997(3):32-34.

[4]张洪潭.体育教学思想起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1):5-11.

[5]宋继新,等.高校体育课程的整体改革与建设[J].体育科学,1993(2):2-4.

[6]付树勋,等.构建高等体育专业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课程新体系[J].体育学刊,1996(3):75-78.

[7]郑俊武,等.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趋势与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3):9-13.

[8]高思.高教改革走向新世纪[N].人民政协报,1998-01-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